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西方当代文学》教学创新

2023-02-20张俊萍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当代文学文学课堂

张俊萍

“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的观念又称SC教学模式。SC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它要求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及其学习效果展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教育部于2005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以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强调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学术好奇心”。[2]随着我国本科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在英语教学领域逐渐兴起。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尤其在英语专业的文学文化类课程中,依然存在进一步提升的可能。201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文学赏析能力”作为培养英语类专业人才的目标之一,[3]而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导向的SC教学模式尤其适合英语专业文学教学。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西方当代文学》教学为例,提出优化教学设计的潜在可能与具体措施,论述如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改进和创新《西方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完善英语专业本科的文学方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升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教学改革。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三条教改路径

英语专业的传统文学教学强调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偏重“科学管理”与“目标控制”,试图通过量化手段传递文学知识,遮蔽了知识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进而忽视了文学课在“全人教育”上本可起到的作用。针对《西方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三条教改路径:

第一,改变 “一言堂”式教学观念,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传统西方文学课程过分强调由教师向学生单方面传输知识点和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兴趣,缺乏对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培养。教师必须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一言堂”式教学观念,营造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向自己和同伴提问的积极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适当采用翻转课堂策略,鼓励学生课前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知识充实和完善,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学习类型,允许学生自主规划具体学习内容和知识呈现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使差异化教学真正成为可能。

第二,纠正技能性训练导向,强调价值取向和“任务”驱动

传统文学教学过于强调对体裁技法、生平成就等客观文学史知识的量化考核,忽略了文学课特有的精神价值内涵和语言能力培养作用。教师必须纠正英语文学教学的技能性训练导向,而要强调价值取向和“任务”驱动。教师可以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促使学生“动起来”。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思想是模拟社会现实中的语言活动,让学生围绕语言文学的一个个学习“任务”,把语言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分析判断结合起来。这不但有利于训练语言技能,更能加强对文化体验、伦理认知、爱国主义情怀等精神价值的领会反思和实际运用。

第三,改变传统文学学习的孤立状态,展开跨学科式的“研究型”解读和批评

传统的文学教学多依赖选用教材,以文学史段、作家流派为线讲解知识内容,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对所学知识兴趣不大。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文学学习的孤立状态,展开跨学科式的“研究型”解读和批评。教师可以在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下,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强调与哲学、历史、艺术等其它人文学科的关联和互动,引领学生遵循个人兴趣,设计讨论问题,展开文本研读,由此可以形成对文学话题的跨学科认知,加深理解和诠释。

总而言之,英语专业西方文学类课程教学的内核及最终目标依然是高素质人才培养,达成此目标的方案设计可以总结为:引入翻转课堂授课方式来实现互动式教学,贯彻任务型教学设计来提升应用价值,通过研究导向性教学理念完善学生的跨学科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作为英语专业文学类核心课程,《西方当代文学》课程教学需要深化改革、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促成跨学科知识介入,进而培养具有思辨能力、研究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内涵式、高层次外语人才。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西方当代文学》教学创新具体做法

《西方当代文学》课程总课时一般为32(16周*2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的第一周,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文学研究小组(任务小组),围绕教学大纲上每周的教学内容给每一组学生布置相关的文学课题或研究型任务,要求每组学生在课前阅读教师布置的资料并收集相关资料,解决教师提出的与西方当代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相关的重要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介绍小组成员课前习得的文学知识,主持课堂讨论。教师的工作是布置任务、给予学习资源、提出研究性问题、指导每个小组的课前准备工作、引导课堂内的文学讨论、把控文学思政教育,并协助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疑惑。“以学生为中心”的《西方当代文学》教学创新具体做法如下:

具体而言,可以运用翻转课堂、任务型教学法和研究导向型教学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

第一,运用翻转课堂

尝试教学“翻转”,即学生在课堂前后或课堂中通过互动性学习活动达到对知识的掌握。“翻转”一词涉及两层含义:首先,翻转是程序上的,即学生在课后通过视频和其他多媒体资源学习西方文学方面的新知识,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性学习活动达到对知识的掌握,这种互动表现为学生讲解、学生提问,部分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其次,翻转又是角色上的, 即教师不再是课堂的首席领唱和权威,而是由学生主导的教学过程的辅助者和参与者。在课堂上师生一起完成答疑、协作探究、互动交流和共享讨论等活动,从而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内化。[4]网络和多媒体软件虽然为翻转课堂提供了视频等有益的技术支持,然而,翻转教学的关键并不在于视频的使用,而是视频为课堂互动、个性化教学和深度学习腾出了必要的时间。[5]翻转课堂力求改变以教师单向输入为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手段的教学定式,以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兴趣为助推力,进行发现式教学。学生在课后通过视频和其他资源学习西方当代文学新知识,教师则负责构建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资料或学习路径。当然,“与传统课堂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在课堂时间之内,师生间的知识互动、价值互动、心理互动的不确定性更大,对教师‘因材施教’的要求更高,更加难以把控。”[6]总而言之,翻转课堂的关键是,学生需要一套明确精练的知识框架作为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基础,教师则必须将核心知识串联成框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充实和完善。因而,翻转课堂也使得关注学生个体需求的差异化教学真正成为可能。

第二,运用任务型教学法

强调真实任务语境的营造,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自己通过网上资源搜索、摘录、组织并讲述,从而完成教师布置的一个个与西方当代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相关的研究课题。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应与学习者的需求息息相关,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时, 教师要确保课堂上所涵盖的内容尽可能与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相关。[7]任务型教学法本身就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对所教授内容的掌握。 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上,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独立思考 。当代文学作品承载着当代作家对现今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这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将眼光投向日常生活,为学生领悟文学、仿效文学创作或文学批评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一方面,教师需要考虑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兴趣以及各种变量(输入因素、学习因素和程序因素等)对任务完成的影响,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实效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挖掘文学文本的现实意义,指导学生从精神层面上反思文本,并应用于现实批判。西方当代文学涉及的内容范畴广,用于教学目的的文学选段都是经典名篇,具有普世价值,但也不可避免地因其地域和视角所限而存在缺陷。教师需要在课程中强化批判意识,鼓励“任务小组”独立思考,从而明辨是非、辨别美丑,对形成文化批评思维和加强中外价值观辨别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任务型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主动学习,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也可以采用团体协作、双人沟通、小组配合等模式。学生在完成所设定的任务时,也完成了个体间的思维交互和语言沟通,综合素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8]

第三,运用研究导向型教学法

采用研究导向型教学法优化教学内容,改变以知识体系传输为主导的教学内容编排模式,转向鼓励学生主动建构西方当代文学知识体系。“研究导向型教学(Research-led teaching and learning)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关系转换的自然产物,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型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的教学目标是坚持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培养其独立精神、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应具备的素养、能力知识体系。”[9]研究问题先行、知识建构为终,从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其熟知世界的文学话题出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文学研读。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实现跨学科的知识融合,鼓励并帮助学生打通学科知识之间的界限,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真正开展研究型导向教学改革。与此同时,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轴心,师生共同设计研究流程、共建教学资源。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研究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同时训练其在研究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协同创新与人际交流等综合素质,以及能够适应世界变化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把文学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并通过文学研究吸收西方优秀文化,采用跨文化视角反观本土文化,进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人文素养。在围绕教学大纲所涉及的研究课题展开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设计研究流程、共建教学资源。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考评要点

首先,《西方当代文学》既然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翻转课堂、任务教学和研究型教学,就必须重置传统的学习考评体系,改变以往教师评价与期末测评为主的文学课程考核方式,而采取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期末知识测评为辅的考评体系,同时要做到过程性评价内容的多样化、立体化与研究化。结合作家作品、流派讲解、诗歌背诵、戏剧表演与小说批评等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或研究任务,综合考查学生的文学学习效果,重视学生研究团队和任务小组的资料收集成果及其课堂活跃度。同时引导学生参照文学学习活动的考评细则开展生生互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其评价能力,以评价带动研究素养的提升,同时教师也可以学生研究小组的课堂活跃度衡量整体教学效果。

其次,出于对教学改革成果的期待,SC教学往往会导致过分偏袒学生意见的教学水平评估措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导致不利于SC教学进一步开展的局面。[9]如何协调学生的学习自由与教学大纲的设计安排,如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与把控学生思维发散性之间实现动态平衡,这些问题都需要开展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和探讨。西方当代文学的解读难度也意味着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参与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作为前提,教师应对教学过程和可能出现的结果必须有详细的预案和准确的预判,以便指引学生走上西方当代文学研究的正确道路。

最后,同时也最重要的是,在《西方当代文学》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任务教学和研究型教学时,教师的“主导”工作必须包含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文价值观。中国的西方当代文学教学其实本质上是中国与西方不同文化的对话,考虑到授课内容的来源,容易在教学中产生以西方主流观念为主的倾向。因而教师在“主导”过程中必须将课程思政融入西方当代文学课堂,特别是引入中西文学与文化的比较视域,在中西文学之间建立有效参照,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将西方文学置于全球文化视野中,在区域研究中培养全球意识;同时将西方文学置于与中国文学的比较视野中,凸显中国价值判断。通过中西文学与文化比较,采用跨文化视角反观本土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认同,也使学生以开放的态度包容和欣赏世界不同文化的优秀资源,避免“文化保守主义”与“全盘西化”倾向。因为,能以批判精神和“拿来主义”态度面对西方文化的外语学习者,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贯穿“反思文学”理念,培养“以文报国”思想。文化课的教学唯有强化批判意识,形成文化批评思维,才能真正提升学生为国家建设服务的科研意识和治学能力。

猜你喜欢

当代文学文学课堂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甜蜜的烘焙课堂
我们需要文学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