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平安广东法治广东: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固底板”

2023-02-20林钢威

人民之声 2023年1期
关键词:广东法治建设

文 林钢威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扎实抓好公共安全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打造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广东今年乃至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社会稳定是经济社会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底板”,“固底板”就是要守牢底线,不固牢“底板”,发展无从谈起。广东要高质量发展,就要突出构建安全格局,高水平谋划推进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高质量建设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广东的“平安”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它不仅是治安好、犯罪少的狭义“平安”,还应当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多层面的广义“大平安”。建设“大平安”,我们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富民和安民,加强对风险社会的机制和能力建设,构建新安全格局,构建舒心安心放心的社会环境,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数说广东 擦亮平安法治名片

“您好,这里是广州110,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在广州市110接警大厅,这样的接警问候声此起彼伏,38名接警员紧盯着电脑屏幕,边询问边记录边处置。即使夜深人静之时,接警大厅依然灯火通明,24小时工作的接警员们轮班守候在接警台前,用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牵起群众求援求助的希望,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安,这只是广东推进平安法治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在省第十四届人大会一次会议上,广东省省长王伟中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广东省政府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推进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向好,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连续4年获得A级,国家质量考核连续7次获得A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5年“双下降”,率先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广东正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平安法治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民生福祉。会上,“两院”的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全省法院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审结涉黑恶案件5001件,涉“保护伞”案件246件。审结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5.1万件,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1226件。推动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5930件,依法打击行贿犯罪808人。审结挪用惠农资金、套取补贴、侵吞集体财产等案件434件……全省法院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惩危害人民群众安全犯罪、依法惩治腐败犯罪、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全省检察机关共批捕各类犯罪嫌疑人543048人,起诉792329人。2022年与2018年相比,起诉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下降9.8%,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犯罪下降57.8%,毒品犯罪下降78.8%,枪爆犯罪下降66.3%,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这一串串数据勾勒出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的新成效,让人民群众时时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围绕平安广东、法治广东的建设,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持续发力。会上,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作常委会工作报告,他表示,省人大常委会紧扣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修改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保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率先实施平安建设条例,连续2年开展禁毒工作监督,作出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推动珠三角地区各级政府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工作情况、省两院关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等工作情况、省监委关于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情况的报告,督促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履职;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听取审议“七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报告,作出开展“八五”普法的决议,开展民法典实施监督和宣传,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这些喜人的成绩不仅仅归功于广东近年来的努力,早在十年前,在平安广东的建设上,广东已有布局。201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创建平安广东行动计划(2012—2022年)》和《关于全面创建平安广东的意见》,正式拉开了推进创建平安广东的序幕。明确提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进步、五年良性发展、十年国内领先”的目标,要求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排头兵、社会和谐稳定的示范区、人民安居乐业的法治省。近年来,广东不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如2017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化平安广东建设的决定》;2018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行动方案》;出台实施《广东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2年1月1日,《广东省平安建设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广东省平安建设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性地方法规,也是广东平安建设的重要依托和有力保障……这些举措进一步牢固了平安广东建设的政策基础、法律基础。

(资料图片)

成绩来之不易,更应清醒坚定。近年来,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取得不错的成效。但同时,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使命任务,广东还存在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主动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依托司法办案推动解决突出社会问题还有差距等。围绕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广东锚定了新目标。

加固底板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未来五年广东发展蓝图,其中就提到“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围绕该目标,报告重点指出要坚定不移统筹发展和安全。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快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法治广东。

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今年广东将重点抓好“加固底板防范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一是稳妥处置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落实“金融16条”等政策,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等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强化金融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建立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做好高风险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非法集资等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二是扎实抓好公共安全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三是深入推进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加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人民调解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及时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源头。加强村(社区)组织动员能力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偷渡走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突出毒品问题整治。创新完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有效路径,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全面贯彻实施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推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地方立法,实施省“八五”普法规划,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建设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财政的支持。提交本次会议审议的《广东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出的今年广东财政的重点支出就包括“支持加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推动构建新安全格局”。拟安排383.14亿元,可比增长3.5%,把安全发展贯穿各领域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安排41.53亿元,持续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全面整合基层服务管理资源。安排115.58亿元,支持全省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基层法庭建设。安排6.03亿元,推动我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建立省与市县法律援助经费分担机制。此外,还包括强化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在支持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方面的支出。

代表建言 助推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

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们表示,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持续发挥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职能,为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省人大代表、潮州市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刘新燕建议,两院在发挥司法职能打击犯罪的同时,对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和行业乱象进行深入调研,提出针对性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助力社会问题的源头治理,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预防犯罪于未然。

“省法院工作报告指出,全省民事案件收案历史性首次下降,诉源治理工作卓有成效。”省人大代表、揭阳市法律援助处副主任林丽如长期从事基层法律援助工作,对这一数据的变化体会颇深。她说,通过多措并举加强诉源治理,越来越多的基层矛盾纠纷将被化解在诉前。

今年是省十四届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一年,代表们履职行权的积极性高涨,不少代表的关注点聚焦于平安广东、法治广东的建设。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多发,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断翻新,黑灰产业链条盘根错节,已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响最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活动。为此,省人大代表、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海向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快构建个人信息安全机制,提升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水平的建议》。一是加强顶层统筹,持续完善综合治理体系。建议开辟大数据治理新形式,在完善原有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机制下,加快互联网反诈系统建设,更好地防范互联网诈骗蔓延态势。二是完善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建议推进各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织的建立,建立跨行业、跨区域、跨企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协作机制;协同联动,打造联防联控新局面建立统一联动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单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将各行业、各企业之间网络与信息安全资源的有效对接,形成从网络技术到信息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综合管理能力。三是持续加大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打造全民反电信网络诈骗屏障。

广东省是改革前沿,制造业企业众多,外来人口所占比例高。随着传统民间纠纷尚存的同时,一些新型的民商事纠纷不断涌现。为此,省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副会长黄山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广东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立法工作的建议”。他建议,一是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分工,引导全社会贯彻落实源头治理、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优先的理念;二是建立健全商事调解机制,推动商事调解的良性发展。作为矛盾纠纷非诉讼化解方式的调解,包括人民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商事调解和行政调解。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已有法可依,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商事调解法律制度尚不完善,亟待立法引领、规范和保障。应通过立法形式明确商事调解的法律地位,支持商事调解先行先试。对商事调解的适用范围、调解组织备案和主体资格登记,以及商事调解的收费、信息公开、保密义务、政府监管、行业组织职责、行业自律管理等作出规定,保障商事调解的规范有序发展;三是创设民商事纠纷中立评估机制。建议探索设立将中立评估广泛运用于诉讼和非诉讼程序的机制,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中立第三方就矛盾纠纷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处理结果预测进行中立评估,中立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可以作为当事人和解、调解的参考,这对于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资料图片)

猜你喜欢

广东法治建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广东舆情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