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3-02-19苏成磊
苏成磊
(天津市河东区东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 天津 300162)
在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中,隐匿性骨折的所占比较高,而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摔倒、高处跌落、交通事故所致的意外事件不断发生,故此导致隐匿性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1]。隐匿性骨折在临床又被称为微型骨折,由于其发病位置十分隐匿,虽然患者存在明显的骨折症状,但通过普通的X线检查无法明确骨折部位,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字X射线摄影(DR)检验在临床应用逐渐广泛,其相比X线更为细节和清晰,能够提高患者检出率[2-3]。本文目的在于探究DR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天津市河东区东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收治的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10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32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0.25±2.8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高处跌落10例,工业事故20例;骨折部位:四肢关节共15例,躯干共20例,头部颈部共15例。对照组中33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0.86±2.7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1例,高处跌落9例,工业事故20例;骨折部位:四肢关节共15例,躯干共19例,头部颈部共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②存在软组织肿胀以及严重的患处疼痛者;③患者发病时间在1周以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②伴有严重骨质疏松者;③存在恶性肿瘤疾病者;④合并视听障碍者;⑤既往存在关节置换手术史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CT诊断:使用本院提供的螺旋CT机对患者实施薄层横断面扫描,参数设定:扫描电压为120 kV,电流100 mA,扫描层厚为3 mm,在扫描完毕后,重建层厚为1.5 mm,重建间隔为1.0 mm,对扫描薄层实施重建,重建后数据则传至工作中实施三维重建。
观察组采用DR诊断:选择GEDR设备,曝光参数设置:电压设置为125~150 kV,电流设置为2.0~4.0 mAs,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患者需要调整自身体位,拍摄患者正斜位片,对于疑似膈下肋骨骨折者,需要增加卧位骨片的拍摄,而对于外三分之一段、中和内三分之一段者,分别增加骨小角度前后斜位片、骨大角后前斜位片的拍摄,在拍摄期间,需要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身体需要保持直立,和检查床紧靠,指导其进行深呼吸,并进行屏气;工作人员在进行拍摄过程中,其拍摄胶片和患者受检部位需要保持正对面,最后获得图像由专科医生进行综合分析,并获得结论。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诊断效能差异,包括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本研究以患者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选择MRI诊断方法,当患者出现T2WI周围高信号水肿区,T2WI及T1WI为条状及不规则状的低信号,骨髓、骨折水肿合并出血则为T1WI表现出低信号带周围夹杂有斑点状的高信号,可判断为患者发生骨折,若未出现以上情况为未发生骨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诊断效能
观察组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骨折49例,即为隐匿性骨折;非骨折1例,为骨挫伤;对照组中临床最终诊断为骨折49例,非骨折1例为关节脱位。
DR诊断灵敏度为87.76%,特异度为100.00%,漏诊率为12.24%,误诊率为0.00%;CT诊断灵敏度为97.96%,特异度为100.00%,漏诊率为2.04%,误诊率为0.00%。DR诊断的特异度、误诊率、灵敏度、漏诊率和准确率与CT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3。
表1 DR诊断隐匿性骨折结果 单位:例
表2 CT诊断隐匿性骨折结果 单位:例
表3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效能比较[%(n/m)]
2.2 典型病例分析
图1 病例图像1
图2 病例图像2
图3 病例图像3
3 讨论
隐匿性骨折在临床又被称为一种假阴性现象,若处理不及时,易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肌肉痉挛、关节功能障碍、生活不便以及压痛感等等,若任由病情继续发展,容易增加患者残疾风险,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不良影响。在疾病早期,患者骨质病变往往不明显[4-5],若给予其简单的常规X线诊断,无法进行有效诊断,故此容易导致患者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而导致病情恶化,故此,需要选择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从而保证后续治疗的顺利开展,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来说,及时接受相关治疗,能够使其关节功能得以保留[6-7]。CT诊断作为隐匿性骨折的常用诊断方式,能够将细微骨折线有效检出,进而对人体骨折关节腔内积液、骨折周围软组织肿胀进行全面检查,充分探查患者周围神经血管损伤情况,进而获得满意的诊断效果。DR和传统的X线诊断相比具有对人体辐射小、图层丰富、分辨率高等优势,且数字化信息能够保证图像的无损保存和快速传输,能够完整地展现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骨骼系统情况、肋骨软组织等[8-10]。在临床中,CT诊断检查常常用于患者多处疾病的诊断中,如腹部、骨、关节、泌尿系统、胸部、鼻窦等,而DR作为新一代的医疗放射产品,其具备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其主要是利用专业的显示器进行阅片,能够弥补以往拍错片等不足情况,特别对于患者关节和骨的结构,其能够获得较好的成像。在本次结果中,观察组的诊断特异度、误诊率和准确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11-12],说明DR和CT诊断均对隐匿性骨折患者来说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特别对于儿童骨骺分离、骨折、骨小梁细微改变、骨质疏松等,均能够清晰显示,能够将患者隐匿的骨折变化凸显在影像图片中,并进行标记,通过将其应用在各类骨折的诊断中,能够早期发现骨折的各类表现,从而明确诊断,充分展示患者病理性和外伤性等隐匿骨折[13]。
DR能量减影是在DR常规基础上进行全方面改进,主要是指在数字X线基础上以2次曝光作为基础的1次采集过程中,能对骨折部位进行放大观察,从而将DR标准影像获取,能去除骨骼的软组织影像,同时对患者细胞肋骨骨折清晰显示。DR能量减影能有效检出骨折,其检出率高于CR检查,具有显著差异,由此证明DR能量减影技术在骨折诊断中十分重要,能将骨折检出率显著提高,另外DR能量减影技术能对常规DR胸片上的纵隔、心肺等组织造成的重叠错误进行避免,在医院实践中效果显著,能对肋骨骨折进行诊断。本次研究显示,对于隐匿性骨折患者实施DR诊断时,具有多种优势,例如分辨率高、整观性良好、性价比优等,能实时成像,定位容易,同时DR后期处理功能十分强大,能将边缘效应显著增强,同时具有显著的对比性。采用DR检查,能实施大规模拍摄,对于患者骨折状态整体认识,同时清晰检出成角骨折处,但是由于患者骨折部位解剖结构十分复杂,容易对诊断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事故发生率不断增高,其中隐匿性肋骨骨折发生率也不断增高,在临床中常常对于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实施X线诊断,但是其诊断准确性较低,容易发生漏诊、误诊情况,主要是由于该种疾病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另外呈现弓形状态,严重时,还涉及患者肺、纵隔等周围组织,受到外伤影响,患者胸部容易发生胸壁血肿、胸腔积液、气肿等情况,加上隐匿性肋骨骨折病情不明显,加之外伤容易对内部损伤进行掩盖,采用X线诊断易受到较大影响,对诊断准确率造成影响,导致X线诊断效果不显著,容易导致误诊、漏诊情况发生。采用X线进行诊断时,放射线对人体机体存在较大的辐射,其安全性不高。随着医疗不断发展,DR诊断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该项方式为数字化X线影像技术,具有储存和传输等技术,具有图像清晰、分辨率较高等优势,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各项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且其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均与CT诊断无显著差异,但是价格低廉,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DR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效果显著,且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