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培养策略
2023-02-20陈珊珊梁奕瑀
陈珊珊,梁奕瑀
(1.合肥师范学院 科研处,安徽 合肥 230601;2.合肥师范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媒介发展的理念,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一种对传统媒体的有机整合[1]。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也改变了编辑的思维方式,并随之带动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稿方式、出版发行等流程发生改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出版传播体系,接连发布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5年2月11日,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校出版单位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努力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加快高校出版融合发展步伐[2]。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强调“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把更多熟悉新媒体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3]。2022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重点提出要围绕融合发展新趋势、新理念、新技能,强化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专多能”的融合发展出版人才[4]。媒体融合已成为高校出版单位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媒体融合也对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部应抓住媒体融合的机遇,以培养符合媒体融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编辑人才为突破口,在选题策划、编辑校对、印刷发行等诸多方面进行自我革新,以期为高校学报改革提供人才支持,进而提升学报在融媒体时代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媒体融合时代高校学报面临的新问题
高校学报是反映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以及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学术期刊的发展目标是“办出一大批高质量学术期刊”[5],并提出要重视内容质量建设和传播力影响力建设。因此,高校学报要紧跟媒体融合的时代步伐,以高质量学术期刊为建设目标,明晰媒体融合给高校学报带来的新变化,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与传统出版相比,媒体融合给高校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带来的新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出版形式和传播渠道的改变
传统的学报出版是对稿件进行策划组稿、编辑校对、排版印刷,形成纸质出版物,学报受众群体只有通过邮局订阅、图书馆查询等方式获取纸质出版物,进而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而在媒体融合时代,出版形式和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学报编辑部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将纸质出版物中的文字、图片与音频、视频、线上服务等整合起来,形成数字化内容,通过学报官方网站、学术出版平台、移动客户端等传播给受众群体。这种新的出版形式和传播渠道极大地丰富了学报内容的呈现方式,拓宽了学术成果的传播渠道,提高了学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编辑角色和编辑职能的转变
媒体融合使得编辑角色发生转变,在传统的纸质出版时代,学报编辑以单一角色存在,是典型的“幕后工作者”。而在媒体融合时代,编辑角色更加复杂化,需要具备编辑出版能力、应用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要能够从市场角度负责出版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从传统的编辑角色转变为产品经理角色是不可避免的。而编辑角色的转变必然引起编辑职能的转变。传统的学报编辑职能侧重于学报的内容生产,大多局限于单一的策划组稿、编辑校对和纸质期刊的出版发行。而媒体融合的发展要求学报编辑的职能不再单一化,而是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和智能化。在媒体融合时代,学报编辑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选题策划,可以通过采编系统对稿件进行处理,可以通过微信、微视频、在线平台与审稿专家、作者进行互动交流,还可以通过数字出版平台实现学报的数字发行。
(三)阅读方式和受众需求的变化
媒体融合时代,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手机、电脑为主的阅读终端日趋多样化、普及化,人们更多地将获取信息的渠道转向新媒体。学报受众群体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学报受众群体对阅读内容和信息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阅读需求明显提升,这要求学报编辑要能够及时更新出版理念,实现内容的深度开发;要掌握现代化编辑手段,能够快速处理编辑过程中的海量信息;还要具有敏锐的学术嗅觉,及时掌握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和前沿研究成果。
二、媒体融合对学报青年编辑的新要求
学术期刊高品质的发展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6],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新要求,也是对当代高校学报编辑的新要求。而青年编辑具有“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引领创新”[7]的特质,是学术期刊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由此可见,媒体融合背景下培养与期刊发展相匹配的青年编辑,是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实现建设高质量学术期刊的主要抓手。媒体融合背景下,青年编辑除了要具备传统出版需要的编辑业务性知识、学科专业性知识、语言文字驾驭能力外,还要满足以下新要求。
(一)更新编辑思维
“编辑思维是指编辑在工作中所持的态度、判断、方式和方法,它是一个建立在编辑自身知识、观念、方法等基础上的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稳定性的思维系统,它贯穿于编辑活动的所有环节。”[8]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编辑的思维方式决定着编辑活动的方向、层次和质量。更新编辑的思维方式是媒体融合时代对青年编辑提出的首要要求。
为顺应时代发展,学报青年编辑应更新编辑理念,打破传统纸媒编辑的固有思维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学报的资源优势、专家学者优势和编辑把关优势,利用媒体融合带来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高校学报向融合型发展;要树立媒体融合的理念,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并将其融入学报出版发行的每个流程,进而提高高校学报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提高学术鉴赏力
高校学报是反映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以及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要想在学术界有一席之地,学报编辑部就要引导青年编辑在工作中重视学术积累,努力提高学术鉴赏力。
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学报青年编辑既要善于发挥自己在所学专业领域内知识结构相对完整的优势,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学术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又要依托高校学科优势和学报特色,善于捕捉其他学科的学术研究热点与重点;既要根据办刊宗旨和栏目特色,善于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筛选出及时有效的信息,又要拥有前瞻的学术视野、敏锐的学术意识,用最新的学术前沿眼光审视稿件,使自己选编的稿件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学术性和专业性,进而提升学报的内容质量。
(三)拥有多学科的学习能力
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使得出版知识和传播技术更新迅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AR、VR等新技术的兴起和运用所带来的变化已经渗透于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学报青年编辑要具备良好的多学科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一是要学习扎实的编校理论知识,深入学习编辑学的基础理论,熟悉各种规范和标准以及编辑加工的尺度和规律,提高编校水平。二是要学习融合出版需要的新媒体技术,并将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思维结合起来。青年编辑要掌握多媒体融合知识和编辑出版加工的新技术,能够操作一系列相关编辑软件,建立现代化的期刊网络化办公平台,还要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开展编辑与读者、编辑与作者、读者与作者的交流活动。三是要做“学者型编辑”,要学习广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提高编辑的选择判断能力,提升与作者的深度沟通能力,进而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
三、媒体融合时代学报青年编辑的培养路径
近年来,随着高校用人标准的提高,高校青年编辑大多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具有高学历、专业强、有技术的优势,但由于他们大多非编辑学专业出身、入职时间短、缺乏系统的编辑培训,存在经验不足、业务素养有待加强、职业认同感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发挥青年编辑高学历、专业强、有技术的优势,如何弥补青年编辑非编辑学专业出身、业务素养有待加强的不足,如何引导青年编辑快速掌握融媒体技术,成长为“一专多能”的新型编辑人才,是高校学报编辑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转变思维,搭建融媒体平台
1.促进编辑融合思维的转变
在媒体融合时代,高校学报要想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影响力,就必须从更新编辑思维入手,引导青年编辑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拓展新渠道,将媒体融合思维渗透到学报出版的每个流程当中。一在选题策划环节,要运用融合创新的出版理念,对期刊内容进行深度挖掘,通过拆分、重构等方式开辟线上内容,力争实现一次出版、多次开发、线上线下融合出版。二在组稿环节,要突破纸质出版的思维和操作模式,树立受众服务思维,利用大数据了解并满足学报受众群体的需求;要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的力量进行约稿、组稿工作;要立足本校学科优势,创新学报内容,打造特色栏目,满足读者不断提升的阅读需求。三在出版发行环节,要尝试建立包含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在内的立体化的、多渠道的融媒体信息传播平台,要熟悉和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传播规律,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2.搭建融媒体平台
学报编辑部要为青年编辑搭建并完善融媒体工作平台。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包含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稿件相关信息等在内的资源库,并利用信息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归纳、整合、存储;改变学报传统的出版形态,创新线上传播内容,搭建在线编辑审阅系统、学报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等融媒体平台。
(二)重视学术积累,提高学术鉴赏力
1.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编辑学者化”[9]思想要求编辑应该像学者那样去了解和研究所编辑学科的学术动态、动向和趋势等,努力使自己成为所编辑学科的行家乃至专家。学报编辑部应鼓励青年编辑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以获取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从而不断优化青年编辑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一是充分挖掘高校本身的学术资源优势,关注本校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研究方向;二是积极参加各学科的学术研讨会,了解各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三是参会后要及时总结汇报,在编辑部内交流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的编辑工作中。
2.投身教学和科研
编辑工作本身也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学报编辑部要依托院系科研团队的力量,引导青年编辑立足编辑岗位和原有专业,主动承担教学任务,主动投入科研工作。编辑部要引导青年编辑在工作中留心观察,注重积累,鼓励青年编辑积极参与和编辑工作有关的科研项目,如青年编辑核心素养的培育、新时代高校学报的转型发展、高校学报的育人使命等;要引导青年编辑根据自身学术特长和兴趣关注并积极申请各类基金项目,如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基金项目、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青年基金、安徽省高校学报研究会青年基金等,这些基金项目都有明确的研究范围,给出的研究方向都是行业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利于编辑准确把握研究热点难点;同时要鼓励青年编辑立足原有专业,加强与所在院系的联系,借助院系的科研力量,共同协作参与申报研究课题,在科研实践中,逐步提高学术素养。
(三)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培养复合型编辑人才
编校能力是编辑所必备的传统核心能力之一[10]。虽然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多为硕士研究生学历,但入职前大多没有学习过编辑出版专业知识,没有接触过编辑校对工作。为了让高学历的青年编辑尽快熟悉编校流程,提高编辑业务水平,学报编辑部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建立导师培养制度、参加继续教育、编辑业务和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青年编辑的编校水平。
1.建立导师培养制度
编辑行业普遍存在“师承效应”,即资深编辑与青年编辑之间关于编辑技能的传承关系。编辑部应完善导师培养制度,挑选具备丰富的编辑经验、精通编辑业务技能、工作认真负责的资深编辑担任青年编辑的导师。让导师根据青年编辑的实际情况,通过一对一、传帮带的方式为其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如为青年编辑开列书单,督促其认真学习国家、省(市、自治区)有关编辑出版的相关政策文件,引导其学习《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现代校对实用手册》《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等相关业务书籍,指导其了解基本的编辑出版流程、编辑校对的注意事项、编辑出版的学术研究等。
2.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继续教育是帮助青年编辑更新知识、拓展技能的有效方式。国家也鼓励青年编辑外出学习,参加培训,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国新出发〔2020〕18号)中指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并要求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90学时。学报编辑部要在培训经费和培训时间上给予保障,划拨专项经费,统筹安排工作,鼓励青年编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选择高质量、高水平的编辑业务培训班进行系统学习,如可以组织青年编辑参加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期刊协会、安徽省出版协会等组织的“期刊编校质量与语言文字规范”方面的培训班,通过专家讲座、前辈领航、同行交流等方式,帮助青年编辑提高编辑业务水平。
3.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与职称评定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设“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和“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两个科目,既注重考查出版学、编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也注重数字出版等新技术、新手段在编校流程中的具体运用。这一制度既是客观公正评价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调动青年编辑系统学习编辑基础知识和编辑实务积极性的有力手段。编辑部要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督促青年编辑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与职称评定,尽快进入编辑角色。
(四)加强新技术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融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期刊快速融合,学报编辑部要树立媒体融合的理念,顺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转变传统办刊思路,实现学报的转型发展。学报编辑部可以利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优势,积极探索全新的工作模式,顺应新媒体的发展潮流,提升学术期刊质量[11]。
1.加强新技术学习
新媒体技术是当前数字化出版的技术支撑,编辑部要建立现代化的期刊网络化办公平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青年编辑进行新媒体技能的培训。有研究提出,新媒体时代的期刊编辑应具备包括信息搜集能力、新媒体相关软件操作技能、内容二次加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创新与策划能力等在内的10项能力素养[12]。具体而言,青年编辑要掌握如电子投稿系统、在线编辑审阅系统、数字网络出版等编辑软件的操作和维护;要掌握新媒体相关软件操作,包括制图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等;要能够运用网络技术建立并维护学报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手机APP、知识服务平台等;要学会运用新媒体运营的相关技能,进行学报的宣传、推广活动和其他衍生服务,以期达到促进学报数字信息化升级和提高期刊传播力、影响力的目的。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杨楷认为,一名编辑如果没有文化底蕴是不能够胜任编辑出版工作的[13]。虽然随着高学历人才的引进,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大多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在编校专业对口的稿件时具有自身专业优势,能够快速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核心要义,但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青年编辑除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本专业特长外,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备多学科学习能力,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新媒体发展;要夯实知识基础,提升文化修养;要开阔视野,转变思维,掌握并善于调动各种资源,以顺应媒体融合的发展。
四、结语
青年编辑是高校学报发展的关键力量,青年编辑队伍建设是高校学报发展的动力源泉。面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报编辑部要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从青年编辑的培养入手,积极面对融媒体背景下的转变和改革,引导青年编辑尽快完成角色定位,提升自身学术素养,履行好学术编辑的职责,担负起学术传播和文化传承的责任,以期为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