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钢铁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3-02-20李文英项筠铭
李文英 项筠铭 姚 芳
(1.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2.武汉市青山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湖北 武汉:430080)
武汉市青山区因钢铁而兴,素有“十里钢城”的美誉。位于青山区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大型钢铁企业,为武汉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武钢、宝钢重组,成立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宝武),原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更名为武钢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武钢集团),原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上市公司——武钢股份成为宝钢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改名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武钢有限)。目前,武钢有限产能为1600万吨/年,主要生产硅钢(电工钢)、汽车板、热轧卷板、热轧型钢、热轧重轨、中厚板、镀锌板、镀锡板、彩涂钢板、高速线材等几百个品种[1]。武汉市青山区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推动老工业基地制造业优势重构。研究青山区现有钢铁产业链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对于推动青山区制造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现状
2016年以来,武汉市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践行新发展理念,青山区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初显成效。
1.1 初步形成“一基五元”产业格局
2022年,青山区钢铁产业产值1218.92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占比62.4%;钢铁产业链企业工业投资54.12亿元,在工业投资中占比63.4%。武钢有限完成工业产值1042.9亿元,同比增长2.5%。
宝武联合重组以来,在宝武集团“一基五元”战略引领下,宝武在汉企业形成了以钢铁产业为基础(武钢有限、武钢日铁),新材料产业(武钢耐材、宝聚炭材、武钢江北、马钢新材等)、资源环境产业(武钢气体、武钢资源、宝武金资等)、智慧服务业(武钢物流、武汉宝信、武钢大数据、中钢安环院等)、产业园区业(武钢集团)、产业金融业(华宝信托华中业务中心)协同发展的“一基五元”产业格局。
1.2 钢铁产业链不断重构
产业链是指在一种最终产品的加工过程中,从最初矿产资源或原材料一直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构成的整个纵向链条[2]。钢铁行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涉及到国民经济的众多行业,上游可以延伸到铁矿石、煤炭、焦炭、有色金属等行业,下游则可以延伸到房地产、建筑、汽车、船舶、装备制造等行业[3],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稳定就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宝武重组以后,宝武集团对供应链进行整合筛选,原则上只选国内500强企业,或细分行业的前5名企业进行合作。青山区内原众多钢铁产业链上的本土企业逐步被剥离出钢铁产业链。宝武重组以后,对由原武钢分流人员构建的“包袱”企业不再进行保护,也导致许多企业消亡。据了解,武钢有限的备品备件提供商在2017年10月改革后,从675家调整为165家。
同时,武汉市积极拓展新的钢铁产业链,近年来围绕汽车、家电、机械装备、交通、建筑等应用领域,布局发展了小鹏汽车、路特斯、楚能新能源、中企重科等一批新的用钢企业,初步形成协同发展的钢铁产业链。
2 存在的问题
青山区的钢铁产业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突出矛盾和问题,存在短链、缺链,具体表现如下。
2.1 钢铁产业需求量萎缩,盈利能力下降
在全国钢材消费结构中,以基建、住宅、商业、工业厂房为主的建筑钢材占比约60%,制造业消费用钢量占比约40%[4]。由于近几年原材料铁矿石、焦炭价格一直高位运行,而房地产、基建市场需求低迷,导致钢铁需求量萎缩,产品价格下跌明显,钢铁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出现大面积亏损[5]。
2.2 环保压力增大,降碳迫在眉睫
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根据世界钢铁协会发布的数据,我国2022年粗钢产量达10.18亿吨,占到全球钢铁总产量的54%[6]。同时钢铁企业又是高耗能企业,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7]。武钢有限的碳排放量又占全市碳排放总量的30%,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减排任务重大。按照《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钢铁企业发展要坚持绿色低碳原则,确保2030年前实现钢铁产业碳达峰。大规模的环保改造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成本,叠加环保限产和钢价下行因素,使钢铁企业在转型中陷入成本高企的不利境地。
2.3 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
目前武钢有限及武钢日铁生产的钢铁产品集中在原材料及粗加工领域,位于价值链中低端,高端产品少[3]。同时钢铁产业链存在短链、缺链情况,武钢有限一家独大,未形成产业集群,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程度不高。比如武钢有限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主要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发动机铁芯,这中间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流程。首先,武钢有限生产的无取向电工钢钢卷要运到上海宝山分条厂,将大卷分成小卷,分切成不同规格;然后再送到外省生产电机芯片的厂家进行冲压,叠成电机芯片;最后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因为缺少相关的产业链,无法快速响应终端用户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武钢有限产品的竞争力,钢铁产业补链、延链问题迫在眉睫。
2.4 钢铁企业与在汉高校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发展不足
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指出,要引领钢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发展[8]。关乎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先进材料技术研究、高端产品开发,钢铁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数字化改造、工业软件的研发,低碳冶金、洁净钢冶炼、高效轧制等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的流程管控,高质量发展及开发钢铁产品应用新场景等等,都需要科研人员进行大量的技术研究。目前武钢与在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很多都是浮于表面,未能真正发挥科技创新的协同作用。
2.5 物流运输无法满足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
目前国内钢材市场竞争激烈,武钢要走高端化道路,就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9]。武汉地处长江黄金水道,水路运输价格低,运量大,而且青山有自己的码头,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目前青山码头对企业的服务保障不足,没有真正发挥物流运输优势。比如国外很多用户要求出口的钢铁产品要用熏蒸木包装,而且只有15天内的熏蒸木包装才符合海关要求,这对于青山码头物流的时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区内钢铁运输车辆载重量大,对于道路等基础设施要求较高,目前很多道路维护无法满足运输需求。
3 建议
钢铁产品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可循环材料,应用场景非常多,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钢铁日用品,到高端装备、新能源、航空航天,钢铁产品的细分市场非常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面对钢铁行业盈利能力整体下降的状况,钢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是钢铁产业链价值提升的关键[10]。
3.1 钢铁主业强链方面
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光伏产业、造船业等制造业发展迅猛。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当前钢材需求结构也出现了明显变化,建筑用钢需求量下滑,而用于制造业和出口的电工钢、中厚板、热轧薄板带等板材需求增幅明显[11]。硅钢(电工钢)一直是武钢有限的拳头产品,青山区应全力支持武钢有限打造世界硅钢之都,加快推进投资100亿元的高等级硅钢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支持推进55万吨新能源无取向硅钢结构优化工程建设;推进新增22万吨高端取向硅钢工程建设,实现取向硅钢90万吨产能。支持武钢有限打造“2+3+N”规模化精品族群,即冷轧汽车板和无取向硅钢等2个百万吨产品,取向硅钢、热轧汽车板、高品质船板等3个50万吨产品,精品管线钢等N个10万吨产品;支持武钢有限进行3200m3高炉富氢冶炼改造,以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创建环保绩效A级企业,打造一流的城市森林湿地钢厂,创建4A级旅游景区。
3.2 钢铁产业补链、延链方面
一是大力发展产业园区业。武钢集团现有246宗在汉土地待盘活,支持武钢集团按照产业园区定位,发展武钢现代产业园、武钢云谷系列园区、北湖产业生态新城、红钢城生活圈、宝武生态圈产业园等项目。重点推进武钢现代产业园建设,按照“一基地五组团”(钢铁智造基地,现代物流、循环制造、智慧商务、综合服务、研发创新五大组团)空间布局,建设集钢铁制造、钢铁深加工、仓储物流、循环发展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园。
二是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建议围绕硅钢产品,建设硅钢下游精深加工产业园,引进相关企业进行补链、延链;支持宝武碳业、大明金属、马钢新材、武钢江北等企业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精深加工。加快武钢集团北湖区域城中村改造,推进北湖产业生态新城建设,支持宝武清能建设国家级氢能产业基地,发展以氢能产业为亮点产业、以新材料及工业智能为支撑的产业布局,形成从上游材料到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
三是大力发展资源环境业。在“双碳”背景下,废钢铁在钢铁冶炼中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12]。目前武钢有限废钢比大约为15%,也就是炼1吨钢,加150公斤废钢。要想达到“双碳”要求,未来废钢比至少要提高到30%-50%。智能化、精细化的废钢加工生产企业在未来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支持宝武环科武汉金资形成辐射华中地区的再生金属产业集群。
3.3 建设钢铁行业创新平台
以武钢有限为中心,引导其联合在汉高校,建设钢铁行业创新平台,真正将产学研用融为一体,强化基础研究,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所需的先进材料进行攻关,围绕钢铁企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进行技术研究,设计、开发更多的钢铁产品应用场景,以真正发挥科技创新的协同作用。
3.4 打造现代化的物流保障体系
维护好道路、码头等基础设施,引导相关政府部门增强服务意识,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优先目标,及时共享相关数据。围绕用户的需求,及时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打造快速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保障体系。支持武钢物流港打造成为钢铁产业链核心物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