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互伤害走向相互成就的师生关系
——高中师生谈话中的心理学智慧
2023-02-20余海君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二中成都6050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60599
◎ 徐 莹 朱 红 余海君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二中,成都 6050;.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 60599)
高中生在学校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上课讲闲话、开小差、睡觉、不做作业、和老师顶嘴、和同学吵架等问题,对此,教师通常选择通过谈话来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当前,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谈话效果不佳,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破裂、学生做出极端行为等严重后果。原本小小的矛盾是逐步升级还是解除,一个孩子是日益堕落还是获得成长,师生关系是互相伤害还是互相成就,教师说什么、怎么说有着重要影响。
一、教师在与高中生谈话时存在的问题
(一)谈话无准备
学生的一些问题是突发的,不少教师在谈话前无准备,没有认真考虑谈话目的和谈话方式。要么即兴发挥,想到什么说什么,抓不住重点,学生也很难从谈话中受益;要么想说又不知说什么、怎么说,造成“有理倒不出”的尴尬局面。
(二)谈话带情绪
有些教师把学生的问题看作麻烦,而非帮助学生成长的机会。个别教师更是认为学生不可理喻、不可救药,因而生气、烦躁,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越说越激动,又因为对谈话无准备,往往口不择言、气急败坏,在谈话过程中批评、训斥甚至辱骂学生[1]。
(三)不尊重学生
不尊重学生体现在教师坐着说、学生站着听。谈话过程中,教师没有把学生当成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关心的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学生。
(四)谈话无效果
当教师对谈话无准备、带情绪,在谈话过程中不尊重学生时,这样的谈话无法真正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获得成长,师生之间也无法建立起信任、温暖、互相体谅、坦诚交流的关系,有时教师的话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磨损他们的自信,压抑他们的创造力、热情和爱[2]。严重者,还会导致学生做出极端行为,造成不良后果。而教师自己大声训斥学生,满脸怒气,内心也不好受。
二、案例分析
上英语课的时候,李华(化名)又开始跟同桌窃窃私语,两人时不时还默契地一边对视一边咯咯笑。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开学到现在,这两人几乎每天上课都不停地讲话,有时说话声甚至淹没了老师的讲课声。刚工作两年的张老师瞪了他们几次以示警告,然而没用,很快他俩又小声嘀咕起来。
自己不学还影响他人,而且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张老师想到此气得将书摔到讲桌上,大声说:“李华,你讲什么讲!要讲上来讲!”
“我没讲呀。”李华看着张老师,做出一副“你能拿我怎样”的表情。
“明明看见你讲,还不承认!”
“我本来就没讲。”
“敢做不敢当,还是不是男子汉?”张老师没想到他还顶嘴,心想今天要是不把他制服,自己的威信何存,以后怎么管教学生?她随后怒吼一声:“给我出去,马上!”
李华和同桌不情愿地走了出去,等待他们的是张老师气得冒火的双眼与铁青的脸:“上高中是为了啥?不晓得要好好学习?瞪了你们多少次,还在不停地讲,当我是空气?尊重是相互的,父母没教过你们吗?上课不停地讲话,你们尊重我了吗?你们不尊重我,我也不会尊重你们!没讲完就出去讲,讲够了再进来,再不行就回家讲,以后不要再进我的课堂!”
张老师说完,呼吸加快,感觉自己要气爆炸了。她心想,现在的学生教养太差了,一届不如一届,真是“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年纪轻轻就要被气死,当老师太没意思了,好想辞职啊。想到这些,她心里非常不痛快。李华也从此开始讨厌张老师,英语课上总是做其他科作业,背后还说张老师的坏话:“教得差,脾气更差!”
分析:当学生在上课时不断讲话影响课堂秩序时,张老师没准备好怎么说、说什么,直接在班上点名批评,学生不想在全班同学面前丢脸,于是选择与老师对抗,这让老师怒由心生,于是气急败坏,口不择言地劈里啪啦一通数落下来。这样做不仅问题没得到解决,反而造成了两败俱伤的结果:学生被狠狠批评了一顿,心有不甘,从此不喜欢该名教师,产生了厌学情绪;而教师也非常生气,体会不到教育教学的成就感与职业幸福感。
这样的师生对话在学校里经常上演。那么,教师到底要怎么说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认识到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而且谈话之后师生都能获得成长呢?
三、谈话策略
笔者经过六年半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了高中教师在处理学生日常小错误时可使用的“六步走”谈话策略。
第一步:准备好小零食。
目的:释放出“老师关心你、在意你、喜欢你”的信号;为接下来的谈话营造友好、融洽的氛围。
示例:“来,吃个水果,补充点维生素。”“最近学习很辛苦吧,吃颗糖。”“我觉得这个味道不错,你也来点儿。”
理论依据:陶行知用四块糖教育犯错学生的故事中,陶先生看到学生犯错后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立马训斥学生,而是掏出糖果给学生。每颗糖果都是教育者对学生爱的体现,而爱一个学生是帮助一个学生的前提[1]。
第二步:请学生坐下。
目的:释放出“老师觉得你很重要,很尊重你”的信号,使学生放松下来,愿意与老师交流。
示例:“咱们坐下说。”“咱们坐着聊聊天。”“来,先坐。”“别站呀,来坐。”
理论依据:青少年产生逆反情绪并与成人发生冲突,很多时候是由交往方式不当引起的[3]。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二者处于平等的地位[1]。请学生坐下,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是进行师生谈话的重要一步,能让学生放松警惕、敞开心扉,营造融洽的谈话氛围,打开师生交流的通道。
第三步:主动开口,谈其优点。
目的:释放出“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你,老师欣赏你的优点”的信号。
示例:“从开学到现在,你给老师留下的印象是……”“从开学到现在,老师都在注意你,我发现你是一位……的同学。 ”“经过这么久的观察,老师们都觉得你……”“老师们对你的评价是……”
注意,此处用词要恰当具体,切合学生实际。为快速且较全面地了解班里每位学生,教师可在开学初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理想等基本情况。收集、保存好问卷,以便在与学生谈话前翻阅,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谈话才能有效果。
理论依据:渴求为人所重视是人类天性至深的本质。教师的重视与肯定意味着信任与鼓励,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3]。同时,被尊重、被关注、被肯定的学生更容易对教师产生好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才能产生效果。
第四步:引导学生找到问题,认识到错误。
目的:和学生一起找到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示例:“你觉得上课不闲聊认真听讲效率高还是不断讲话效率高?”(针对上课聊天问题)“与同学友好相处还是相互敌对让你感觉心情更愉快?”(与同学相处不愉快问题)“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与脏乱臭的教室环境,哪个能促进你的学习?”(针对乱丢垃圾、坐视脏乱而不管的问题)“每天写作业与每天不写作业,哪个会让你的成绩提高?”(针对经常不写作业问题)
理论依据:个体心理学认为,所有儿童都有追求优越感的欲望,每一个儿童都想发展自己、有所成就[4]。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发现自己与卓越的差距,并通过“提问”和“让学生作选择”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做法与正确做法对自己的影响。
第五步: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目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示例:“如果我们想达到……的目的,接下来应该怎么办?”“为了达到……的效果,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问题更好地解决?我想先听听你的想法。”“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让……”
理论依据:不说“你怎么又迟到了”“你上课跟同桌讲什么呢”“作业怎么又不做”,而是说“怎么才可以不迟到/不讲话/按时完成作业……”让学生为解决问题想办法,而不是为过去的错误找理由。
第六步:提出期望。
目的:释放出“信任与期待”的信号。
示例:“老师相信你是一个有办法的同学。”“老师期待看到你在学习上/人际交往/卫生上……取得进步。”“老师期待更好、更优秀的你。”“老师认为你可以做到。”
理论依据: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告诉我们,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个体的行为,提升个体的自我价值感,使其变得自信、自尊、积极向上,并尽力实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主动地思考,积极地探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5]。
四、“六步走”谈话策略运用案例分析
运用“六步走”谈话策略,上述案例中的失败沟通可以变为师生皆愉悦且使彼此得到成长的宝贵经历。
案例回放:
李华在不停地和同桌讲话,张老师走到了李华旁边站着讲课,这下李华不敢再出声。下课铃一响,张老师对李华说:“请跟老师来办公室。”
李华心里紧张起来:“糟了,肯定要被骂了。”
他慢吞吞地走进办公室,张老师拿出一个大梨:“家里带来的水果吃完了吧?来,吃点水果补充维生素。”李华一下蒙了,没反应过来,怯怯地伸手接过梨。
张老师又指了指他旁边的椅子:“你坐下,咱们聊一聊。”
李华这下反应过来了:“不不不,老师,我站着就行,站着就行。”
张老师说:“坐吧,我想多和你聊一会儿,站着太累。”
李华只好小心翼翼地低头坐下了。
“从开学到现在,你给老师留下的印象是聪明活泼、阳光开朗、有上进心。每次看见你,我就想起上一届毕业考上北京体育大学的王××,你和他长得真像。”说到这里,张老师注意到李华抬起头,眼中闪现出意外与欣喜,他完全没想到老师是这样看待自己的。
张老师继续说:“不过,你觉得上课专心听讲与不停地讲话,哪个让你上课学到的东西更多?”
李华回答:“专心听讲;但是有时候我控制不住自己。”
张老师问道:“管控好自己的确有点难,不过优秀的人必备的一个特点就是自律,也就是在别人看不见自己的时候,仍旧能把控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老师相信你能找到办法控制住自己上课不随便说话。”
“我可以自己单独坐一个座位;或者慢慢来,明天忍住十分钟不说话,后天做到十五分钟不讲话,再后天二十分钟……”
“你的办法不错,老师期待看到你的进步。”
第二天英语课上,张老师以为李华能够做到十五分钟不说话就不错了,但是没有想到,李华一整节课都安安静静认真听讲。
那次谈话后,李华对张老师的印象是有爱、温暖,真心对自己好,他越来越喜欢张老师,也越来越喜欢英语,英语成绩越来越好。而张老师因为李华的进步,体验到了做教师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从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到,当教师尊重、肯定、欣赏学生,顺应学生渴求获得关注、变得卓越的心理,鼓励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表现出期待时,谈话是有效的、愉悦的,学生在愉快、自信的心境下会主动改变错误行为,教师也会因学生的改变获得教育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次谈话并不能一劳永逸,一下子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往往具有反复性,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五、结语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此谈话策略,但无论怎么变,此策略的核心——接纳与尊重——不能变。接纳是指无条件地包容一个学生,无论他有怎样的性格、家庭背景或行为表现,都在意他、关心他。“无论学生怎么样”都尊重他们,并且认为他们是值得付出时间、精力和爱的。而只有接纳和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打开师生谈话的通道,教师的教育才能有效果[6]。教师要做的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引导其认识到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要害怕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问题就是课题,是学生成长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