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联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2-21王向红徐晓强

科技风 2023年4期
关键词:导师课程体系校企

王向红 徐晓强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长沙 411014

本科高校的本职工作之一就是为行业企业培养出兼备生产、服务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实践应用型、专业复合型人才。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转型升级阶段,深化产教融合和推动校企合作是实现校企共赢的必然选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因此,构建校企联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1],对于地方产业升级转型带来的多类型人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至关重要。

一、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国内外现状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测量控制领域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模式[2]。

在国际上,比较典型的校企培养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培训”、英国的“三明治工读制度”、日本的“产学合作”、俄罗斯的“学校/基地企业制度”和美国的“合作式培养”。这些校企合作模式都在各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美国的校企合作式培养模式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公认和仿效的范例,美国校企合作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在校企合作式培养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将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研究两者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相互统一。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案例教学、虚拟仿真、现场见习、实际参与等方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导师指导方面,组成了导师指导委员会,包含着来自不同专业的企业导师和高校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进行全方面、全过程的负责指导。美国的“合作式培养”模式给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他山之石”。

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形式主要是在企业建立实践基地的形式实现校企合作培养,现有的“基地合作模式”的明显特征:一是学生培养中以高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单元主体培养”,高校偏向于理论课程的教学,企业偏向于实践技能的训练;二是实践环节存在校内、校外两位指导老师的“双导师制”指导;三是先课程学习再实践训练的“线性培养流程”。在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培养时,基地合作模式推进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条件,在学生培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然而,众多调查与研究也表明,基地合作模式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3-4],如现有“基地合作模式”以高校为主,企业只是参与学生培养,因而导致企业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主人翁意识和指导力度不强,校企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交流机制,学生工作实际的培养力度不够,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实践基地培养人才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高校和企业各自对合作培养学生的目的存在差异,缺乏具体的载体

在基地合作模式的实践中发现,如果高校和企业在合作培养方面的认识没有达成一致,就会造成校企双方的合作不顺利[5]。基地合作模式中,本科生的培养是通过高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实现的。高校的追求目标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企业的追求目标是发展经济产业,由于追求目标的本质差异导致两个组织的合作目的不同。高校以培养人才为目的派送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实践,却忽略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然而企业则希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借助高校的人力资源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技术难题,却忽略了高校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科研工作。同时,在基地式合作培养人才的各个阶段中,企业不可避免会忽视人才培养。总之,基地式合作目前还不能将校企两者的追求目标统一结合起来,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协助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

(二)需要加强高校导师与企业导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导师是确保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高校导师多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系统的理论知识,擅长理论研究和基础创新,但是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经验,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能力不足,只偏向于学术性。企业导师长期从事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创新突破,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是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能力,局限于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而在课堂教学、培养方案设置及培养计划制订等方面起的作用较小,是偏向于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由于企业导师也是各个企业的领导、专家或技术骨干,与本职工作为教学的高校导师不同,他们也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指导学生的培养工作,很难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6]。另外,学生作为受众,容易与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沟通,而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由于工作时间、场合的局限,不容易实现交流沟通,难以发挥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互补作用,影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缺少校企交流平台,学生和企业两个主体在学习和指导过程中主人翁意识欠缺

目前地方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的途径和平台是比较欠缺的,而且交流的机制也不健全。再加上目前企业导师工作时间的局限性,所以导致企业导师目前在指导学生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不强[7]。因而,学生就很难在企业导师指导过程中把自己定位为学徒身份。学生在实践课程学习中难免会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实践课中学与用的结合在这个环节的效果欠佳。综上,本文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课程体系优化、合作平台搭建及导师团队建立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背景下地方高校仪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提高本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为更好地培养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内容

本文从打造校企资源贯穿的课程体系,构建校企资源合作的多元化实践平台,强化校企资源融合的师资建设三个方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测控高素质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其研究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路线

(一)构建校企联合的课程体系

打造校企资源贯穿的立体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资源贯穿,重新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设适于培养测控专业学生具有测控行业特点、密切结合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和企业联合开设“网络化测控技术”“机器视觉检测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创新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朋辈创业”等创业课程,“毕业设计”“工程认知实习”“测控技术综合实验”等实践训练课程。同时,将企业真实的生产服务流程与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对接起来,接着分解企业实际运营问题,让大学生可以完成具体的项目,从而充分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教学活动推动校企合作的灵活改革。课程体系的具体开设如图2所示。

图2 校企联合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层级为知识储备阶段:以一年级学生为主,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来学校开设讲座,建立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感性认识。第二层级为创新意识培养阶段:以二年级学生为主,以校企合作的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企业见习实习等为依托,在实践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第三层级为实践训练阶段:以三、四年级学生为主,让学生在企业开展毕业实习课程和本科毕业设计。形成校企双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实现毕业设计“真题真做”。

(二)校企联合的多元化平台搭建

与企业搭建多元化平台体系,包括:

(1)搭建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为了让学生了解企业真实需求,感受创新创业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学校的创新创业学院可以开设创业创新专题讲座、企业论坛等一系列创新文化活动。

(2)深化训练校企合作的项目。加大校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合作力度,在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专业指导下,鼓励大学生进行专业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大学生技术研究生素质和能力,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

(3)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平台。通过加大基地的软硬件投入,整合企业的平台资源,积极开展各种检测与控制类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体包括:①校企双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在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毕业设计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构成,实现本科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双导师制对提升本科生的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和增强创新创业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②校企合作开设实习和实践课程:安排大二学生去合作企业开展生产实习,去了解企业文化,学习创新课程,扎实专业基础。同时,借助校企合作的强大资源,初步建设成一系列功能性、专业性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弥补了校内生产实践环节实验资源的短板。

(三)双主体的导师团队指导模式

通过建立校企联合组织来实现双元主体培养,打破高校和企业的组织界限,充分释放本学院和企业在各自专业人才、资本、技术资源、图书资料、检测设备等要素的活力,组建独立的校企联合创新组织,实现长沙理工大学与企业相互渗透、资源高度整合,形成目标共同体,实现“高校追求培养质量”和“企业关注生产效益”的高度统一。

基地将对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增加建设经费的投入,从而提高创新训练专职教师比例,不断吸纳高素质型人才,确保创新培训稳步、有序地开展。加强对双师型指导老师的培养,同时通过传帮带等优良传统指导培养年轻教师,采用一个老教师指导一个年轻教师的“一对一”的方式,在基本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指导,邀请优秀创业人才、风险投资人、企业专家加入指导教师团队,面向学生开设高水平的创新创业课或专题讲座。构建一支由实践专家、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相关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优秀教师团队。

结语

本文针对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平台搭建以及导师团队指导模式三个方面,开展了校企联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有效协调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发挥产教融合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导师课程体系校企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V eraW an g
导师榜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