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星空的歌者

2023-02-19郑娟娟

师道(人文) 2023年1期
关键词:编著东坡星空

郑娟娟

人生—文学—语文—学术—人生,这部《王尚文口述:守望语文的星空》是当代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的成长史、心灵史、学术史,是他学术与人生的编织,语文与人生的辩证,文学与人生的激荡,理智与情感的对撞,也堪称一部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史。

王尔德有云:“我们身在沟渠之中,但仍有人仰望星空。”在语文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王尚文先生就是那个身处沟渠、泥沼中仍不忘寻找星空、面向星空的歌者。

语文教育学是严谨细密的,语文教学的奥义亦是精微,难以一言以蔽之。但王尚文先生的这本书的确唤起了我对语文教学理论的关注,鼓舞人奋力前行,同时也让我深思检省,作为一名语文人如何走得更踏实。阅读此书时,或抓耳挠腮,为他精深的理论而百思不解;或俯仰啸歌,为他苦心孤诣的著书编书历程而喟叹;时而圈点批注,记录一二心得。

一、探索语文的边界在哪里

每到变革之时,百花齐放,抑或群魔乱舞。在没有定论的探讨里,有人望风而动,各种异化出轨,将众生裹挟其中。围绕语言和人文展开的争论由来已久,犹如斯芬克斯之谜般复杂,难以言喻。面对“语文教学出轨”,王尚文先生的观点则细密持正,他认为任何探讨不能背离语文教育的原点和基准,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并将此作为语文教育的独当之任。对此,李海林教授认为以王尚文先生为思想领袖的语言功能教学观,正是对现代语文教育历史之谜与理论之谜的解答。

王尚文先生在中学从教二十多年后意识到一件事,语文教育确实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学习,他讶异于当前语文教育理论的混乱,决心投身大学语文教学法,探索语言的本质和语文教育的价值与规律,溯其源头守望语文的星空。面对校方给予特级名额的挽留,他不为所动。他年近五十,却按下了归零键,转换新的研究领域。这个半途出家的语文教育学老师,却能从人群中上前一步,喊出不一样的声音,“语文未能专注于语文,语文确实‘出轨’了”,其勇气可嘉;先生孤心苦诣研究探索,从而提出了人文论、语感论、对话论、语文品质等,著书证道,不为名利所惑。对此,我辈只能叹服“高山安可仰”。

二、求乎其上编著教材

“求乎其上,得乎其中。求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句话,大意是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有可能只达到中等目标。不论是治学目标,还是人生规划,一定要志存高远。这在王尚文先生编著教材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编写浙师大版本《初中语文课本(实验本)》,让王尚文先生费尽心力,寻章、批注、定稿,加上资金的匮乏,让他深感编著之不易。他在书中曾提到一件跑浙江省教育厅办事时亲历的小事。一个之前见过面的王秘书再见他时惊讶于他编书前后的变化,“才三个月的时间,你怎么就老成这副模样!”虽然“老成这副模样”,王尚文先生却没有“迷途知返”,没有“回头是岸”,素心历历,耗费五年心血,终在众人的支持下,使这套教材成功落地。他用一个“值!”来形容他编成此书后的欣喜。从“教本”到“学本”,从“让学生学会”到“让学生会学”,王尚文先生此书显然在向我们证明它的价值。

王尚文先生编著过多本教材。除了教材,他还主持了《新语文读本》《现代语文》和《人之初:现代蒙学四十六课》等读本的编写。读本,肩负着辅导的责任,它将文字交给学生,是一种放手,也是一种阅读的指引。以《现代语文》为例,先生巧妙地以“触摸语言世界”“走进对话天地”“尽赏万紫千红”三级结构定下这套书的框架,其中“触摸语言世界”又分为“点亮语言的灯”“叫醒你的耳朵”“感受语言的体温”“如临其境”“跃然纸上”等版块。每册选文精炼,指向明确,辅以相应的阅读知识与策略。这样的读本既吸引人又能启发人。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以屈原之句来形容王尚文先生编著过程亦不为过,其精神可歌。

三、求做平凡人,难为自然人

苏轼临终之际有一段与僧人的对话。僧人维琳方丈告诉苏轼不要忘记西方极乐世界,“端明宜勿忘西方”。苏轼声音虽已十分微弱,却仍回答:“着力即差。”他自然,从容地走向了坦途。

王尚文先生崇尚“自然而然”“着力即差”,认为此乃人性之源,深厚、丰盈、自然、清澈。他是东坡迷,好读东坡文。然而,“学术立己,教育报国”的人生二次定义让他不得不收起了与苏东坡相关的书籍,并与自己约定退休后再见,只挂东坡画像。这个放下个人得失、个人喜好而为正道先的中年男子,在那时却始觉真正走近了东坡,不禁潸然泪下。

好读东坡是他的本真情感,研究语文教育学则是他的理智抉择。他少时立志不做平凡人,中年悟到平凡真义。王尚文先生认为,必须努力去争取做一个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就是做该做的事的人,尽该尽的义务、责任。而该做的事、该尽的义务多了去了,根本没有夸耀的心情和余裕。”这一番话是洗净铅华后的真诚和坦然,读来丝毫不觉做作。他将自己的壮年之力留给了语文教学研究,著书传道,影响深远。

多年以后,王尚文先生退休,他得以再次捧起苏东坡的文字,阅读,揣摩,充盈他久旱的心湖。此时的他,回到了为“人”而读的状态,做回了自然人。

“东西问道磐陀路,七十无反顾”,王尚文先生一生修习他的“教育禅”。这种教育的修炼,是他人生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加法,是世俗热衷与功利方面的减法。在加减之间,他把握了教育与人生的平衡,理智与情感的平衡。七十从心不逾矩,他却仍执素履一双,西向做漫行,此乃真人也。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这本书是王尚文先生的另类回忆录,也是童志斌教授与王尚文先生思想的碰撞,是无可争议的高端学术论坛。我们时见短小的采访,但有如此体系的学术对话著作实在难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本书是一个学术史的补白。比之艰涩的理论研究著作,这本书好“下口”得多。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王尚文先生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了一方可归之处,让语文在出轨之后回归本位,尤其在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之际为我们加持,匡正。

王尚文先生说:“前些年,我东看看,西望望,终于发现语文的星空值得我终生守望。”语文人的使命,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编著东坡星空
汕大高教所陈小红教授编著的编著的《潘懋元先生与汕头大学》出版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星空
东坡画扇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
星空
绿巨人实验
《国学小子丛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