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公路工程检测”教法研究

2023-02-21王晓平

科技风 2023年4期
关键词:压实改革检测

王晓平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206

一、研究背景

我国高职教育在40多年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培育了一批又一批适应国家需要的技能工作者,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提出,给交通土建行业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高职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教师方面来源固化、结构惰化、单兵作战、成长缓慢;教材方面学科中心、形态单一、质量不高、研究薄弱;教法方面理论导向、教师中心、教技分离、监控缺失[1]。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为解决现有高职教学困境,实现新的更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正确途径和必由之路。

“三教”即教师、教材和教法的统称,“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教法(或教学模式)是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2]。只有通过教法改革与完善,才能把教师素质的提升与教材内容的改善有机结合并综合应用起来,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的授课优势,并能充分利用高质量教材。因此,教法的改革效果是“三教”改革实施成果的最终检验指标。

现阶段,高职院校积极响应教育部“三教”改革的号召,对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实践,但大多只停留在顶层设计阶段,并未下放到具体的专业或课程进行分析。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十四五”时期将着重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有效落实“双高计划”,建设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助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这就从战略上对“三教”改革的落地提出了实施要求。

本文在“三教”改革背景下,以高职交通土建大类建设工程监理专业“公路工程检测”课程为例,详细阐述该门课程在教法改革中的一些新思路和实践探索,为相关专业的课程“三教”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二、课程介绍及学情分析

“公路工程检测”是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工程监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课程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全面服务学生生涯发展,使学生掌握道路桥梁工程检测的基本理论和综合实践技能,培养有“匠心、匠气、匠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道路建筑材料”“公路工程施工”“桥梁工程施工”等,学生已经掌握道路桥梁建筑材料、道路桥梁基本结构及其施工与控制要点等专业知识,但对道路桥梁结构的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和理论尚没有学习,还不能用专业、规范、科学的方法来准确、客观、公正、全面评定路基路面和桥梁结构的质量。

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不高,单纯讲解理论时,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对授课内容的接受效果一般;对工程实例较感兴趣,授课过程中在实例讲解环节学生的注意力较集中且认真听课的学生比例较高,但对工程操作的规范性认识和理解不足,尚难以自觉规范完成该检测任务;对动手实操较感兴趣,形象思维较强,喜欢观看检测项目的操作过程,并较乐意亲自动手操作,但对技术操作的精确性并不重视;学生具备一定的检测工匠素养,但对检测员的责任和义务认识不足,缺乏对待数据严格把关的觉悟和意识。

面对上述学情,如果继续采用以“讲述法”为主的传统课堂模式,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且不符合高职学生理论理解能力差而偏向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的认知规律。为此,针对上述学情分析,拟在教学中尽量增加案例教学、教师示范、仿真模拟、学生实操等“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手段,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渲染企业氛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新创业能力、规范操作、客观公正等职业素养,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助力学生生涯发展。

为支撑上述教学手段,引进了线上教学平台(得实平台)和公路工程检测仿真实训平台(睿格致平台),为教师教学和学生模拟提供了相应的软件依托。同时,建立了公路工程检测实训基地,为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操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三、教学方法

区别于过往教学主要依靠课堂45分钟进行理论灌输的方法,本门课程依托“三教”改革的实施,将教学环节分为课前预习、课中实施及课后拓展三大板块,课前预习主要通过在网络学习平台发布学习资料、学情调查和工作任务,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所了解,使老师对学生的学情有所掌握,并对学生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即工作任务。课中实施主要利用课堂时间以课前预习提出的工作任务为驱动,通过一定的流程,开展一系列课堂活动,使学生掌握实现工作任务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技能。课后拓展主要是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发布总结练习和拓展任务,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点和技能点,并对所学检测项目的外延和最新发展有所了解。通过教学流程的优化和改革,真正促使学生学习由短时间的被动灌输转化为了解、深化和拓展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阶段,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传相关学习项目的资料,学生通过查看参考资料大致了解相应工程项目的检测方法、操作步骤和判定依据。例如,在进行“灌砂法检测路基路面压实度”教学时,将灌砂法的操作视频、检测依据《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3450—2019)和判定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上传至得实网络学习平台,可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内容,也可使学生脱离课本教材的束缚,学会搜集资料,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公路检测技术,改进传统的仅依赖教材的学习方法,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标行业规范的习惯。除发布学习资料外,教师还会在学习平台发布小调查和工作任务,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提出学习目标。例如,在进行“灌砂法检测路基路面压实度”教学时,把调查和工作任务合并成一个题目:现需对土基压实度进行检验,试选出该项目的最优方法。通过此问题,既检验了学生对课前预习资料的学习情况,使教师了解学生课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明确了本次课的任务是压实度检验。

课中实施按照导入—提出任务—任务分析—实践演练—课堂总结—教学评价的流程来组织,任务分析采用视频动画、教师示范、仿真模拟等手段来实施,教学评价为加入过程性考核的三方评价。

课中实施阶段,先以相关检测项目的工程案例进行导入,使学生了解进行相应检测项目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在进行“灌砂法检测路基路面压实度”教学时,先以某公路施工过程中基层开裂的事故作为反面案例引入,引导学生分析该事故原因,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最终总结出事故原因为部分地基压实度不足导致施工上层结构时地基不均匀沉降,使学生了解压实度对公路结构强度和使用性能的重要意义,引起学生对压实度检验的重视,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学习相关知识。

课中实施阶段的第二步是在导入之后及时提出学习任务,一般以工程委托书的形式提出相关检测项目的委托任务。例如,在进行“灌砂法检测路基路面压实度”教学时,以委托书形式提出某工程项目现委托本校公路工程检测中心对某路段范围内的土基上路床压实度进行检验,这种模拟真实工程任务的方法,可以渲染企业氛围,使学生更为身临其境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状态,产生一种想快速融入检测工作的动力,对接下来的学习更为期待。

课中实施阶段的第三步是任务分析,主要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拆解杂糅,提出学习目标、讲解相关知识点、利用仿真软件模拟操作。例如,在进行“灌砂法检测路基路面压实度”教学时,首先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是掌握灌砂法的室内标定及现场试验操作步骤、掌握灌砂法数据处理方法及掌握灌砂法结果评定方法。然后教师按照学习目标的顺序依次讲解各目标知识点,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知识要点,在讲解过程中可采用视频教学、仿真模拟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及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可引入一些课程思政元素。例如,在讲解灌砂法室内标定及现场试验操作时,可结合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视频,一边讲解一边播放视频,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直观和形象的理解,在讲室内标定及现场试验中称量砂质量的精确度时,引入“大国工匠”管延安的案例,使同学们了解到精确性对工程的重要意义,同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这位深海钳工第一人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熏陶,对国家修建港珠澳大桥这一超级工程产生自豪之情,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思考自身作为未来中国基建行业的一分子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讲解灌砂法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方法时,可将对整个计算思路拆解成小的计算步骤,编写成小的案例,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一步一步小案例的计算,使学生从局部到整体逐渐理解数据分析的思路,并练习了动手计算的能力,积累了数据处理的经验。为验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并为实践演练阶段预热,让学生在瑞格致仿真教学平台完成灌砂法试验及数据处理的仿真流程并记录和分析学生得分情况,为指导学生后续实践演练提供参考。

课中实施阶段的第四步是实践演练。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试验室,结合仿真模拟的成绩,有侧重地给学生示范灌砂法的室内标定和现场试验步骤及试验表格的填写,使学生对灌砂法形成更加形象的经验认知,并引导学生对表格填写的规范性给予重视。学生观看完教师示范后,分组独立完成相关试验并完整填写试验记录表和报告表,并对小组中每个人的表现进行评分,教师根据学生现场表现及记录表和报告表的填写情况分组打分。

课中实施阶段的第五步是课堂总结。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演练的结果有侧重地对灌砂法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和技能点,同时再次回顾课程导入时提出的压实度不足导致的路面病害和“大国工匠”管延安的故事,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该试验项目规范操作的意识,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提升爱岗敬业的责任心。

课中实施阶段的第六步是教学评价。将仿真模拟个人得分、实践演练小组得分和小组互评得分按4∶4∶2的比例叠加得到学生本教学项目的最终得分,以此来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法较传统的测验考核方法更为直观、综合、准确,同时也更容易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课后拓展阶段,让学生在网上教学平台完成相关测试及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所学项目的理解。例如,在进行“灌砂法检测路基路面压实度”教学时,除让学生完成题库测试题外,还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搜索其他检测路基路面压实度的方法,使学生对压实度检测方法的认知进一步拓展,也为后续进行压实度其他检测方法的讲解做好了预热。

四、教学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改革后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前发布预习资料和课程任务,课中分组讨论、教师演示、仿真模拟、实操训练,课后提出拓展思考等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课上积极发言,有效提问,课堂活跃程度远高于未改革前的传统课堂。

改革后的课堂通过“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得到提升,学生先在教师示范和仿真模拟中掌握检测项目的一般流程和操作重点,形成较扎实的知识结构并积累较充分的间接经验,然后在真正的实操训练中反复磨炼自身技能,高效快速形成准确的直接经验。在最终考核阶段,各小组均能较规范、准确地完成任务,并形成勤于动手、客观公正、仔细认真等良好职业素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效率优于改革前的传统课堂。

改革后的课堂通过真工实做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掌握了课堂难以教授的经验和技巧,并更加乐于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创新能力得以提升。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两种教法成绩对比图

上图是传统“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改革后的“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教学成效量化比较。可以看出,由于传统课堂的授课质量和考核评价体系的限制,学生完成实践操作任务的比例只有60%左右,而“教学练做”一体化课堂中,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激励和引导下,学生完成实践操作任务的比例达到了100%。另外,传统课堂上,学生实践任务的完成质量也远低于“教学练做”一体化课堂,传统课堂学生及格率只有60%左右,而“教学练做”一体化课堂的学生及格率达到100%,传统课堂学生成绩达到80分的占比只有25%左右,而“教学练做”一体化课堂中,该项占比达到了60%左右。可见,经过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比传统授课法的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猜你喜欢

压实改革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抓落实要“放权赋能”——要压实责任,不要“层层加码”
改革之路
振动压实法在水稳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一场直面问题、压实担子的大考
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鄂尔多斯长8储层的影响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