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印度人物蛋彩画赏析

2023-02-21郑培燕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上海20003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期
关键词:罗伊孟加拉印度

郑培燕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上海 200030)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的藏品中,有一幅印度风格的人物画,陈列于故居餐厅的墙上,该画作连框约75 cm×45 cm,呈现的是一位体态婀娜的妇女怀抱着一个孩童的形象,右下角有红色字迹的落款。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确定该幅绘画为印度现代美术的先驱之一贾米尼·罗伊的艺术珍品。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藏印度人物蛋彩画,连框75 cm×45 cm

贾米尼·罗伊的签名

一、印度国宝级艺术家贾米尼·罗伊

画作上唯一能够作为辨识信息的是右下角的红色字迹,经查为孟加拉文英文为Jamini Roy,中译文为贾米尼·罗伊。

这是一位对印度现代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宝藏级画家,他的画以程式化的轮廓、简洁的构图、鲜明朴实的色调以及大胆简单的题材而著称。因其风格的独创性,罗伊成为新民间风格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印度现代绘画的先驱之一。

贾米尼·罗伊(1887—1972年),1887年4月11日出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班库拉区贝里亚托雷村一个富裕的扎米达尔(印度地主)家庭。他自幼生活在充满当地文化、民间音乐的氛围中,村里朴素的陶工、织工和木匠们激发了罗伊对形式和设计的最初兴趣。1903年,罗伊入读加尔各答艺术学校,该校推行印欧学派的写实主义绘画技法。学校的副校长阿巴宁德拉纳特·泰戈尔(Abanindranath Tagore),是大文豪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的侄子,也是孟加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受莫卧儿王朝和拉吉普特细密画的影响并借鉴日本画技法,将农村生活中的神话传说和景色用蛋胶彩画以薄涂画法来表现,这成为孟加拉画派的典型标志之一。罗伊师从阿巴宁德拉纳特·泰戈尔学习油画和肖像画,1908年时已成为小有名气的肖像画家。

这一时期,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风潮日益高涨,以泰戈尔叔侄为领袖,一批艺术家们发起孟加拉文艺复兴运动,力图摆脱英国数世纪以来对印度的殖民影响,创作能够真实表现他们思想情感的“民族”艺术,从而复兴印度文化艺术传统。诗人泰戈尔号召艺术家们开展艺术实践,他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引入以及个人绘画的探索开启了印度原始主义—现代主义艺术的序幕。罗伊也是这一方向的领军人物之一。

作为阿巴宁德拉纳特最优秀的学生之一,罗伊在加尔各答艺术学校学习期间,对印欧学院派及孟加拉派有深入的认识并熟练掌握画法。但是印欧学院派所推崇的现代性,几乎是对印度本土文化的全盘否定,孟加拉画派虽然批判印欧学院派并以复兴印度传统文化艺术为宗旨,但是往往停留在印度传统文化的表层,并未完全脱离印欧学院派的传统。20世纪20年代,罗伊开始深入挖掘孟加拉边远村落的民间和部落艺术。罗伊之所以选择在边远村落发展艺术,是因为虽然英国人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使得印度文化的血脉逐渐萎缩,但其根基仍存在于城市或乡村的寺庙中,在英国统治几乎没有触及的地方。

为了寻求印度艺术的本真,罗伊开始纯粹地以本土的视角进行探索与实践,尝试从印度的民间传统和乡村绘画中汲取灵感。这里首先要提及的是加尔各答郊区庙会的迦梨卡特绘画(Kalighat Pat),这是民间画匠以毁灭女神迦梨为主题创作的廉价水彩画,售卖给朝圣者作为参观神庙的纪念品。从迦梨卡特绘画中,罗伊提炼出了简括的线条和单纯的色彩。在他的家乡班库拉地区的村庄里,罗伊广泛接触那些色彩鲜艳、图案大胆、充满活力的传统民间艺术,从那里的民间画匠帕杜(Patuas)们绘制的用于装饰乡村神庙和宗教物品的传统卷轴画“帕塔”(Pata)中借鉴了程式化的造型。班库拉居民中有一个部落民族桑塔尔人(Santal),是罗伊童年时代自然纯真记忆的一个缩影,因而桑塔尔女性也成为他诸多作品中的代表形象。

除了艺术形式外,罗伊在作画的介质上也抛弃了西方绘画惯用的油彩以及他以前使用过的中国颜料,改用孟加拉民间绘画惯用的蛋彩,以烟黑画轮廓,颜色简化为7种基本色:印度红、黄赭色、镉绿、朱红、炭灰、钴蓝和白色,是由岩尘、罗望子种子、水银粉、冲山泥、靛蓝和普通白垩等矿物和植物中提取。

1929年,罗伊的画作首次在加尔各答艺术学校展出,之后,他的作品逐渐在印度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流行起来,人们开始注意到印度民间艺术的宝藏。20世纪30年代,罗伊醉心于从班库拉帕塔中寻求纯正的孟加拉民间趣味,通过描绘桑塔尔人的生活探索民间艺术的本质和精髓,他的作品呈现了浓厚的孟加拉地域文化气息。1934年,罗伊的一件作品在全印度展览中获得总督金奖。1938年,他的画作在加尔各答的英属印度街首次展出。罗伊因其打破传统的绘画规则以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而走红,受到印度人和欧洲人的追捧,声名远播。二战时期,罗伊名声更加响亮,许多英国、美国的特遣队员来到他的工作室,想获得一幅画作为在印度服役的纪念品。

贾米尼·罗伊在工作室,20世纪50年代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坚持,罗伊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才能,创造了印度传统艺术的现代形态,即通过孟加拉民间艺术中提炼出来的丰富多彩、活泼生动而富于现代装饰韵味的手法和风格来表现印度传统精神,表现寻求解脱的印度人真实的内在。在高涨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罗伊的作品被赋予了政治性,使他成为一个政治象征,作为在自己的领域中争取并赢得重大自由的成功革命家,给同胞带来了安慰和鼓舞。在争取独立的斗争达到顶峰的时代,罗伊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播,在传统艺术被残忍打压的殖民文化语境中显得十分珍贵。罗伊对民间艺术令人信服的现代主义视角表现,使他成为殖民时代晚期令人难忘的艺术家。

罗伊的这种新民间或新原始艺术风格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他创作了大量蛋彩画,还有基督题材的画作。那些身着纱丽的桑塔尔女性、圣母、乡村舞蹈和家畜的简洁形象,成为他作品的标志性元素。他以清晰粗重的线条勾勒轮廓,以几何形高度概括夸张的人物造型,细节尽可能简化,并且只用平涂的原色,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追求孩童般的单纯。

1952年,罗伊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1953年,罗伊的名声达到巅峰,成为印度最著名的艺术家,他的名字在加尔各答的艺术圈中多次出现,并在纽约的画廊举办了个人画展。1955年罗伊被印度政府授予莲花装勋章(Padma Bhushan),这是印度最高公民荣誉奖(共四级)中的第三等级,由第一任总统拉金德拉·普拉萨德于1954年设立,授予在印度各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1955年,罗伊还成为印度国家美术院(Lalit Kala Akademi,National Academy of Fine Art)的第一位研究员,这是印度政府、国家美术院授予的美术最高荣誉。

随着罗伊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的作品在全球各地的私人和公共收藏中都能够被找到,如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佛罗里达大学的哈恩艺术博物馆、新德里的国家现代艺术美术馆等。

罗伊漫长的艺术生涯横跨了印度 20 世纪上半叶的反殖民运动,并延续到70年代。毋庸置疑,罗伊因其艺术的独创性对印度现代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与诗人泰戈尔、女画家阿姆丽塔·谢尔吉尔(Amrita Sher-Gil)一起,被誉为20世纪上半叶印度现代艺术的先驱。1976年印度政府文化部宣布罗伊位列九位国宝级艺术家之一,这就意味着他的作品也成为被限制出境的艺术珍品。

罗伊《母亲与孩子》,约1940年

《母亲与孩子》,1944年

二、印度国家艺术的珍品

在印度民间和部落艺术中,母亲一直是艺术家们创作的主题。罗伊也创作了许多关于母亲与孩子的作品。通过对罗伊不同时期作品的对比和分析,可知馆藏的这幅《母亲与孩子》蛋彩画是罗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推测为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作品,已被列为印度国家艺术珍品。

目前查到的资料显示,罗伊最早创作这一题材构图的作品,约是在1940年,初为纸面水粉画,“母亲”的纱丽以绿色为主。1944年,印度东方艺术协会编写的一卷关于罗伊作品的展览目录中,也有一幅相同画面的蛋彩画,所不同的是,“母亲”身着的纱丽改用了大地色系的颜色,且多了一些绿叶的装饰,其构图、颜色与馆藏的这幅更为接近。

结合罗伊各时期作品风格,笔者将这几个版本做了对比,认为这一题材的作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呈现的人物是罗伊家乡的桑塔尔妇女和孩童形象:清晰的五官、椭圆的脸庞、弯弯的眉毛、杏仁形的大眼睛、细长的鼻子、小巧的嘴巴、棕色的皮肤。母亲和孩子突出的杏仁形大眼睛,明显受枷梨卡特绘画的直接影响,具有当地民俗的传统特征。二是造型呈现了印度绘画和雕塑艺术中女性典型的三屈式曲线玲珑之美。这位桑塔尔母亲身着棕色纱丽,体态婀娜,头部微向左侧,丰满浑圆的胸部向右,腰肢纤细,臀部扭向左边,双脚交叉,左臂环抱着孩童,右手掌向上抬起,“S”形的身姿富有韵律曲线之美。三是在纵向构图中,画家以粗犷鲜明的线条,简洁的速写式的曲线勾勒轮廓,体现了对笔触线条的掌控。四是画家对于色彩的运用,平涂的色块沉着而醒目。整幅画底色为赭色,所用颜色大多是大地色或矿物色,如印度红、赭石黄、镉绿、朱砂红、灰色、蓝色和白色。这些都是罗伊对民族艺术元素的运用日臻成熟的标志。宋庆龄收藏的这幅,无论是装饰细节,还是色彩运用,都显得更加完善和成熟,因而这幅画应该属于他艺术高峰时期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1954年的新德里国家现代艺术美术馆,其藏品中也有一幅几乎同样的作品,可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

近年来,随着对20世纪印度艺术的全面重新评价和南亚艺术品市场的悄然崛起,国际上对印度艺术家的兴趣日益浓厚,罗伊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日益提升,其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知名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一幅画面内容几乎相同、尺幅接近并带有罗伊孟加拉文签名的蛋彩画,在2012年3月19日纽约举办的印度、喜马拉雅及南亚艺术拍卖会上以13 750美元落槌。两年多以后,该幅画作又出现在孟买举办的印度艺术品拍卖会上,以2 125 000卢比的价格成交。据拍卖信息显示,该幅画为20世纪60年代直接从画家处所得,根据1972年印度政府制订的《古物和艺术珍品法案》(Antiquities and Art Treasures Act)为艺术珍品,禁止携带出境。这些可以为我们考证这幅画的价值提供参考。

虽然依据现已掌握的资料还不能确定宋庆龄是在何时何地如何获得这幅画作的,但宋庆龄将它悬挂于餐厅显眼位置,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这幅画的价值以及她对这幅画的喜爱。1956—1957年间,宋庆龄曾在上海寓所接待过诸多印度贵宾。以宋庆龄的待客之道,她会根据客人的喜好亲自确定菜单、调整寓所中的布置。相信这幅蛋彩画,作为印度艺术的珍品、中印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曾见证了宋庆龄在寓所会晤和宴请印度贵宾的历史时刻。

猜你喜欢

罗伊孟加拉印度
完美的鲨鱼
孟加拉允许贸易商进口70万吨大米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孟加拉 难民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罗伊·希尔的散文诗
泥石流
福尔摩斯·斑点带子(下)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