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有文化”的老部队

2023-02-20王争亚

大江南北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官兵部队文化

□ 王争亚

我的老部队原20 军(集团军),军改之前隶属于原济南军区。当时,在战区范围直至总部机关,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20集团军这支部队能打仗、有文化、讲感情。”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能打仗,讲感情”这两点无疑是我军所有部队共同的特征,然而“有文化”这一说法,则是对我老部队的特殊褒奖了。我曾在20军这支曾经威震江南的新四军老部队工作了35年,深感对老部队“有文化”这一评价挺贴切的。

战争年代,当时20军作为新四军和华东野战军主力的一纵,曾多年在陈毅、粟裕、叶飞等麾下征战逐鹿于华东战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文武兼备的儒雅风范给部队注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平时期,老部队又长期驻防在浙江和江苏苏南的部分地市,当地深厚的江南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和陶冶了官兵的情操和品格。

而且,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20军每年征集的兵员主要来自江浙沪皖一带。中国一直以来就有“自古江南多才子”的说法。虽然不能说那些年征集的兵员都是“才子”,但总体上讲,江南兵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要高一些则无疑是个事实。

记得我当兵的第二年,刚从连队调入团政治处电影组任放映员时,从战争年代过来的时任政治处主任徐文亮就告诉我,在烽火硝烟的岁月里,老部队很多干部战士的上衣口袋里,都别着一支钢笔,挎包里都有一册学文化的小本本,老部队浓厚的习文氛围由此可见一斑。

战争年代,20军及前身一纵不仅战绩辉煌、功勋卓著,而且在文化建设上也是独树一帜的。军史资料记载,无论是在推翻蒋家王朝反动统治的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后来在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老部队一直有重视文化建设的传统,部队党委和政治机关利用战役战斗的间隙,在官兵中组织开展了“突击扫盲”、“向文化进军”的活动,提出了“用文化武装头脑”、“向文化要战斗力”等口号,官兵一边打仗,一边学文化,掩体、坑道都曾是他们学习文化的场所和课堂。

进入和平时期之后,老部队更加注重文化育人的工作。上世纪50年代初期,军委组织开展了全军性的文化学习运动。为响应军委的号召,20军上下组织部队的文化补习如同组织一场大的战役,当时军、师和独立团都成立了文化补习学校,团以上都成立了文教办公室。为解决师资问题,部队在上海、浙江等地招收了近千名知识青年入伍,将他们安排到各级的文化学校担任教员,同时还分期分批选送了两万余名官兵到大军区和军的文化学校学习。在那次群众性的文化学习热潮中,20军官兵文化普及和提高的程度远超出了军委规定的指标,涌现出了一大批获得“高玉宝式文化战士”称号的文化学习标兵。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全军开展又一波文化补习提高热潮,我亲身经历了。当时老部队利用军机关毗邻河南大学的优势,让河大专门为20军办了一个校外班,学员为统一参加学校考试且分数达到要求的军师级单位机关干部。当时我在军机关工作,有幸接受了人生的第一次高等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校外班的学员中,还有时任20军副军长、之后曾任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长的梁光烈。本世纪初,集团军又与省会的高校联手,共同创办了一期军官在职研究生班。

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得老部队的文化人才辈出,曾有一大批国内、军内甚至是国际上有影响的作家、记者、摄影家、书法家及演艺人才脱颖而出。在新闻宣传领域,老部队曾向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社等国家级的媒体平台输送了诸多的笔杆子,仅解放军报社就曾有8人出自20军。

在文学界,涌现了阎连科、张廷竹、张向持等多名知名作家。曾任20军某团副政委的崔左夫是上世纪50年代军旅著名作家,当年,由他创作的《血染着的姓名——36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后被改编为沪剧《芦荡火种》和革命样板戏《沙家浜》,风靡一时。

在书法界,更是人才济济,其中曾任安徽省第五届书协主席、以超人魄力投资数亿元在合肥打造“中国书法大厦”的李士杰,曾任上海市书协副主席的王国贤,曾任河南省书协副主席的司马武当,以及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的安徽籍著名书法家陈忠辉等,均是自20军走出去的文化名人。

在摄影界,曾在1979年自卫还击战中任20军战地摄影记者的靳宏伟,是中国大陆在美国取得摄影硕士学位的第一人,也是目前世界华人最大的摄影作品收藏家。

在美术界,曾任20军政治部宣传干事的于保勋,早些年创作的国画《特级英雄杨根思》入选建党60周年全国美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在演艺界,国内知名演员孙涛、邵峰、刘敏等,都是由20军走向央视春晚舞台的。说到文化演艺工作,不得不说的是上个世纪60年代,我当兵所在团创作演出的小话剧《一百个放心》曾被拍成电影,1964年底,团演出队赴京参加了全军业余文艺汇演,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对于一个团一级的业余演出队而言,无疑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老部队“有文化”,不仅体现在现役官兵爱文习文、文风蔚然上,而且还延续在退役官兵群体中,许多人已年逾古稀依然乐此不疲地舞文弄墨、笔耕不辍。我们所建的微信群名就是“战友故事会”,故事会以网刊的形式征集刊发战友们写的军旅生涯回忆文章,同时也兼给爱好书法、摄影、绘画战友们提供了一方老有所乐的平台。这一网刊已经持续办了4年多时间,其中的文章有不少被国家级和地方媒体转载刊用。

如今,随着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20军的番号已成为历史,但老部队长期以来以文育人、以文铸魂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已融入了一代代官兵的血脉之中……

猜你喜欢

官兵部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谁远谁近?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