APP下载

基于ACBSP专业认证理念的“技术经济学”课程评价体系优化研究

2023-02-21刘晓燕

科技风 2023年4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章节经济学

刘晓燕 张 靖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

一、概述

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我国目前已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提出要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目前已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美国商学院和学科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Business Schools and Programs,以下简称ACBSP)是基于OBE教育理念,致力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学习成果持续改进”的闭环教学质量评估机制为认证理念,以确保学生获得正确的技能提升和就业竞争力,切实提升教育质量[1]。

课程的教学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进一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然而课程评价体系是保障和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2]。在ACBSP专业认证理念中,构建可持续改进的课程评价体系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学院自2020年秋季学期启动ACBSP专业认证工作,对标ACBSP认证标准。“技术经济学”课程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主要由任课教师主观决定,评价指标多为定性的,缺乏持续改进机制。因此本文基于ACBSP专业认证理念构建“技术经济学”课程的评价体系,以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进而对其他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和优化带来一定的启发。

二、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对标ACBSP专业认证课程评价体系标准,本研究梳理了当前“技术经济学”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目的未对标人才培养目标

“技术经济学”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其教学大纲设置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技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去评价各类工程项目和技术方案的经济可行性。ACBSP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应建立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能力要求建立支撑矩阵,确保人才培养质量[3]。对标ACBSP专业认证课程评价标准,该课程教学目标仅仅是根据课程内容制定的,并没有对标工商专业培养方案指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要求来细化课程教学目的,以及学生学习完该课程以后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即课程目标与能力要求目前无法有效支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设计无法支撑能力目标实现

ACBSP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目标—能力支撑矩阵,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能够高效达成。因此,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能否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技术经济学”课程采用的教材是虞晓芬等主编的《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五版),主要讲授第三章经济性评价基本要素、第四章经济性评价基本方法、第五章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第六章设备更新与租赁的经济分析以及第七章价值工程,共计40学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更多地还是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缺乏实践环节,学生缺乏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课程能力目标不能得到有效实现;关于每个章节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以及如何培养目标能力缺乏设计,只是停留在把书本知识讲完即可;教学内容安排上脱离实际,该课程的重点是对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并进行方案优选,课堂上讲了大量的经济性评价例题,但是这些例题只停留在最基本最常规的层面,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经济学评价问题脱钩,学生学习完课程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达不到能力培养要求。

(三)课程评价无法检验能力达成度

根据ACBSP专业认证标准,支撑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课程需要制定专门的评价量表,定量地考察课程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达成度。同时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多维度考评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技术经济学”课程的评价是40%的平时成绩+60%的期末成绩,其中40%的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三个部分组成。然而这些平时成绩更多地是由任课老师主观评价,并没有具体的可量化指标,期末考试题型也多是平常讲解的例题的变形。同时课程评价仅仅是任课教师单方面给出的,这样简单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并不能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达成度进行有效考评,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三、课程评价体系优化措施

基于ACBSP专业认证课程评价体系建设标准,以及当前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技术经济学”课程应自上而下地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

(一)构建课程—培养目标支撑矩阵

根据ACBSP专业认证标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课程教学质量的把控。因此,要想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优化,首先要构建课程与培养目标之间的支撑矩阵[4],即“技术经济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对标哪些人才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5个人才培养目标和9个毕业能力要求,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确保这些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要求得以实现,构建“技术经济学”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支撑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与培养目标之间的支撑关系

由表2可知,“技术经济学”课程可支撑的培养目标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可支撑的毕业能力要求有解决问题、使用工具两个方面。由于“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课程,它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的理论体系,这样学生能够在进行创新创业项目选择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选优,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技术经济学”课程涉及对工程项目、工程技术进行有效的经济性评价指标选择和经济评价方法等知识,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性评价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毕业能力要求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的经济性指标和评价方法对方案进行经济性评价和选优,可相应支撑解决问题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二)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与培养目标之间的支撑关系,如何保障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实现所支撑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要求,需要摒弃“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这里面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章节内容的不同,设计每个章节内容主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以及如何培养[5]。表3列出了“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章节内容。

表3 “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章节内容

由表3可知,“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八个章节,第一章是导入篇,主要是让学生对“技术经济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第二章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经济要素概念;第三章主要涉及九个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公式;第四章是整本书的一个重点,主要讲方案经济性评价用到的一些指标和评价方法;第五章主要是介绍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第六章是经济性评价方法在进行设备更新或租赁决策时的具体应用;第七章主要是介绍如何优化产品或作业,提高产品的性价比;第八章是简单介绍可行性研究报告包含的内容。

这八章内容里面第二章、第三章是学好这门课的基础,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前期有“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相关课程学习基础,这两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在讲授这两个章节的内容时可以实施翻转课堂,由学生来进行讲解,一方面让学生巩固一下前期学习的知识,查缺补漏,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口头沟通能力进行锻炼。第四章是重点,在讲到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时候要侧重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生活中会接触到的方案评价案例,然后系统地给出自己的评价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章不确定性分析侧重于让学生利用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方案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第六章同样地侧重实践教学,让学生搜集关于设备更新、设备租赁方面的实际案例,然后提出自己的评价思路。第七章价值工程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出某个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产品或者作业,搜集资料对它开展功能和成本分析,并运用学到的价值工程方法对产品进行改进。第八章可行性分析可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整理汇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全部章节学完以后要综合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师可布置一项撰写综合评价报告的作业,学生可模拟寻找创业项目或者参加双创比赛,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对项目进行经济性评价并给出评价报告,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书面沟通能力。通过把课程目标分散到各个章节,并根据章节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可有效保障教学质量以及课程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三)制定能力评价量表

根据ACBSP专业评价理念,为确保课程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达成,课程要制定专门的能力评价量表,以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而不是简单的任课教师主观定性评价,而且评价方式也不能只是考试成绩。根据“技术经济学”要达到的课程目标,以“使用工具能力”为例制定评价量表,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使用工具能力评价量表

由表4可知,将“技术经济学”课程对标的“使用工具能力”分为四个等级,其中1阶能力是最基本的,4阶能力是最高等级。根据学生实践作业从4个等级11个指标进行打分,打分等级分为未达到、达到和超预期,以此判断每个学生的使用工具能力达成度。同时综合整个教学班所有学生的评分判断整个工商专业的培养目标达成度。其他能力培养目标同样设置评价量表进行达成度评价,这样避免评价的主观性,使得目标培养有据可查、有据可循。

除此之外,ACBSP专业认证要求多样化评价主体,为使课程评价更加客观,在进行量表打分环节,不应当只有任课老师具有打分的权利,班级同学、课程组其他教师同样要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展示对其进行量化打分,做到评价更加公正客观。

结语

本文基于ACBSP认证理念探索了“技术经济学”课程评价体系优化路径,提出对于课程评价体系的优化要自上而下地进行,首先应当对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目标支撑矩阵,梳理本课程主要对标哪些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要求;然后将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个章节内容中去,每章根据具体要培养的能力和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最后优化课程评价手段,针对课程要培养的能力设计能力评价量表,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打分,从而使得培养目标达成度可测量,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工商管理专业顺利通过ACBSP国际商科专业认证。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章节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简明经济学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经济学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