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教育实施策略

2023-02-19杨静

求知导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劳动教育小学

摘 要: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跨学科融合教育能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因此,教师应在五育融合背景下积极探索推进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具体策略。文章阐述了当前小学劳动教育中的问题,具体分析了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教育的价值及实施策略,旨在完善劳动教育,推进小学五育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五育融合;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

作者简介:杨静(1980—),女,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柳林小学。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五育融合成了引领小学教育的重要思想。劳动教育是五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教师应基于五育融合的理念实现劳动教育价值的最大化。跨学科融合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其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应用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提升劳动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及美育的综合发展。

一、小学劳动教育现有问题分析

(一)部分小学生缺乏劳动兴趣

当前,部分家长的过度保护导致一些小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缺乏劳动兴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部分小学生的劳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他们通常只在教师的安排下才会进行劳动,较少主动承担劳动任务。第二,部分小学生的劳动成果不理想。由于劳动经验不足,部分小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劳动的成果达不到预期,而这会打击他们劳动积极性。第三,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过于依赖家长,他们感受不到以劳动创造价值的快乐,对劳动的重视程度也明显不够。学生缺乏劳动兴趣是阻碍劳动教育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

(二)劳动教育形式单一

劳动教育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这意味着教师不能以单一的教学方式来开展劳动教育。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形式非常单一,受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他们大多将劳动教育的范围局限在教室内,导致学生参与课外劳动的机会比较少。一些教师在劳动教学中通常采用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递劳动理论知识,忽略劳动实践活动,这种教育形式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形式单一的劳动教育模式忽视了劳动教育的多元化与多样性,会使劳动教育难以收获理想的效果,阻碍学生的发展。

(三)劳动教育的价值尚未完全发挥出来

劳动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对小学生行为及价值观的影响上,但是,当前部分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未能充分发挥价值。虽然小学教师们已经逐步认识到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本着应试教育的理念进行劳动课程设计,未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课堂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1]。在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更侧重对学生进行劳动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及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基于此,小学生就难以对劳动教育内容产生深刻的体会,也难以从劳动课程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二、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教育的价值

(一)激发小学生的劳动兴趣

在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中实施跨学科融合教育能激发小学生的劳动兴趣,促进劳动教育价值的发挥。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从促進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出发,能兼顾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赋予劳动教育更广泛的含义。一方面,跨学科融合教育的开展首先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基础地位,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给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教育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使学生能在劳动过程中发挥优势,感知劳动的快乐与价值。

(二)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

在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中实施跨学科融合教育能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不能只围绕学生劳动素质的发展进行,还要兼顾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提升。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必须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使其能承担更多的育人功能。而跨学科融合教育能借助其他学科的优势优化劳动教育的形式,为劳动教育注入新鲜的元素。在跨学科教育中,教师需要立足劳动教育内容的特点,本着五育融合的目的,精选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采用多元的教育方法,深化学生的劳动体验,从而促进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的深度融合[2]。

(三)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既要强化劳动教育的基础地位,又要带动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均衡发展。跨学科融合教育则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条件。小学阶段不同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各有侧重,如数学在落实智育方面优势较大,道德与法治学科以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为主,美术与音乐能重点熏陶学生的美学素养,而体育与健康则在激发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有优势。在跨学科融合教育中,教师可以吸取各学科的长处,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

三、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教育实施策略

(一)明确课堂目标,以劳动为基础推进五育并举

明确的课堂目标是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依据,因此,在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教育中,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以清晰的教学目标对小学劳动教育活动进行定位,科学指导跨学科融合教育活动的有序实施。此外,教师要对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重点思考应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养,重点分析应融入什么学科的知识[3]。这样,教师才能以科学的目标指导跨学科融合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以“包饺子”为主题的劳动课程为例,饺子是我国的传统美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包饺子的技能,还需要理解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定为两个内容:一是使学生通过亲手操作,掌握包饺子的技能;二是使学生通过感知饺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就可以引入有关饺子的历史知识、古诗词,将劳动教育与语文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设人文情境,以德育为先导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小学生对生硬的劳动理论知识缺乏兴趣,而相对感性的内容比较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创设人文情境,以德育为先导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比如,在以“家务劳动”为主题的劳动教育中,教师便可以引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人文化的课堂情境。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所能承担的家务,重点表扬那些能够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学生,同时引导其他学生积极承担家务劳动。在这样的人文情境中,学生就能够明白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以及能独立自主进行劳动的意义,从而增强承担家务责任的意识,获得品德的发展。这样能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劳动中,积极探索如何开展家务劳动,从而促进其劳动素养与道德素养的并行发展。

(三)树立健康理念,以健康为目的推进劳体并行开展

劳动教育与体育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两条并行线。体育是以健康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劳动教育虽然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但同样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五育融合背景下,教师应着眼于劳育与体育的共同点,推进两者的融合开展,帮助学生养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好习惯。对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推动劳动教育与体育的并行开展[4]。比如,在以“走进劳动模范”为主题的劳动教育中,教师便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理念为出发点,引入钟南山院士健康生活的案例,带领学生分析钟南山院士的运动习惯,探究体育、劳动、健康之间的关联。教师还可以融入篮球体育运动来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篮球对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学科融合中,学生就能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劳动与体育的关系,提高综合素养。

(四)引入数学知识,以智育为动力发挥劳育价值

劳动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育。在小学劳动教育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发挥劳育的价值。数学在劳动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运用数学知识,人们可以更轻松、更顺利地开展劳动。因此,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提升劳动效果,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使其更愿意参加日后的劳动实践。比如,在以“我是小木匠”为主题的劳动教育中,教师便可以引入数学知识,组织学生探究制作木质收纳盒的方法。在制作木质收纳盒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学过的图形知识设计木质收纳草图,计算图形的周长及面积,确定需要用到的材料的数量。这样的劳动教育将智育和劳育结合起来,将智育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动力之一,能促进学生智力与劳动能力的综合提升。

(五)融入美学欣赏,以美育为灵魂提升劳育效果

生活中的美大多是通过劳动创造的。部分小学生劳动成果不理想的一个表现是他们在劳动中对美的要求比较低。五育融合背景下,教师应提升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以美育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劳动效果。美术教学是美育的重要途径,而将美术学科的知识融入劳动教育中,能使学生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提升劳动效果[5]。比如,在以“设计亲子服装”为主题的劳动教育中,教师便可以引入美术学科的内容,先展示一些优秀的亲子服装作品,组织学生对所展示的作品进行欣赏,再带领学生对服装图案的颜色、形状、寓意进行分析,同时研究衣服材质的选择、搭配等,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服装设计,促进学生审美素质与劳动素质的共同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教师应树立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科学开展劳动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跨学科融合教育的重要意义,拓展思路,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融合起来,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赋予劳动教育更广泛的含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劳动教育充分发挥作用,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苏格格.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提升策略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3.

陈璇.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策略研究:基于A市四所小学的调查[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3.

李莹.“五育”并舉背景下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市翠北实验小学为例[J].新智慧,2023(15):7-9.

赵垚.“五育并举”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育人体系建设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23.

吴植权.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及实践路径探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七).广州: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136-143.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劳动教育小学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