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挫折教育探究
——以家庭教育为例

2023-02-20文|李

新课程 2023年16期
关键词:挫折小学生家长

文|李 霞

挫折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而言。如何帮助小学生积极应对挫折,走出困境,成为自信、坚强的个体,成了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家庭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承受挫折是孩子增长智慧、磨炼意志的必经之路。当前,许多家长和学校过分看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导致许多学生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在小学德育课程及家庭教育中贯彻挫折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抗逆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直接、最深入的教育方式之一。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也是他们学习价值观、行为模式和情绪管理的重要场所。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积极应对挫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逆境应对能力。某项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那些在家庭中得到积极情感支持和有效教育引导的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更具有应变能力,更容易克服困难。

一、家庭教育中提升小学生抗挫能力的必要性

孩子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在家庭环境中渗透挫折教育尤为重要。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小学生长期处在顺境中,承受挫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弱。要想培养出具有强大心理素质的新一代青少年,家长就要及早更新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高度重视挫折教育。

(一)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小学生犹如正在拔节成长的一棵小树苗,没有坚韧的枝干和强大的内心,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大。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许多原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和期望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尤其是那些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宽裕的孩子,更是如此。孩子即便是学习中遇到困难,家长也会尽最大可能地给予帮助。大多数孩子由于缺乏对生活和学习中各种挑战的认知,也就缺少应对困境的勇气和能力,当他们离开父母,在孤立的环境里遇到困难时,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甚至还会因生活上的一点点不顺心或者学习中的一丝丝不如意而自暴自弃。因此,只有通过在家庭教育中加强挫折教育,并且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才能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优秀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个性。

(二)激发自身潜能

任何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点挫折也没有。挫折教育就是要消除儿童的依赖性,鼓励他们独立面对困难。当面对挑战时,有些人会勇敢地接受挑战,从而激发自己的潜力,实现更大的进步;而有些人则会畏缩不前,放弃希望,从而失去信心。这就说明,在处理挑战时,采取的态度和方式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当家长发现孩子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挑战时,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并且通过不断的思考、尝试和改进来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三)磨炼意志品质

逆境出人才。通过让孩子接触挑战,他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社会知识,更好地理解人生,并且可以锻炼自身的意志力。家庭教育中重视挫折教育,不但能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还能增强其心理素质。但现今很多家庭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幼儿园或是小学阶段,大多数孩子上下学都由家中大人轮流接送,轮到孩子做班级值日时也需要家长帮忙。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他们的天性,导致许多孩子在学业上表现优异,但在实际生活中却表现不佳。家庭教育中要及早重视挫折教育,父母可以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设置多种挫折,如可以通过“我今天很累,你自己洗衣服”“学校离家不远,你自己坐公交车上学”“妈妈晚上加班,你煮点面条吃”等方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做起,磨炼孩子坚强的意志。

(四)享受成功喜悦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孩子需要鼓励。“我行”“我很勇敢”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获得自信心,即通过给予他们正面的暗示促进他们的发展。“我行”“我很勇敢”强调了一种赞赏、尊重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发挥潜能,获得更大的进步。通过获得他人的认可,孩子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独立思考的潜力,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信。因此,给予孩子足够的激励,不仅可以增强其自信,还可以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信念,从而更好地应对“我行”中的挑战。此外,恰当的抗挫训练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真正的成功。

(五)提升抗挫能力

研究表明,个人从亲身经历中获得的信息会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这种经历对于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些经历过更多、更深刻挫折的孩子,不仅拥有更强的抗挫能力,还更容易形成正确的挫折观、价值观,并学会如何应对挫折。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更容易发现并捕捉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因此,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认识到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以及在应对挫折时存在的不足,鼓励他们学会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并且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而不是一味地责备自己。如学习文化知识、阅读、唱歌等活动,可以帮助孩子转变消极情绪,掌握更多应对挫折的技巧,从而提升他们的抗挫能力。

二、家庭教育中提升小学生抗挫能力的举措

强大的抗挫能力能够培养小学生顽强的心理素质,帮助小学生安全度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小学生潜在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以阳光的心态积极面对未来的生活。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家庭在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中的“基石”作用和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

(一)设置顺境下的“障碍”,多给孩子“吃苦”的机会

挫折教育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来指导,并通过日常生活来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对孩子进行的挫折教育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现在多数孩子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较好,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点苦,受一点点磨难。例如,家长发现孩子在上学期间没有带水杯,就会赶紧把水杯送到学校;看到孩子在家做完作业却不愿意收拾书包,就会主动帮孩子收拾;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学不迟到,每天给孩子洗脸、穿衣服等。这种情况下,孩子以后遇到没拿水杯或是某本书忘带的情况,不但不会意识到自己的粗心,还会埋怨家长没有及时给他带上水杯或是装好书本。

作为“新手”家长,应该多学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成长心理与抗挫能力,可以故意给孩子设置一些成长的障碍,或是给孩子制造一些犯错误的机会。这里所说的制造成长的障碍并不是有意识地为孩子制造绊脚石,而是要在孩子每天面对的自然而然的挫折中告诉他们“跌倒了如何爬起来,如何调整后继续前进”,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更加勇敢地去面对遇到的挫折。

(二)学做“狠心”父母,激励孩子在挫折中成长

由于孩子年纪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失去信心,如果大人总是替他们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产生依赖、害怕挑战和懒惰的心态,从而不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因此,挫折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克服这种依赖,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抖音上有这样一段视频,一对父母正坐在餐桌前吃饭,他们还不会走路的孩子突然站起来,踉踉跄跄地慢慢挪步前行。孩子的爸爸和妈妈看到后很是吃惊,但并没有离开座椅去扶孩子,而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看孩子一步步艰难地行走。由于刚开始学走路,孩子走得很慢,而且走路重心不稳,没走几步就向前栽倒了。这时,孩子的爸爸、妈妈不仅没有惊呼,还稳坐在椅子上。孩子的做法更令人吃惊,他没有哭而是自己尝试着站了起来,慢慢悠悠地走向了离他更远一些的妈妈,并扑进了妈妈的怀抱。面对刚学步的孩子,这对父母的做法看似“狠心”,实际上是“智慧”,因为他们不想剥夺孩子站起来的勇气。关于孩子摔倒了“扶不扶”的问题,大家是有争议的。做过父母的都知道,孩子摔倒后,如若父母立即跑过去给予孩子帮助、支持和搀扶,会传递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当他摔倒了或者遇到一些困难时,父母一定会主动帮助他。生活中,很多父母在遇到孩子发生意外或者摔倒后,总会在第一时间就跑出来将孩子扶起,有时还会故意大声地埋怨是“地不平”“椅子碍事”等。如果家长总是把问题归咎于别人,那么孩子很难振作起来,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外物,而非自己。另外,家长的及时安抚也可能导致孩子变得依赖他人。

(三)多途径熏陶,教给孩子对抗挫折的方法

孩子是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的,不做尝试就会失去许多发展的机会。当今的竞争环境十分激烈,不仅是在知识和智力上的比拼,更重要的是在意志和品质上的考验。一个人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果敢坚毅的品质,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是万万不可能的。作为父母,不应该过分保护孩子,而是要学会放手,在日常的教育中,可以教导他们一些有效的抗击挫折的技巧,让他们在挑战与挫折的磨炼中不断成长。

例如,有家长会鼓励或者陪着孩子听一些名歌金曲,通过音乐的熏陶,疏解遇到挫折的苦闷情绪,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出去体验一些艰苦的劳动生活,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同时体验劳动创造的美好和带来的快乐。

又如,有家长看到自己孩子书写很乱,就鼓励孩子练习写字,孩子练了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明显。这位家长就陪着孩子一起练习写字,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慢慢学会静心做事,学会认真对待,渐渐地孩子的书写明显较之前规范了。

当孩子情绪变得过于激动时,家长应该采取一些非攻击性的、符合道德准则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如将孩子带到安静的地方,让他们大声呼喊;或者给予一些软质物品,让他们尽情地拍打;或者让他们大声哭泣,并且自言自语,说一些鼓励和克制自己的话。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在适当的发泄中调节情绪,从而缓解挫折带来的焦虑感。

(四)制订适度的挫折教育目标,培养和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为了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应将挫折教育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之内。教师确定教育的具体目标时应该充分考量学生的不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不同学习背景以及不同的成长过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闪光点”的目标设定得太高、太复杂,而且任务过重、重复频繁、耗时过长,那么孩子的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将受损,导致缺乏自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家长应该仔细观察“跳一跳,够得着”,根据逐级递增的原则,制订合理的“闪光点”,以便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与赞赏,以帮助孩子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

挫折教育简单地在某个阶段判定效果也不符合规律,今天挫折教育的效果也许在以后的某个过程才会体现出来。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密切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并且不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观。如果发现孩子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强对他们的教育。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挫折教育的宣传,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小学阶段的挫折教育取得真正的有益效果。

猜你喜欢

挫折小学生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心中的好家长
挫折使我更坚强
家长请吃药Ⅱ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我是小学生
生活需要挫折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勇敢面对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