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媒体电影传播样态与视听呈现技术研究

2023-02-19叶思成

现代电影技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创作内容

叶思成

1.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 100022

2.中国电影家协会青年和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北京 100013

近年来,有关流媒体电影的话题讨论备受业内关注。国际主流流媒体视听平台蓬勃发展、潜力空前的态势,预示当今电影的传播渠道正在 “流向”互联网;流媒体电影的振兴与崛起已然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发展力量,改变或将重塑整个电影行业生态。受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成长经历与即时消费的网络经济时代的影响,作为审美的主体,被流媒体影响的观影者逐渐习惯通过各种终端,随时随地观看流媒体平台上的视听内容,其看上去像是一场观影方式的变革,实质上是对电影文化与电影形式看法上的变化。

流媒体电影作为流媒体服务公司原创、专门投放于流媒体平台放映的电影作品,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并逐渐建制化,业内外均取得了不俗的社会反响。一方面,流媒体电影在其短暂的发展历程中,迅速追赶院线电影 (Studio Movie)创作的艺术品质水准。另一方面,流媒体电影在移动终端的呈现上具有可观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网络媒介传播思路驱使下,影院这类 “实体观影”不再是欣赏高质量电影(效果)的唯一途径,流媒体平台同样可以承载、传播、呈现优质的电影内容,打破物理空间条件的束缚,面向的是开放、多元的呈现与欣赏场景。

1 流媒体传播技术概述

流媒体传播技术作为电影传播的新触角,其改变传统电影发行、传播模式的同时,更对大众观影行为方式的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亦对电影未来发展、大众娱乐习惯,乃至对人们生活观念、态度的转变等产生着深远影响。流媒体电影消费行为的普及并不是单纯意义上观众从影院走向流媒体平台,而是立足流媒体平台,以电影为代表的视听作品有了更为广泛的观影群体,使更多的作品有了被关注到的可能。如今,我们正处在数字化、网络媒介大发展大繁荣的科技时代,互联网技术正悄然改变着整个视听产业生态。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即在互联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发布音、视频多媒体内容的媒体,基于互联网传播的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多媒体形式等均属于流媒体的服务范畴。在技术定义上,流媒体技术是指将一连串媒体数据压缩后,以“流”的方式在网络中分段传递,实现在网络上实时传输影音数据以供观赏的一种技术。[1]“流媒体”既是网络视听传播技术的一种实现方案,也是数字视听内容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典型表现形式。

在流媒体传播技术方面,网络数据传输速度、带宽及视听内容压缩等技术或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网络视听行业面临的一大考验。[2]根据透明市场调查(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分析指出:“5G 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将进一步实现高清内容传输,带动流媒体市场持续增长和成熟。”[3]5G 背景下,高效率(高传输速率、高质量)的视听体验将直接决定着行业生态的基础与用户黏性。时至今时,基于互联网基础技术的迭代升级与大面积推广应用,在线视听流媒体 (Online Audio-visual Streaming Media)通过不断优化的互联网流式传输技术,完全实现了无须下载、即时观看视听内容,进而发展成为继影院发行后,电影内容在付费与免费电视播出、DVD 与录像带租售之外的一种 “非院线”传播、发行渠道。[4]在高质量网络技术的支撑下,流媒体视听传播内容不再受到 “时空”的束缚,伴随着网络媒介传播对象及其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流媒体内容及其平台的传播力、影响力愈发壮大。

流媒体电影这一创作形式概念的兴起,客观上应更多地归功于Netflix原创电影的推广与流行。当今通用意义上对 “流媒体电影”的定义是指一批具备原创的内容属性,定向为PGC/OTT (专业内容生产/互联网云端)流媒体平台创作的电影体裁作品,并以流媒体平台作为其内容传播渠道,使这一媒介创作形式兼具网络媒介与电影两种属性特征。广义上,以北美在线视听流媒体产业格局为例,流媒体视听内容传播又大体可分为以下两个种类模式(图1)。

图1 北美在线视听流媒体产业两大类运营模式

一类是以Netflix、HBO Max等为代表的自产自播平台,即专业生产内容平台 (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PGC);另一类则是以You Tube等为典型代表的用户自发制作并上传内容的平台,即用户生产内容平台 (User-generated Content,UGC)。PGC 平台通常又被称作OTT (Over the Top,即“云端/在线”)流媒体,而UGC 平台则也被称为即时流媒体 (Instant Streaming Media)。OTT 流媒体平台,指的是基于互联网为观众提供视听作品的流媒体服务机构,即用户无需下载便可直接在线观看电影、剧集、综艺等视听作品的服务平台;基于网络环境,相关数据信号可投放至电视、投影仪等放映设备,也可使用笔记本、平板、手机等移动终端欣赏有关内容。[5]这样的发展类型框架依然能够基本概括当今全球网络视听媒介的主流形式。Netflix、HBO Max、Amazon Prime Video、Disney+,以及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国内主流流媒体业态中的电影、电视剧等专业视听服务均采取的是PGC/OTT 运营模式。故当前普遍意义上流媒体电影旨在表述以流媒体媒介 (PGC/OTT 平台)作为传播载体的电影创作内容,依托流媒体技术背景与网络传播路径,从而达到面向互联网大众完成电影内容呈现的目的。进而从狭义上讲,当前严格意义上的流媒体电影应具备 “原创”的内容属性,即专指一批定向为PGC/OTT 流媒体平台创作的电影体裁作品,并专门以流媒体平台作为其传播、欣赏渠道,据此形成了一套机制完备的产业闭环。

此外,基于媒介传播活动四个环节 “创作—传播—展示—欣赏”考察:针对“传播—欣赏”,随着媒介与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流媒体视听内容在其传播方式、样态、效度等方面已然显现出灵活、便捷、自如、高效等特点;并且在互联网传播技术的支撑下“时空”束缚被打破,观影行为更趋自由,传播对象及范围也更加广泛。正是基于流媒体 “传播—欣赏”过程的便利性条件,流媒体观影逐渐成为当今诸多人群的优先选择;且流媒体平台作为网络媒介,在分享、社交功能的赋能下,显著的网络社交特征令流媒体电影的传播路径更为广泛,在带动更多时令性的电影话题的同时,进而反哺创作领域,扩大流媒体电影创作的影响力,激发创作热忱。

2 流媒体视听技术的发展

诚如上述对流媒体电影的界定与定义阐释,流媒体电影是基于互联网传播与视听技术赋能下的一类文化形式产物。在追求视听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卓越的影像和声音技术品质使流媒体电影等基于网络传播的视听内容有了更好地呈现“创作原本面貌”的可能。早在上世纪经典电影理论形成、发展时期,诸多电影理论家就曾明确表态,支持并乐见电影技术的向前发展,即便其无法预测技术会发展到何种地步,电影的技术史也被看作是人类寻求愈发完整地、多元地呈现现实世界的方法过程。如果用现代的眼光去回味彼时电影理论家爱因汉姆关于 “技术的限制(即无声)方能成就艺术”的论断,那么在今天看来这一观点似乎没有太多现实意义,同时也与电影的现代性特征及当今大众的审美范式相矛盾。若围绕人们追求更好的欣赏体验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尺,那么视听技术势必会朝着更加完美的呈现结果不断发展演进。

面对与时俱进的流媒体视听呈现技术助力内容创作的举措,诸如 《杜比高清音频技术助力Netflix》(2010)、《流媒体服务商奈飞提供杜比全景声和杜比视界格式服务》(2017)、BinauralEvaluation ofSoundQualityandQualityofExperience(2020)等视听技术文章中,一类文章侧重论述基于流媒体平台(Netflix)在视听呈现技术所取得的高水平成果,另一类文章则关注于对视觉、听觉呈现效果的评估研究分析。此外,纵览行业技术动态,其亦能实时反映着业内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准,特别是在高质量流媒体传播和呈现技术的驱动下,技术越来越积极地赋能并影响着流媒体内容创作、传播与欣赏呈现。追溯至2010年前,“杜比数字+”技术便率先应用于Netflix流媒体形式即时播放内容,并提供5.1环绕声服务,标志着二维环绕声的技术应用已根植于流媒体视听内容领域,为后续视听体验的迭代升级奠定基础。[6]2017年,Netflix原创故事电影《玉子》(Okja,2017)开始采用杜比全景声及杜比视界(高动态范围画质,HDR)格式,Netflix也成为全球首个采用这两种高端视听技术格式的流媒体服务商。[7]2020年,据Netflix官方有关介绍指出,当前Netflix支持影院级别的4K 与高动态范围画质标准,以及录音室级别的5.1环绕声乃至杜比全景声体验。[8]与时俱进的视听呈现技术正在赋能流媒体内容创作,并朝着优质化发展方向迈进。

2.1 关于流媒体电影技术标准与院线电影的差异

以影像呈现的技术标准(画面亮度、清晰度等)为代表的影院放映质量标准,与电影混录棚监听标准下的影院重放标准,使得图像与声音细节得以标准化呈现。对比之下,基于影院85dB 聆听标准在流媒体平台(尤其是在移动终端与常规互联网电视监听条件)上尚无法做到标准化呈现,且当前流媒体终端监听标准的差异化特征十分显著,观看终端品类的多样性、技术指标的非统一性,跟影院标准化呈现有着明显的不同。

伴随呈现技术视角下流媒体电影与院线电影之间较为显著的外在区别,对比之下,流媒体电影包括电影视听语言的特征、电影视觉/声音创作特征及其呈现结果终将被媒介环境及其技术特色所打破;立足网络传播媒介及终端呈现媒介,流媒体电影在技术领域,在最终的呈现载体上是跟院线电影有所不同的,客观上这也直接导致了流媒体电影在型塑样态上,并在创作主观上逐渐形成一套面向流媒体平台呈现技术特点的电影创作特色。同时,基于对现有呈现技术上的考虑,流媒体电影逐渐拥有对其自身特点的创作考量,或将为新的视听语言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平台窗口;同时,技术的发展趋向亦将作用于创作,这或将激发更多符合网络平台特色的视听作品的可能性,不断推动电影创作语言的拓展与多样化。

2.2 关于流媒体电影与院线电影、电视剧集的外在差异

传统院线电影在呈现形式上有着一整套严格的呈现技术标准,且影院观影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欣赏;而当前处在高质量传播与呈现技术发展进程当中的流媒体电影,其还放水准存在一定的呈现技术差异,且流媒体平台欣赏是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交织的开放环境中进行个性化观影活动。特别是流媒体电影在相对开放的传播与呈现环境下,其所领略到的视听讯息的多与寡、因媒介特点所引发的创作形式与体貌特征的差异化趋向、审美主体欣赏姿态的转变(如:观影者从平仰视到平俯视的欣赏姿态)等均存在不同;同时,对比院线电影,媒介的转变继而带动视听语言的变化,视听细节等创作要素均要有所取舍,相关直接或间接的创作举措均是跟传统(实体)电影有所区别的。

这里我们类比电视剧发展初期的产物——单本剧的形成,其在创作特征上无疑是在以电影艺术为根基所作出的适应 “新”媒介的一次探索与尝试,如对画面景别设计上的调整 (小景别的广泛应用)、对声音响度/频域/空间展现上权衡等,其目标亦是为了适应媒介的变化与最佳的结果呈现。如今,流媒体电影亦是立足于电影的现代性特点,随着媒介形式变化而得以不断创新发展。若站在电影维度考量,将流媒体电影定义为电影品类中的一种,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电影的 “进化与分支”或是 “数字孪生”,具体到流媒体电影而言其丰富了电影的含义;如若将其独立、分开而考量,那么有关新的艺术形式边界的讨论或将引发一轮研究思潮。

2.3 流媒体视听技术推动流媒体电影的长足发展

如今沉浸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环境下的流媒体电影正处在快速成长的进程当中,正面临关于技术与内容交融的问题——随着现代视听科技的不断优化、互联网与高速网络传输等技术也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实践当中。伴随高质量移动媒介设备的广泛普及与应用,移动终端也正朝着移动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推进,移动媒介“人人通”的发展趋势势如破竹、不可阻挡。电影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视听文化,其已然在以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流媒体媒介中有了广泛传播的物质与技术基础,并正努力以更好的样态面向大众展示它的艺术魅力,意图将观影者拉进流媒体欣赏框架与审美语境当中。在理论观点上,电影的技术史可以看作是人类寻求越来越完整地呈现自然的方法过程;[9]同理,从现实条件与电影发展的需求出发,电影技术的发展也可看作是人类追求越来越多元、便捷地了解自然的方法过程,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亦能在流媒体环境中耕耘生长、展露特点,进而绽放魅力。而今的我们正在拥抱移动化、智能化、全息化体验的时代,流媒体视听技术亦在助力流媒体电影的发展——视听技术的愈发进步,为内容创作的表达形式与表现方式带来了更多实现的方法与展示的可能性,为包括流媒体电影在内的视听内容提供着广阔的创作舞台与发挥空间,同时也将带动电影乃至整个视听行业在 “提质增效”的方向上阔步前进。

3 高质量流媒体视听呈现技术的应用

伴随流媒体视听技术发展浪潮,诸多软、硬件设备产品开始植入杜比全新技术,以提升用户体验。Netflix原创电影《玉子》同步采用了杜比全景声及杜比视界(Dolby Vision),Netflix也成为全球首个采用这两种高端视听技术格式的流媒体服务机构。作为流媒体电影行业的典型代表,Netflix平台全面支持影院级别的4K 和HDR 画质指标,并支持包括杜比视界在内的高动态范围画面技术格式于平台投放,流媒体电影几乎是在短时间内瞬时性地“模仿”到了院线电影所保持的高质量视觉呈现水平。

而针对流媒体电影声音技术的要求,其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迫切地向更加优质的呈现方向推进:从广播电影电视发展到流媒体平台;从单声道、双声道/环绕声立体声格式,到包括基于对象的杜比全景声格式或包括Auro-3D 等在内的沉浸式音频技术体系;从基于DVD、数字点播分发的流媒体应用于家庭影院场景,再到基于互联网订阅分发的流媒体平台终端的构建等。媒介声音工作者们一直紧随视听技术前沿性转变和大众传播发展趋势,积极应对并时刻探寻那些 “新领域”传播呈现的最佳解决方案;而如今的流媒体电影正在对标院线电影的进程尺度,甚至与院线相比其标准被锚定得更高。[10]同时,主流好莱坞电影制作机构也在加速改造自身制作技术架构,尤其是在为Netflix、亚马逊等流媒体平台提供优质的视听创作与制作技术服务时,通常需要采用高动态范围的画面,并匹配具备营造沉浸式场域的全景声音源的内容,以满足当今最高视听制作标准及流媒体平台方面的需求。[11]技术作为事物呈现的基础条件,其为一种业态的建立贡献着它的价值赋能。数字网络媒介凭借其极强的技术搭载能力,为流媒体电影在平台得以高质量呈现创造了可能。例如在沉浸式音频体验上,面向流媒体媒介渠道,关注并利用好网络平台的沉浸式音频底层架构,流媒体视听产业在内容制作与技术应用层面搭上网络媒介前沿技术顺风车,从平台建设与制作技术的角度共同推进高质量视听内容生产建设,在技术先行的物质背景下为内容供给营造良好的创作与传播生态。

以流媒体平台Netflix所引进的杜比技术服务为例,在声音制作环节中,若面向流媒体平台发行全景声格式的视听内容,制作方在常规条件下通常会采用杜比媒体制作工具 (Dolby Media Producer Suite)及一整套专业的编、解码与多媒体相关工具开展全景声格式的制作。对标院线电影标准,Netflix对声音内容的监听要求亦有着一整套建议性规范与要求,其水准与技术呈现相比毫不逊色。比如,《Netflix混音规范与最佳实践》标准建议中明确指出,应根据ITU-RBS.1770-1 指南在整个节目中测量音频,其平均响度必须达到-27LKFS+/-2LU的对话门控标准,实时动态峰值不得超过-2dB,而全景声版本中包括声床(Bed)与声音对象(Object)在内的文件内容实时峰值不可超过-2.3dB。此外,全景声文件需匹配对应23.976、24、25、30帧的画面文件及48k Hz/24 Bit音频采样率的选择。这些技术指导意见与技术应用内容跟传统院线电影的制作标准并无实质性的差异,并在技术标准上高度匹配。而对于杜比全景声混音环境,Netflix虽没有建议要求声学监听空间要经过杜比官方认证,但 《规范》强调即便仅采用家庭全景声监听系统,也需要达到不低于7.1.4的房间监听设置;若参考影院标准开展制作,则需要向Netflix技术后台提供两套混音方案成果,一种为近场格式 (79或82d B 音量标准)、一种为影院格式 (85d B 音量标准),以兼顾不同媒介监听欣赏途径,如家庭影院或移动媒介平台。且在Netflix声音生产技术推荐标准中,还提及到若采用全景声格式混音,则需要向后台另外提供5.1立体环绕声和2.0双声道立体声版本的音频文件,且5.1、2.0声音格式的内容亦需符合上述所提及的Netflix的响度与实时动态峰值的要求,以适配流媒体平台重放条件 (终端)差异化的特点,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兼顾不同终端的呈现技术条件。另外,在后期声音制作的操作规范上,人声、效果、音乐作为音频创作内容边界划分的依据,三者必须彼此分离,以供包括国际声内容制作在内的其它实务之用。[12]在制作流程末端,沉浸式音频内容信息主要依托音频或视听流媒体平台,并通过OTT 服务完成上线。OTT 服务由杜比音效 (Dolby Audio)根据网络平台方面对沉浸式音频格式的要求,将内容制作工程(如:杜比全景声格式的Pro Tools工程)所提供的音频内容经渲染器 (Renderer)渲染后形成杜比全景声母版文件(Dolby Atmos Master File,DAMF)后由杜比媒体制作方进行编码 (Encoding),最后以比特流文件(Bitstream File)的形式参与流媒体端的信道分配,方才完成沉浸式音频的内容创建流程。[13]而在媒介传播方面,沉浸式音频技术在以移动设备端为代表的多种流媒体媒介欣赏场景中皆可实现,其最大限度地打破了客观条件限制与传播技术门槛,使高质量的媒介欣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普及。此外,包括杜比全景声技术在内诸多多维声技术支持格式向下兼容,使包括全景声格式在内的沉浸式音频内容能够在5.1、7.1等二维环绕声系统下得到有效解析,以适配更多、更广泛的监听环境。

综上,以声音呈现技术为例读解流媒体电影的发展现状:一方面原理上流媒体电影所使用视听技术制式与院线电影之间并没有本质性的改变,反而是一种对院线电影呈现技术路线上的 “效仿”与结合自身特点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正是与院线电影之间存在能与之媲美的相似性,这种在高质量视听技术赋能下流媒体电影具备着能够瞬间进入院线的基础,并具有与之相较的能力。一段时间以来,以Netflix为代表的流媒体电影的“野心”正是希望更多地占领主流电影内容市场,不论是电影技术呈现水准还是作品艺术创作本身,面向网络用户,相关电影作品已然能够在网络终端做到清晰地表达;同时,如今的流媒体电影兼具瞬间转换“赛道”、进入影院的制作技术能力。高质量的创作 (电影内容与技术格式)足以显示出流媒体电影有条件兼顾其在网络媒介和院线两端的战略布局走向,而这种兼顾影院的电影制式、电影技术条件等动作,则主要归因于其商业模式、商业行为的影响。而鉴于此,流媒体电影创作便更需要面向网络媒介传播因素与流媒体终端(平台)呈现条件,考量其视听创作方式与聆听内容设计的侧重点。

着眼实际,基于移动终端的流媒体电影的听觉呈现技术的发展与视觉技术 (如:4K/8K 超高清视觉呈现技术)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对称性,对于声音呈现而言这一局限性行业需要有着清醒的认识。当前移动设备声音呈现的基础手段目前多集中于一个有限的平面或点上,发展新的终端技术尤其是声音重放技术,手机、平板电脑跟计算机、互联网电视、家庭影院乃至大银幕之间的呈现差别,甚至是各终端无差别化呈现势必是一种最有可能的技术演进趋势。例如,Netflix的音频技术合作方杜比实验室长期以来倾力打造基于对象的杜比全景声技术架构,定义制作技术逻辑之余,亦致力于加速兼容专业影院、家庭影院、移动终端等各类应用场景协调发展,其探索的技术路线的落点在于实现多应用场景、无差别化的视听内容呈现效果。从宏观技术格局的角度看,面对流媒体电影的观影场景与终端的呈现问题,我们亦需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技术设计观念:未来观影条件不应再有硬件条件限制,技术的发展也不应在呈现终端等客观因素上刹车甚至是倒退。或许我们要经过很多视听技术上的实验,并不是为了一部电影而去探索,而是不断地去试探与求证包罗更多流媒体电影高质量呈现的技术可能性。电影创作的背后有着科技的赞助者、研发者很大的夙愿,或许仅仅是创作者对于电影视听上的一种实验,一种依托视听技术对新的电影语言的勇敢尝试,亦或许是跟影片整体面貌的结合后,使其产生在艺术上拥有更多贡献的可能性。与此同时,面对流媒体电影欣赏终端的呈现状况,与当前存在的前、后端发展不协调的尴尬处境,有关技术推广的研究需有更为清晰、全面的认识,并及时建议各方建立应对举措,这对于创作环节来讲尤为重要,艺术呈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品创作方式的表达效果。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前沿移动终端设备与软件开发机构相继关注了视听呈现效果的重要性,一系列支持高质量音视频软、硬件设施开始进入流媒体传播应用当中,这也为更多优质流媒体电影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呈现技术基础。

4 展望

流媒体电影缘起于网络媒介传播模式,是在网络传播技术与电影呈现技术的结合下产生出来的一种特定的媒介内容形式,流媒体电影既具有传统电影的内容属性,其又具备网络信息传播的媒介特质。当前,包括网络传播及视听呈现在内的互联网技术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一种主流表现,也是如今文化得以创造和表达的途径和方法,技术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结果。不可阻挡的 “技术革命”势必诱发电影呈现多样性的潮流:一方面,随着基于终端 (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产品、家庭娱乐装置、自动驾驶汽车等)观影条件正映入大众生活视野;另一方面,当今高质量流媒体电影、剧集已具备更好呈现的可能。面对业界、学界对电影本体的困惑,关于流媒体电影是否会 “取代”院线电影的争论,包括创作者、技术研发人员等在内的行业从业人员皆对前行道路有迷茫之感。不可否认的是,传统院线电影及与之对应的观影模式在视听呈现方面仍然是如今效果最佳的观影方式,且当今传统院线电影仍然具有很好、很成熟的技术表现,然而从发展的眼光看,电影的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起奥斯卡评奖过程开始全面向数字网络化放映条件转型,所有奥斯卡评委通过专用的流媒体平台Academy Screening Room 上线,[14]这标志着奥斯卡奖评奖形式已悄然向流媒体欣赏行为转变,这无疑对于流媒体电影传播与视听呈现技术研究而言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方面研究的审美取向跟主流评奖的审阅方式之间在欣赏路径上有着极大的趋同性,另一方面电影通过在线网络媒介传播的这种途径开始受到业界主流的支持。从宏观、利好的一面看,流媒体电影的出现只是为了扩大电影受众圈层,其远景目标远非简单地取代或冲击传统电影的发展,而是如何长久确立流媒体电影的呈现水准与内容品质标准,从而牢牢把握电影创作生产高地,以赢得更多用户(观众)的喜爱。

猜你喜欢

创作内容
咱也过回『创作』瘾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主要内容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