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3-02-20王善武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安徽红色思政

王善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1]。安徽是一方红色热土,无数的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上领导人民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创造了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且富有鲜明品格的红色文化。研究安徽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和路径,对促进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对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其他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红色文化与安徽红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首次提出“红色文化”,强调“要生动传播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党的红色血脉涵盖了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包括“从党的一大会址到党的各个重要革命根据地,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纪念地点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重要纪念场所”[2]4-5。

(一)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内涵是事物的源头问题、本初与出发点问题,是阐明分期、特征、外延等次生问题的前提[3]。学界对红色文化的概念、内容、价值等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和阐述,但对红色文化的内涵要义尚未形成定论范式。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主要有革命文化论、先进文化论、广义狭义论三种观点。

第一,革命文化论。其核心观点是红色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时期,或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建设过程中所创造形成的革命文化,又或是创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承载着红色历史、人物、遗存、文艺和精神要素在内的革命文化[4]。

第二,先进文化论。其核心观点认为红色文化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个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

第三,广义狭义论。持广义观点者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从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6],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凝聚而成的,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7],又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瑰宝,是党和人民百年奋斗史的重要缩影和标志性产物[8]。持狭义观点者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也有认为红色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9]。

综上,学界对红色文化的研究颇多,且日臻成熟,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研究逐步向形成期间及其存在形态聚焦。本文所指涉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凝练,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10]。即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不懈奋斗中形成发展的文化结晶,涵盖着不同历史阶段先进文化具体形态的综合性、集成性概念。

(二)安徽红色文化的基本概念

安徽红色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党领导安徽人民进行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不断孕育形成的,具有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鲜明特色,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铸就了安徽鲜明的红色底色,是安徽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安徽红色文化作为江淮儿女团结奋斗的历史见证与红色印记,与安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脉相承,主要由安徽地区杰出的革命领袖、重大的历史事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伟大的革命精神等凝结而成,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具有种类丰富、类型多元、载体多样、分布广泛等特征[11],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更是激励新时代安徽青年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

二、安徽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使之成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2]9安徽红色文化是党带领安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建设思政课的深厚力量,具有非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能够教育引导学生始终坚持正确的唯物史观

学习和评价历史,“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12]。安徽红色文化中的每一位红色人物,每一处红色遗存,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党的光辉历程的历史印迹,流淌着珍贵的红色血脉,传承着历久弥新的红色基因。深入挖掘和学习安徽红色文化,通过运用传统的语言文字、文化、活动、管理等方式,结合现代传媒、互联网技术等形式进行创新,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学生认知历史、研究历史的学习载体,有助于学生精准掌握党史中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核,准确把握党的历史进程、主流和本质,有助于学生坚持正确的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3]的深刻内涵,帮助学生在学习和了解安徽人民奋斗历史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学习和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

(二)能够教育引导学生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

安徽红色文化是在革命年代孕育形成并不断延续传承的,它所镌刻的历史印记和丰功伟绩,是无数江淮儿女不畏艰难困苦、敢于流血牺牲的历史见证。“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14]524忆往昔峥嵘岁月,不管是在条件极端艰苦的革命年代,还是在物质极其匮乏的建设时期,还是在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的新时代,安徽人民满腔赤诚跟党走,有舍生取义为革命的,有隐姓埋名为建设的,更有舍小家为大家的……这些崇高的事业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15]。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一制高点上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16]。安徽红色文化中富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对共产主义的崇高追求,要善于通过话语体系转化、网络技术运用等方式向学生讲好用好安徽红色文化,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层面把蕴藏其中的党的科学理论讲深讲透,在注重知识灌输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情感的培育,让安徽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能够教育引导学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7]。1923年,中共安庆支部、中共小甸集特支等早期安徽党组织先后建立,自此以后安徽大地上党旗飘扬,安徽人民紧跟党的领导奋勇前行。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陈独秀到“两弹元勋”邓稼先,从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到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从“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的金寨到“红旗二十八年不倒”的大别山,从“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的淮海战役到“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胜利”的渡江战役,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治淮水利工程到“舍小家,为大家”的阜阳王家坝闸,从“中国改革的标志”的凤阳小岗到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风向标”的芜湖“傻子瓜子”……总结安徽悠久的奋斗历史,可以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安徽不同历史时期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8],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善于从安徽丰富的红色资源中汲取“养分”,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在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中介绍,国家体育总局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和子女的配偶在总局系统内工作情况认真清查,建立了整治“近亲繁殖”台账。同时,修订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施办法,明确干部配偶、子女和子女的配偶原则上“不得报考单位公开招聘岗位”,建立防治“近亲繁殖”长效机制,切实把好入口关。(10月28日《新京报》)

(四)能够教育和引导学生始终坚持坚定的历史自信

安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敢为人先,前赴后继,勇于斗争,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了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伟大奋斗,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历史成就,成为党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重大战役、重要会议、重要活动的发生地。社会历史是人自觉创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理里面的。”[19]学习和了解安徽红色文化,有助于教育引导学生深度感知党的光辉历程的厚重底蕴,深刻领会历史自信的根基源头;有助于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对党的卓越领导力、非凡创造力、强大凝聚力的自信;有助于教育引导学生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更加焕发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在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上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的伟大历史。

三、安徽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困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做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工作,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八个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20]。安徽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在科学的思想指引下,直面当前思政课教学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一)融入思政课课程建设力度不够

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随着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红色文化得到挖掘和运用,社会的认知度和显示度不断增强。但将红色文化运用到思政课建设方面,目前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工作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安徽红色文化在思政课课程建设中的运用。尤其是在教育数字化大环境下,充分利用先进数字智能技术推进安徽红色文化融合思政课课程建设,创作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作品,是构建红色文化数字思政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持续优化高校思政课深度学习效能的有力举措。

(二)融入思政课课程内容深度不够

课程内容是学生接受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信息途径和载体。安徽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环节中,将红色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的深度还不够,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课程内容方面,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简单堆砌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内容上大同小异、似曾相识,形式上较为陈旧、呈现单一,没有充分把握好红色文化元素融入课程内容的时间节点,达到融会贯通,需要深入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认真梳理课程内容,找准思政元素契合点,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有效融入课程内容的方式和渠道,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融入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不够

安徽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并非是直接将红色文化元素机械地、形而上地简单组合与叠加,需要教师能够较好地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正确处理好灌输式和启发式教育的关系,真正扭转“教师主导”,进而转向“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探索运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榜样示范、线上线下等多元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融合式、讨论式教学,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程度不够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大思政课”的关键环节,在思政课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比较偏重“第一课堂”的知识传承和理论教育,随着实践教学理念的深入,思政课“第二课堂”建设取得了丰厚的育人实效。然而,当前安徽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认识不够深刻、融合不够深入、形式不够丰富、内容不够充实等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树立“大思政”社会实践理念,不断拓展红色文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不断健全有效保障机制,建设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深入推进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社会实践互促互融。

四、安徽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政课地位日益凸显,思政课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在安徽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过程中,要注重围绕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实践四个方面全过程融入红色基因,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强化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为铸魂育人更好注入红色营养剂。

(一)坚持系统观念建设思政课程资源

1.深入挖掘安徽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将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深耕好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富矿”,提炼好蕴含其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实质、家国情怀、时代价值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探究性、常识性、体验性和启蒙性的学习特点,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利用好安徽红色资源、发扬好安徽红色传统、传承好安徽红色基因。

2.大力整合安徽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安徽人民在党领导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了宝贵的红色文化,具有历史跨度长、地域分布广、资源类型多等特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需要在整体把握好安徽红色文化的基础上,遵循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衔接好,围绕增强使命担当、提升政治素养、打牢思想基础、启蒙道德情感等教学目标,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构筑好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课程资源。

3.科技赋能安徽红色文化的创新性保存与应用。安徽作为红色文化高地,红色资源蕴藏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安徽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修复和保存,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微电影、短视频、红色剧本等创作,建设一个集作品创作、资源共享、网络展示的数字化思政“大平台”,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为丰富、快捷和便利的教育资源。

(二)坚持融合互促构建思政课程内容

1.注重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相融合。安徽红色文化中涵盖丰富的、具有代表性的红色人物、红色事件、红色典故、先进模范等育人资源,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和叙述将这些红色文化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了解和认知的过程中去思考、去体验、去感受,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2.注重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学习相融合。“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1]9安徽红色文化是党领导安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历史实践中孕育并形成的,要在思政课学习中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学生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和科学体系,切身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伟力。

3.注重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融合。要针对不同思政课程的特点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积极探索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学分制;要立足校内师资力量,有效补充社会化专业化社会实践导师队伍,积极打造一支能够适应“大思政课”需要的“大师资”,实施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导师制;要面向社会整合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农村等进行合作,选择一批红色遗存、革命旧址、创新高地、改革示范区、公益组织等为依托的爱国主义和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典型性的、高质量的社会实践基地。

(三)坚持创新导向优化思政课程教学方法

1.要善于运用思政教育的基本方法。“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22]在运用安徽红色文化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遵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目的相一致的原则,准确掌握和充分运用好理论教育方法、实践教育方法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三大基本方法[23],做到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同时,要学会灵活运用疏导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和激励感染教育法等思政教育的一般方法,注重认识方法、实施方法和调节评估方法的一体认识、一体把握、一体运用。

2.要善于优化思政课程的教学设计。“不同学科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方法,我们都要研究借鉴,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24]要依据思政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和侧重面,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安徽红色文化融入课程的教学方案,积极做到“寓教于境、寓教于情、寓教于行”一体化设计,实现学生知、情、意、行四者相统一。

3.要善于创新思政课堂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要善于将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素材贯穿到课堂辩论、情景模拟、著作研学等形式的课堂学习之中,运用社会调查、基层走访、实地参观等活动成果开展课堂交流研讨,运用视频音像、线上博物馆、网络慕课等方式开展虚拟课堂教学,运用校本文化和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课堂学习成果展示教学等等。要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讲好形式多样、手段丰富的思政“大课堂”。

(四)坚持协同发力丰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

1.要构筑好“教师在场”“学生在场”的实践教学“大格局”。“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2514]247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教学中结合理论和实际选好主题,在实践过程中产生思想碰撞和深度思考,在鲜活实践中感知社会发展的曲折性、进步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26]。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的基本途径,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坚决避免实践教学娱乐化、形式化、表面化。

2.要建设好专兼结合、梯次有序、综合素质强的“大师资”。要严格按照要求配齐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积极聘请一批符合条件的党政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爱国科学家和红色教育基地的讲解员、志愿者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努力探索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要完善思政课教师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实施重点人才培养工程,集中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逐步形成梯次有序的思政课人才队伍;要强化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培训,实现培训全覆盖,通过轮训、集中培训、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素质。

3.要构建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大课堂”。“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21]55。要鼓励支持学校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利用安徽各地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红色旧址等红色基地系统打造思政教育资源;各类学校要充分结合思政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践教学目标、内涵标准等要求,准确理解“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认真剖析思政课程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26],精准选择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与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研发合作、师资共建、成果共享的协同创新育人新机制。

猜你喜欢

安徽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