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依标据本”走向“依标用本”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逻辑解读与教学实现

2023-02-21方丽敏

中小学德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段课标逻辑

方丽敏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简称“课标”)的颁布,体现了时代背景、政策背景和思政一体化建设背景带给课程的新气象。当前,根据新课标的教材修订已全面启动,以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编写的现行道德与法治教材,即将成为课程历史上的又一套“旧教材”。针对这一过渡阶段的课标和教材特点,道德与法治教师须把握课程内容建构的逻辑,从“依标据本”走向“依标用本”,以更好地落实课标精神,改进教学。

一、基于“同心圆六领域扩展”逻辑,落实素养导向的教学改进

道德与法治课标在“课程内容”中明确指出,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由“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1]回顾2011年版课标不难发现,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同心圆扩大”的思路一脉相承,即都遵循“同心圆六领域扩展”的逻辑。不同之处在于,原课标将其作为明线逻辑加以呈现,以六大领域扩展为内容建构的唯一逻辑。而新课标将六大生活领域作为暗线逻辑,学段和主题才是内容构建的明线逻辑。

这一逻辑呈现方式的变化彰显了核心素养目标之于课程内容架构的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2]内容构建方式的变化对教学的指导性更强,相对于六大生活领域,以学段和主题为逻辑明线建构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更加紧密,目标指向更清晰,从而更易于教师理解。同时,课标特别新增了“学业质量”内容,更有助于教师理解课标的这一逻辑,更好地落实素养目标。在此提出相应的设计思路,希望对老师们“依标用本”改进教学有所启发。

(一)正向设计:以素养目标导教导学导评

道德与法治课标凝练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引领教学评的最终目标和根本方向,并从“为什么学”的目标设计,“用什么学”的内容建构,到“学得怎么样”的学业质量,进行了教-学-评一致性的表达。这要求教师“依标用本”,以素养目标为统领,探索导教导学导评的正向教学设计。在此,以“国家安全教育”主题(见表1)为例作一分析。

比较新旧课标,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在新课标中主题更凸显,对教学的要求更高,其中,“国土安全”的内容要求落实在第二学段,“总体国家安全观”则落实在第三学段。依“标”分析“本”可以发现,教材在第三学段五年级“我们神圣的国土”和六年级“我们爱和平”两课落实了新课标第二学段“国土安全”的内容,对第三学段“国家总体安全教育”的内容支撑则明显不足。依新纲用旧本,我们显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简称《读本》)已走进中小学课堂。其中,小学高年级《读本》“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的内容正是这一主题的最佳补充,从国土安全的角度拓宽至总体国家安全的视野。据此,“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教学可从进口水果中藏着的地中海实蝇这一具体事例入手,引出学生容易理解的生物安全话题;从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最后,以耳聪目明、举报罪犯的“朝阳群众”和邻里守望、群防群治的“西城大妈”为榜样,引导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安全人人都是主角”。如此,基于“同心圆六领域扩展”设计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素养导向要求,以及教-学-评一致性理念。

(二)逆向设计:以学业质量溯评溯学溯教

“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14],是学生学业成就具体特征的整体刻画。课标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以学业质量为依据设计教和学,最终落实素养目标,这一“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是依标用本、改进教学的重要思路。在此,以“国情教育”主题为例作一分析。

课标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描述中明确提出,“能够结合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要求。据此,在第二学段“国情教育”主题编制了相应的课程内容,“初步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其指向“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价值取向”,“保护环境”之“社会公德”,以及“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之“担当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这一逻辑理解,我们尝试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为例,尝试逆向设计教与学。

本单元第一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从白色污染说起”,有教师将第24届北京冬奥会的塑料纪念钞作为素材加以呈现,强调它具有使用寿命长、干净不易污染、环保等优点。较之于传统纸钞,塑料钞更难伪造仿制,可有效防止假币。其意在说明“塑料制品的利与弊”,具有典型性和时效性。但是,这一教学难以满足新课标所设定的“能够结合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学业质量要求。为此,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塑料币,发现下方的透明区域像一片晶莹的冰层,呈现的是山的造型。由于采用了全息防伪的动感技术,从不同方向呈现不同的色彩组合,具有强烈的灵动之美。结合这一精彩呈现,教师介绍了“绿色冬奥”的宗旨,进而引导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绿色发展理念。

如此,教学从“知道塑料制品的利与弊”这一知识目标的达成,转向对“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价值取向”和“保护环境”之“社会公德”,以及“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之“担当精神”等素养目标的落实。这一素养导向的教学改进实现了以学业质量溯评溯学溯教的逆向设计,很好地落实了教-学-评一致性。

二、基于“纵向线四学段衔接”逻辑,促进螺旋进阶的教学提升

道德与法治课标将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优化。其一,将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两学段衔接扩展为义务教育四学段衔接,通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内容分布,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得以全面观照。其二,每一学段的内容都与学段目标、课程总目标、核心素养目标对应、契合,每一学段的教学内容都指向素养目标的达成,易于教师通过检索课标掌握“教怎样的内容”是为了能够“培养怎样的人”。其三,课程内容的维度更加全面,不仅关注教什么,并在每一学段内容前面加了“帽段”,分析该学段学生的特点,以回答“为什么教”的问题;在每一学段内容后面加上“学业要求”,刻画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的学业状态,回答“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如此,以四学段纵向衔接的内容分布逻辑,建构了更加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这样的呈现方式彰显了课标内容设计的核心理念:体现综合课程的生活性特征,摆脱知识逻辑的桎梏,将学生作为课程设计的关注主体,将学生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目的。

基于内容标准的这一建构逻辑,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从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活动组织和评价设计等方面体现学段特征,实现螺旋进阶。我们以法治教育“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这一主题内容为例,在杭州景成学校(九年一贯制)六年级和八年级进行了教学改进的尝试。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小学和初中法治专册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在六年级上册“宪法是根本法”和八年级下册“保障宪法实施”两课。两个学段的教材内容呈现了这一主题的共性要求,即知道宪法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权威,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树立宪法至上,尊崇宪法和法律的意识。执教这一主题必须体现鲜明的学段进阶性(见表2)。

表2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螺旋进阶教学设计

自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实施以来,各级各类教研一直都关注学段差异,注重“螺旋上升”,并成为多数道德与法治教师认同的理念。但是,由于原课程标准分段编制,加上兼课教师队伍不稳定、缺少跨学段教研机制等,这一理念一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随着道德与法治课标的颁布,这一“软性”倡导的理念成为刚性要求。“纵向线四学段衔接”的内容编制让道德与法治教师有纲可循,可以对标操作,从而为“螺旋进阶”的教学实现提供了可能。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蓬勃开展的背景下,跨学段教研机制也在逐步形成,可以预期主题螺旋上升、学段有序进阶将成为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一大亮点。

三、基于“横向面多主题分布”逻辑,优化要素整合的真实情境

学生的社会生活领域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扩大,在不断扩大的每一个生活领域提炼各种指向素养发展的学习主题,这是道德与法治课标内容编制的第三条逻辑线。具体而言,包括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这些学习主题可被分解为各种社会要素,如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社会环境要素,日常生活、文化、经济、政治等社会活动要素,人与人的关系、社会规范、规则、法律、制度等社会关系要素。每一种社会要素都存在于各主题中,反之,每一个教学主题都包含多种社会要素。

课标以独茧抽丝的方式提炼学习主题,并分布在随学段增长而不断扩大的生活面上。这要求教师必须基于“横向面多主题分布”这一内容建构逻辑,依标用本、改进教学,以重组整合实现“内容律”与“教育律”相统一。重组整合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沉浸社会环境之中,参与社会活动之中,从而理解社会关系,学会社会生活。因此,重组整合的要点,是创设模拟真实社会、呈现社会要素的教学情境。

以四年级下册“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一课为例,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即“餐桌上的浪费”和“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教材呈现从点到面,从食物浪费扩展到形形色色的浪费的递进关系,素材充分,内容丰满。但是,两个板块内容都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论证逻辑来安排。教师以此组织教学,思路难免雷同,重点也容易落在关于浪费现象和节约行为的知识性梳理上,导致学生缺乏实践体验。

杭州市富春第四小学何丹老师在执教本课时,依标用本进行了教学改进。首先,让学生对学校及生活中的食物浪费现象进行实地调查,进而通过讨论,归纳了“不良习惯”“陈旧观念”“意识不到位”等造成食物浪费的原因。基于此,结合学校即将召开少代会,大队部征集提案的契机,创设了提交制止浪费的提案的真实情境。学生围绕提案展开了沉浸式学习:通过调查和计算,发现习以为常的小浪费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通过参观拍摄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场景,明白了浪费行为是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浪费食物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断攀升,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通过看新闻了解到,自新冠疫情以来,全世界出现了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通过聆听袁隆平爷爷的话“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对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有了初步认识,懂得了“我们必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通过搜集交流反食品浪费法,树立了浪费粮食违法,节约粮食光荣的意识。最后,教学依旧对如何避免浪费的方法进行总结,但是,这一环节已超越了具体行为的罗列,学生展现了习惯、意识、观念层面的提升,从而与课始浪费现象的归因形成呼应。

本课教学直接落实课标“了解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养成不浪费的习惯”的要求,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主题。但是,分析整个学习过程,劳动教育、环保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等主题都得以有效落实。“向学校少代会提交议案”的教学情境以多主题、多要素的重组整合,引导学生彻底地从教材生活走进现实生活,让学习成为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展开真实的社会活动,理解真实的社会关系的过程。

本文基于新课标课程内容建构逻辑提出的教学改进的尝试,既是对新课标理念的实践解读和素养导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也是对现行教材十年使用的经验总结。借此,希望与即将到来的新教材实现理念的衔接,助力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标,迎接新教材,探索新教学。

猜你喜欢

学段课标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