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毛织工艺技术对南越国时期装饰纹样的创新应用与实践
——以童装汉服教学为例

2023-02-19张延辉许西平

纺织科技进展 2023年1期
关键词:毛织南越国童装

张延辉,许西平

(1.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 服装专业部,广东 东莞 523900;2.东莞市技师学院 商贸管理学院 服装设计系,广东 东莞 523900)

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应用是最好的传承,创新是最大的发展。将本土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带入课堂,融入学生创新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力、理解力、感悟力、创新力有着重要的意义[1]。

将传统艺术文化与专业学习相互融通,不能生搬硬套,须根据学生的文化理解力、文化思维方式、文化价值观念,贴近实际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使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教育与专业学习自然融入[2]。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自觉将优秀传统艺术文化融入专业学习之中,形成协同效应。

借助毛织工艺技术实现岭南具有代表性的南越国装饰纹样的创新设计,在毛织童装汉服设计与制作的教学过程中,将传统艺术文化再创造,是学生形成优秀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实现文化传承和责任担当有着良好的教育意义。同时也尝试了使用电脑横机进行汉服型制的童装编织工艺,是一种技术创新[3]。

1 南越国时期装饰纹样的毛织童装汉服设计教学概述

1.1 毛织童装汉服设计教学背景

广东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及出土文物最丰富的西汉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眛的墓葬,在出土的1 000余件(套)文物上有大量的装饰纹样,它不仅是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亦是精神文化,集情感与审美于一身,在题材、造型、风格、工艺等方面都彰显着岭南文化特色,映射出了南越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文艺术[4]。将历史悠久的岭南优秀文化引进校园,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本土优秀艺术,增强保护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能让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入心、入魂,进而推动岭南特色艺术文化发扬光大。

毛织服装设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毛织服装创意设计与毛织服装产品开发的能力,注重文化创新理念、文化创意能力、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将岭南特色文化引入到设计课程,既培养了学生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解构能力、艺术表达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又训练了学生使用南越国时期装饰纹样元素的综合应用能力[5],给本土传统的优秀元素赋予了时代气息。这种在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文化建设之根基,彰显了文化自信。

在对授课学生传统文化认知情况调查中,由调研数据(图1)可知,“不是很了解”占2%,“基本了解”占64%,“了解较多”占24%,“非常了解”占10%,说明学生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有待提升。同时在座谈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仅停留在记忆层面,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精神认同、审美意蕴认同,这恰恰是传统艺术文化教育的重点[6]。

图1 优秀传统文化专业认知情况调查

在对授课学生传统文化专业创新能力情况调查中,由调研数据(图2)可知,“直接挪用”占16%,“元素提炼”占25%,“形式创新”占37%,“审美创造”占22%。“直接挪用”和“元素提炼”属于创造性思维低阶阶段,仍占较大比例,学生用传统文化元素创造新的毛织服装之美的能力水平有待提升。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意创新技能的培育。

图2 优秀传统文化专业创新能力调查

为了更好地发展本土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学生必须对南越国时期装饰纹样有更高深的认识,能建立南越国时期装饰纹样与毛织服装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思维创新与技术创造,用本土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元素塑造毛织服装形式美、人文美、精神美[7]。学生只有自觉地将传统文化融入专业学习,融入职业生活,并带入职业社会,才能更好地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开展本次教学的原因。

1.2 毛织童装汉服设计教学理念

学生在专业领域、职业领域、社会领域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艺术文化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源于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8]。南越国时期装饰纹样的应用广度与深度,会受到学生应用能力与应用水平的影响,因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成为毛衫设计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实践创新,动力源于创新精神,持续性创新成果则来自文化创造能力,因此学生文化创新精神与文化创造能力的培养,成为助推南越国时期装饰纹样这一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新动力。文化认同、文化应用、文化创新形成“闭环”,相互助力赋能,实现“三效融通”,如图3所示。

图3 教学理念

1.3 毛织童装汉服设计教学思路

本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以“关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用好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为思维主线进行教学设计[9]。整个教学过程,结合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传承和发展南越国时期装饰纹样文化基本情况调研结果和实际存在的不足,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教师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按照学习任务要求,通过资料收集、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制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训练了综合学习能力。整体教学思路设计如图4所示。

图4 教学思路设计

2 南越国时期装饰纹样的毛织童装汉服设计教学实践过程

2.1 装饰纹样的创新设计

南越国装饰纹样中的连体双龙纹、双凤谷纹、双龙蒲纹、透雕龙凤纹、柿蒂纹、花叶纹寓意吉祥、平安、如意,最具特色且具有代表性,所以在进行童装设计中,采用以上纹样作为图案素材进来行创新设计。

在童装汉服大袖衫设计过程中,纹样元素来源于南越国的代表纹样双龙谷纹,左、右袖口纹样元素使用了双龙谷纹的单龙首身纹,后背纹样元素为谷纹龙身和简化凤纹,前后视觉组合就是一个完整的双龙谷纹,环绕在云雾之上,形成一副龙凤呈祥的的祥瑞意境(表1)。圆领袍服的纹样来自于双龙蒲纹,胸前纹样为双龙蒲纹的镜像对称构图,后背纹样为双龙身上下的简化凤纹和云纹,前后视觉形成一个完整的双龙蒲纹。腰间另配一独立穿脱的腰带配饰,方便单穿圆领袍服时束衣,纹样为简化凤纹和云纹,与后背呼应[10]。

表1 男童汉服款式与纹样

2.2 应用毛织工艺技术进行成衣编织

在制作过程中,采用双面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使用绘图软件AI将重组后的图案进行调整后导入毛织专业制版软件中,进行图案的色码编译,如图5所示,结合毛织制版所学知识,对图案及衣身后幅片进行色码编译及整体形状大小调整,此过程应注意对图案先进行单色处理,且图案的大小应还原到最终编织的尺寸,避免后期在进行色码填充时,出现图案变形。

图5 毛织图案色码编译

在检查图案完整无误后,将文件导入制版系统,如图6所示,按照所选用纱线的纱嘴配置,分配好纱嘴,并检查衣身色码与图案色码完全正确,生成上机文件用于接下来的电脑横机上机编织。

图6 制版软件进行版型调整

在电脑横机操作面板中,调整好编织每一行的编制度目,检查织针是否完好、导纱器穿纱是否正确后进行编织,编织过程中要时刻观察织片的完整度,如遇烂纱或空编,则要及时暂停横机机头运行,检查并排除故障后,才能继续编织。

将织好的织片进行过气熨烫,使纱线线圈回缩至自然状态后进行后期的缝制,如图7所示。

图7 织片过气定型

2.3 毛织童装汉服工艺的难点解决方法

常规毛衫一般都为左右对称结构,所以在常规款的毛衫工艺单处理中,一般都是操作一边,另一边通过自动映射来生成。但是在进行汉服的编织中,要保留汉服的型制,使用常规的工艺单操作较为复杂。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服装纸样打版CAD系统进行童装整体尺寸的确定,如图8所示,这样既保证了整体尺寸的正确,也省略了使用工艺单软件中对编织支数、编织转数以及编织加减针的一系列编织规则的制定,提高了出版的速度。通过CAD系统将生成的纸样样版如前文所述方法,生成JPEG图片后导入到毛织制版系统进行修正,如图9所示,重复前文所述操作方法,快速生成制版文件,如图10所示,然后将织片套入缝盘机进行拼合,如图11所示。整个操作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与技能,培养了学生应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图8 使用纸样CAD系统生产汉服纸样

图9 进行CAD文件的图片化处理

图10 制版文件的调整

图11 成品织片进行缝盘拼合

按照“选取纹样素材→纹样创新组合设计→生成纹样矢量图→服装CAD纸样生成→毛织制版系统处理图片→制版文件细节处理→横机编织操作→织片后整理→织片缝盘组合→成衣后整理”的整体操作思路,对南越国时期装饰纹样的毛织童装汉服进行整体设计与制作,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最终的成品效果如图12所示。

图12 南越国装饰纹样的童装汉服成品

3 结束语

研究了基于毛织工艺技术对南越国时期装饰纹样的创新与实践,继承并创新了岭南代表性的纹样。学生在毛织服装创意设计过程中,积极主动研究本土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探索文化艺术符号审美价值,从中汲取营养,获取创意设计灵感,文化创意思维得到有效培育和发展,推动了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毛织技术实现了汉服制作工艺的应用与实践,归纳了传统服装型制在毛织制版CAD中的创新应用,提高了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培养了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全人”。因此,希望能为传统艺术文化、传统服装型制在童装上的应用提供思路,将民族性与时尚性相结合,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保护和传承南越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毛织南越国童装
品质新“织城”
南越国出土漆器初探
成败之转,譬若纠墨
大朗:一根毛线成就毛织之都
中国童装看即墨
IN-SIGHT童装概念店
踏着时尚的步伐,大朗毛织再引趋势潮流
吃货改变历史
骆越国与南越国关系探析
大朗:用时尚构建新织城第十五届“织交会”将于11月2日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