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与现实进路*
2023-02-18刘岳平文余源
刘岳平,文余源
(1.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410;2.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一、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创新性的金融支持。在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的背景下,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数字金融在金融产品、服务等多方面的创新可以满足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为数字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人民币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目前虽然仅在少数乡村振兴场景中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但社会反响良好。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深入推进,乡村金融需求将不断增加,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也将越来越丰富。数字人民币将怎样赋能乡村振兴?数字人民币能否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正是本文试图探讨、解答的问题。
与本文论述主题相关的文献包括乡村振兴和数字人民币两个方面的研究。关于乡村振兴,现有文献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谢地等,2021)、数字经济(张蕴萍等,2022)、乡村旅游发展(陈志军等,2022)、城镇化(朱纪广等,2022)、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云锋,2023)等因素均有助于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于数字人民币,现有文献分析了数字人民币对经济运行(袁曾,2022)、商业银行(王都富,2021)、人民币国际化(沈伟等,2022)的影响,以及数字人民币在绿色信贷(李连山等,2021)、跨境支付(李志鹏等,2021)、绿色低碳消费(黄洁,2022)等具体场景中的应用。从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来看,还未发现关于数字人民币赋能乡村振兴的研究文章。而在实践中,已经有数字人民币赋能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只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形成相关成果。为此,本文尝试结合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等特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角度,探讨数字人民币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以期为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研究和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政策研究作出一些贡献。
二、数字人民币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
(一)数字人民币的性质、特征和运营模式
数字人民币(简称DC/EP)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从性质上说:第一,数字人民币是基于国家信用的法定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发行权归属国家,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和管理,基于国家信用的、数字形式的法偿性人民币,以数字形式实现价值转移,流通机制也与人民币现金一致,是与人民币现金具有同等使用价值的国家法定货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公众的负债。第二,数字人民币是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的数字化形式现金(M0)。数字人民币与人民币现金在日常交易支付中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使用价值。中国人民银行不会停止发行人民币现金,或者以行政命令强制以数字人民币替换人民币现金(易纲,2021)。第三,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为零售货币,用于满足零售支付需求。数字人民币是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零售型法定数字货币,同时具备支付功能,并与指定运营机构的电子账户资金共同构成现金类支付工具(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2021)。在移动支付普及以及老百姓对支付效率和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数字人民币用于零售支付可以进一步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支付成本,提高老百姓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安全保障。
1.数字人民币的功能特征
与纸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相比,数字人民币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特征:第一,数字人民币交易去中介化,支付即结算,零手续费。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发行的数字形式的现金货币,群众不需要在商业银行开立账户便可以直接使用,有了数字钱包就可以点对点支付,不需要任何第三方参与,和纸币一样可以在任何场景下支付,交易、转账不产生任何手续费,支付即结算。第二,数字人民币可以无电无网“双离线”支付。数字人民币无需开立银行账户,即使在手机不联网、没有电的情况下,交易双方也可以现场完成交易,中间无需使用任何媒体中介,如同线下现金交易般便捷。而且无电无网的支付功能安全保护等级高,可通过设置支付次数和免密额度,控制交易风险,即使手机丢失,也可防止资金损失。第三,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即“小额匿名,大额可追溯”。数字人民币对用户隐私的保护是现行所有支付工具中等级最高的。“小额匿名”,即数字钱包里面的货币可以在钱包之间进行转移,交易信息受严格保护,不涉及任何个人隐私,相比于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加结算”方式更加安全。“大额可追溯”,即数字人民币是有限匿名的,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中国人民银行对非法交易,例如反恐怖融资、反洗钱、反逃税等,将严格按照法律实行风险监控,依法追溯(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2021)。第四,数字人民币可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功能。数字人民币可以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业务模式创新,让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延伸。在确保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使用数字人民币交易的双方可以事先商定交易条件和规则,并写入智能合约,一旦交易指令符合智能合约内容,将自动触发交易。在不同的场景中,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功能也有着多样性①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指出,在预付费消费等预付资金管理领域,智能合约可以有效防范资金挪用,实现透明管理,兼顾现有商业模式,保障各方利益。在财政补贴、科研经费等定向支付领域,智能合约能够监测支付用途,提升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在资金归集、智能分账等资金结算领域,智能合约能解决支付交易处理的合规问题,提高资金处理的准确性与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处理差错和风险。在消费红包、智能缴费等营销与零售领域,智能合约能够降低实施成本,保障用户权利,提升客户体验。在内外贸易领域,可以提供“签约+履约”的闭环解决方案,提高合同执行约束力,实现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同步,降低结算和合规成本。。目前,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已经在政府补贴、农民工工资支付、预付资金管理等领域实现应用。随着数字人民币技术不断完善、生态逐渐形成,一系列新的功能和应用将不断面世,将会为数字人民币拓展应用场景、全面赋能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
2.数字人民币的运营模式
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模式,即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数字人民币发行、兑换、注销、跨机构互联互通和钱包生态管理,并指定商业银行作为运营机构为客户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公众可以用数字人民币钱包兑换、使用数字人民币来开展交易。
在具体运营模式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双层运营模式,第一层是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发行数字人民币,第二层是若干运营机构,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二是实行中心化管理,账户采用“松耦合+双离线”支付方式,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可与传统银行账户脱离,实现价值转移,降低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程度。三是主要替代M0 的功能,不涉及M1 和M2 领域,可以有效对流通中的货币进行监管,也不涉及贷款和存款等可能产生信用创造的环节,对金融体系产生的冲击较小。
(二)数字人民币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分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下面结合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可追溯性、不可篡改等技术特征,以及无网无电“双离线”支付等功能,探讨数字人民币赋能“五个振兴”的理论逻辑。
1.数字人民币通过融资效应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要以农业农村资源禀赋为基础,以科技为引领,以绿色为导向,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然而,传统金融服务模式难以解决涉农产业振兴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数字农业供应链金融利用数字技术分析、挖掘农户和涉农企业的“数字足迹”②农户和涉农企业的“数字足迹”主要是指农户和涉农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交易产生的资金数据、交易数据、物流数据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为农户和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刘利科等,2020)。但是数字供应链金融也面临着应收账款真实性难以确认、欺诈和多次转让等问题,核心企业不愿意向银行确认上游中小企业供应商的应付款(牛建军等,2020),以至于现有的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存在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分离现象,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在数字供应链平台引入数字人民币,构建“数字人民币+供应链金融”模式,利用数字人民币金融属性以及可控匿名和智能合约的技术属性,可以解决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分离问题,进而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因为基于数字人民币金融属性和可控匿名、智能合约的技术属性,可以实现涉农产业供应链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黄国平等,2022)。数字人民币本身就是货币,利用数字人民币交易可以形成资金流,可控匿名技术可以对资金流进行跟踪追溯,确保资金信息真实,智能合约功能可以约定业务交易内容,实现交易内容不可篡改。
基于数字人民币的历史交易、应付账款、付款周期等数据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点,银行机构能够对农户和涉农企业开展贷前审核、贷款发放和贷后监控,这些数据既能提高银行的智能化风险控制能力,又能让银行更加全面、深入了解贷款需求方的真实生产经营情况,作出更合理的信用评估,银行放贷意愿也会更强烈,进而真正帮助农户和涉农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总之,数字人民币可以通过融资效应带动乡村产业发展,进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2.数字人民币通过赋能安居乐业环境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培养各类人才,要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城乡人才留在农村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环境,完善扶持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建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提高农村生活便利化水平,吸引城乡人才留在农村。,同时还要让农村人才外流变回流。外面人才“引得来”且“留得住”,就要让人才既能“乐业”,还能“安居”(李卓等,2021)。数字人民币不但可以通过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拓宽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到乡村就业、创业,还可以助力建设安居乐业环境,吸引人才投身乡村振兴,进而推动人才振兴。
第一,基于数字人民币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让财务资金管理更便捷,助力打造乡村“乐业”环境。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功能可以降低金融使用成本,从而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对于个体农户来说,资金成本的边际效应较高,降低资金成本可以带来明显的收益。利用传统收款平台提现,需要支付手续费,这无疑增加了农户使用金融服务的成本。数字人民币提现免手续费,而且通过数字人民币软钱包接收账款,可以实现到账不积压、无结算手续费,进而降低财务成本,间接增加收入。另外,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和“支付即结算”功能方便农村居民购买理财产品,也有助于增加收入。利用数字人民币购买理财产品,并加载智能合约约定损益率,一旦损益率达到约定值,将自动触发智能合约,加之利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功能实现本金和收益直达数字人民币账户,减少传统理财产品交易的中间环节和手续费用,既可以让农村居民及时获得理财收益,又可避免本金亏损,同时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功能还可以保障理财资金安全。
第二,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即结算等功能特征有助于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助力打造“安居”环境。当前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便捷性还有待提升,偏远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仍较落后,个人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田雅群,2022)。这些短板与农村生活便利性息息相关,也是乡村人才“安居”环境建设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数字人民币具有支付即结算功能、无网无电“双离线”支付功能以及严密的个人信息保护功能,可以助力完善乡村金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生活便利性,助力打造乡村人才“安居”环境。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功能可以满足农村商户小规模、高频次的支付结算需求,避免资金沉淀,进而提升其资金周转效率;无网无电“双离线”支付功能,可以满足通电保障,或者网络覆盖不足的偏远地区农村居民和商户的支付需求;数字人民币在安全加密存储等技术的支持下,具备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赖等特性,有助于促进解决农村地区假币流通、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为农村居民财产和信息安全提供保障(田雅群,2022)。
3.数字人民币通过赋能乡村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关键是要建设生态宜居环境,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并提出四个方面的工作,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以及绿色农业信贷资金、财政补贴资金,并通过加载智能合约约定资金使用条款,可以提高资金监管效能和使用效率,确保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和绿色农业发展资金精准使用,有利于提高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效能,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第一,数字人民币可以保障农村环境污染财政治理资金精准使用,助力提高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我国有相当多的乡村仍存在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张远新,2022)。政府针对农村环境污染专门出台政策,并划拨了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违规使用和企业骗取治污资金等现象频发。对于农村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可以基于数字人民币重构业务流程,构建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链(黄国平等,2022),实现资金精准发放和使用。例如针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生态环境治理奖励资金以及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若政府财政部门、相关主管部门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就可以通过加载智能合约,与资金申领对象约定资金使用条件。一旦资金申领对象按照要求完成预定任务,达到约定条件,将自动触发智能合约,加上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功能即可实现资金直达申领对象的数字人民币账户,这将有助于杜绝资金被挪用、截留以及违规使用现象。另外,利用数字人民币促进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优势,能够跟踪资金流向,避免资金被骗取,同时还解决了以往资金发放环节工作量大、审计复杂、难以追溯等问题,实现资金绩效管理效能的提升,让国家财政资金真正用于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第二,数字人民币可支持银行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精准赋能绿色农业发展,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很容易导致农村生态环境被污染,发展绿色农业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举措。绿色金融是金融系统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工具,绿色农业资金补贴则是财政部门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方式和运行机制兼具环保低碳属性,天然具备绿色低碳特征,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洁,2022)。目前,已有一些金融机构依托数字人民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创新。基于数字人民币的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可有效助力农业绿色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绿色农业发展,进而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对于企业申请农业农村绿色生态的技术创新贷款,金融机构可以采取数字人民币的形式发放贷款,并利用智能合约约定贷款用途和还款条件,保障企业把资金用于农业农村绿色技术创新。利用数字人民币加载智能合约的方式发放政府绿色农业补贴资金,既能提高财政资金监管效能,又能确保财政资金精准用于支持绿色农业发展,进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4.数字人民币通过赋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重点在于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数字人民币不但有助于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以此促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还可以通过加快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在促进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作用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第一,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和智能合约等技术可赋能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助力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是加强农村诚信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是“倡导诚信道德规范”的内容之一。。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的难点在于数据统一收集难以及确保数据真实可靠难。数字人民币将货币信用与自然人信用融为一体,可以使信用数据的收集更加统一、查询更加快捷安全、信用数据修复效率更高(李建伟等,2022),从而有助于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数字人民币的双层运营模式,有助于中国人民银行掌握所有支付记录,统一集中收集所有基于支付信息的信用数据。数字人民币具有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等特征,基于数字人民币的交易数据安全可靠,可以成为信用数据的重要来源。在农村使用数字人民币,有助于集中统一收集涉农信用数据,且数据真实可靠,从而有助于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
第二,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可赋能农村道德,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与乡村治理积分制相结合,通过发挥数字人民币在赋能传统道德“村规民约”再造、重建、实施和转化中的作用,赋予 “村规民约”新的时代内涵,使“村规民约”与时俱进、更加有效发挥作用。乡村治理积分制是指对村民日常行为和参与乡村重要事务情况进行量化积分,并根据积分结果给予相应激励或约束的方式,有助于弘扬乡风、家风、民风,以及优秀传统文化(朱道才等,2022)。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全国推广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建设数字化积分管理平台是提高积分制管理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可探索在积分管理平台嵌入数字人民币,并把道德行为规则、移风易俗“村规民约”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加以记载,作为积分规则和积分兑换规则,让农村居民可以通过手机自主上报事项,积分管理平台通过加载智能合约自动审核事项是否符合积分条件,并为达到一定积分值的居民自动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数字人民币可以在乡村超市、便利店流通,让农村居民感受到自己的“德”有所“得”,借以提高村民树立道德规范、强化移风易俗意识,从而有助于形成乡村道德文明新风尚。
第三,数字人民币有助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激发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由于文化资源具有轻资产、无形化等特征,乡村文化资源开发主体往往难以通过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因而难以推动乡村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基于数字人民币的金融服务模式有助于精准对接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并与旅游融合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文化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金融机构基于数字人民币为乡村传统文化资源项目提供融资,无需评估抵押品的价值,因为数字人民币具有权属清晰、价值确定的特性以及可加载智能合约的技术属性,可作为担保财产(周怡君,2022)。另外,可以利用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技术,约定资金使用规则,让信贷资金精准用于支持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基于数字人民币交易的资金流、业务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优势,构建基于数字人民币交易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为乡村文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以及文旅融合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5.数字人民币通过赋能乡村治理方式创新、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乡村组织主要包括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发展组织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应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惠农补贴资料收集和统计是村级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社会发展组织是乡村自治的重要组织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明确提出,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中明确提出,维护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集体资产管理等村级事务管理是自治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数字人民币可以提供数字化技术手段,助力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治理方式,在惠农补贴发放管理、村集体资产管理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运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可以创新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方式,避免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出现违规违纪问题。在惠农补贴“一卡通”领域,“微腐败”、骗领资金现象时有发生,且资金发放和使用存在着难以全程跟踪和有效监督等问题。若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惠农补贴资金,利用智能合约约定资金发放规则,只能按照约定规则发放指定的金额给指定的农户,且所有资金流信息可追溯、不可篡改,将可以实现资金各环节的穿透式监管,杜绝资金截留、挪用、骗补等情形,实现惠农补贴发放和监督方式的创新。
第二,基于数字人民币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特征和智能合约技术,可以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方式创新,促进提升乡村自治水平。一直以来,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农村“三资”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偏差、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为提高管理效能,一些地区的农村已上线数字化平台对“三资”进行管理和监督。若数字人民币嵌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通过智能合约加载“三资”管理制度内容,结合可追溯性、不可篡改、可实时监控等功能,可望助力打造“三资”全流程监管体系,实现农村集体资产全数据、全对象、全流程、全事项贯通监督,核算监管全闭环。
三、数字人民币赋能乡村振兴中面临的难点、堵点
(一)数字人民币处于试点阶段,制度法规体系还不健全
数字人民币目前处于试点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普及应用。试点进展较快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零售交易量较大的城区,还没有大规模向农村地区推广试点,只有少数地区选择部分条件好的农村试点推广,且应用场景有限。另外,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还刚推出,目前只在少数场景中应用,技术成熟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也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同时,可信、开放的配套服务生态体系限制了使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相关的制度法规体系还不健全。目前,数字人民币的运作主要遵循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数字化形态的新型货币,还需要根据其特点,在个人隐私保护、反洗钱等领域有针对地修改、完善具体制度规则,进一步保障数字人民币使用安全性,巩固数字人民币的法律地位。
(二)数字人民币在农村应用场景有限,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率偏低
对农村居民来说,日常主要使用移动支付的场景是线下零售购物支付和线上网购支付。在一些数字人民币试点省(市),农村地区交通出行、餐饮消费、生活缴费等生活场景还未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渠道,农村地区数字人民币使用场景的拓展力度还有待增强,搭建完善的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仍需时日。另外,留守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比例并不高,这也可能成为制约数字人民币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的另一个因素。农村老年居民对智能手机的功能需求相对简单,能够实现日常通信和带有一定的娱乐功能即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研究报告2021》,50 岁以上农民占不使用智能手机群体的97.05%,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者占仅用手机接打电话群体的90.19%,留守群体特别是老龄群体对手机功能的适应能力不足,较少接触到数字化金融工具。
(三)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存在,农村居民接受数字人民币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3.81%,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7.72%。这部分群体总体受教育水平较低,难以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或对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感兴趣,城乡之间以及不同农村居民群体之间均存在“数字鸿沟”。第5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非网民以农村地区为主,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55.2%,高于全国农村人口比例19.9 个百分点,因为不懂电脑、网络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58.2%,因为不懂拼音等受文化程度限制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26.7%,因为年龄太大或太小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23.8%,因为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3.6%。
农村居民对现金交易和电子支付的使用习惯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接受数字人民币需要一个过程。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现金结算方式仍然根深蒂固,普遍认为只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看得见、摸得着现金,心里才踏实,而刷卡、转账、刷手机等无影无形的非现金结算方式让他们心里没底(业鹏涛,2016)。农村地区收单侧商户接受数字人民币软硬件设备改造的意愿也不一定强烈。使用数字人民币收款需要对POS 机等硬件设备以及软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这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农村小商户不一定愿意投入资金来改造收款所使用的软硬件设备。
(四)农村金融机构拓展数字人民币业务动力不足,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主体主要是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一部分农村地区还有邮储银行网点。这些机构主要为农村地区提供最基础的存、贷、汇服务。如果要在农村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业务,就必须要上述银行机构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目前,除了以大型银行机构为主体的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其他的农村中小银行都属于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的2.5 层。对2.5 层的中小银行机构来说,客户兑换数字人民币就相当于存款的流失。虽然监管部门已经取消了“存贷比”监管指标,但是对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来说,仍离不开“存款立行”。因此,农村地区的中小银行机构拓展数字人民币业务的内在驱动力不强,这将影响数字人民币在农村地区使用。
从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条件来看,网络、数字化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当前农村网络速度和入户通达率、农业集中生产区域的5G 网络覆盖方面还有较大需求缺口(常力强,2022),县域、乡村经济数字化发展存在短板(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研究报告2020,2022)。在西部偏远地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齐旭,2022),农业数字化仅为7.3%(刘元胜,2020)。农业数字产业化和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滞后,也是制约数字人民币在农业、农村应用的一个因素。
四、数字人民币赋能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
(一)完善数字人民币制度设计,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从上至下统筹做好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的整体规划,尽快完善数字人民币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一是加强数字金融与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衔接,推动数字人民币、数字经济与“三农”深度融合。结合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实际,构建跨部门的数字人民币推广协调机制和成本费用分担机制,把数字人民币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纳入各地数字乡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并实施。二是强化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尊重不同区域农业、农村特点及信息化、技术化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分类别、分阶段推进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人民币在乡村推广应用创造条件。三是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创新生态圈,加强乡村振兴应用场景研究和拓展。各试点地区要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合作,支持、配合数字货币研究所结合各地乡村振兴实际,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研究,制定实施场景拓展方案。各地区要鼓励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设立数字人民币应用实验室、创新中心,对有利于数字人民币赋能乡村振兴且对乡村振兴产生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应用研究项目,可以从政府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等引导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给予激励。
(二)合理选择数字人民币试点区域和场景,以点带面拓宽数字人民币在乡村的应用范围
在数字人民币全面推广普及之前,要科学组织开展试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一是重点打造数字人民币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各试点地区可选择若干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和村,打造数字人民币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在乡村旅游景区,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到景区门票、民宿消费等场景。在村级金融服务站增加数字人民币收款功能,引导村民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鼓励使用数字人民币在乡村农贸市场、超市、小吃店、农资农具店等场所进行消费。二是在乡村智慧政务、智慧文旅、智慧出行、智慧校园、智慧消费、智慧社区医疗等民生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例如,在智慧政务场景,探索数字人民币和智能合约在惠农补贴、农民工工资发放等领域的应用;在智慧校园场景,开通数字人民币缴纳农村中小学学费渠道。通过对一个时期的试点经验总结,全面、深入了解农村居民对数字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下一步数字人民币在更大范围推广做好铺垫。
(三)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农村居民接受、认可、使用数字人民币作为支付工具
逐步引导改变农村支付习惯,鼓励农村居民接受多样化的支付工具,促进数字人民币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一是针对农村居民消费,可以采用以数字人民币向农村特定群体发放消费券的方式,以及组织商户与银行联动,通过赠送生活用品、支付返利等方式,开展数字人民币支付推广活动,鼓励农村居民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二是针对农村商户,可以采取由商业银行或者政府适当补助的方式,支持中小商户升级智能受理终端,开通小额充值服务,定期开展消费返利活动,不断丰富消费场景,吸引更多农村商户和居民使用数字人民币。三是鼓励和支持农村企业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工资薪酬,对升级改造支付设备和系统、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的农村企业,政府部门可以给予一次性升级改造费用的资金补贴。
(四)以农业农村重点人群和市场主体为拓展对象,加大数字人民币推广力度
一是加大数字人民币推广、普及力度。发挥村两委、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积极宣传和普及数字人民币知识和使用操作知识,在村委、农村银行机构网点电子屏循环播放数字人民币知识普及和使用操作视频。二是以重点人群为突破口,推广数字人民币在乡村的使用。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实施成效不断凸显,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新农人”纷纷返乡创业,逐渐成为“三农”生力军。要以“新农人”、村干部和农村企业为重点群体,推广使用数字人民币,形成以点带面、关键节点带动全盘的普及模式。三是支持中小银行在农村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业务。各地政府、监管部门要协调调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的积极性,依托点多面广、人员熟悉的优势,宣传、普及数字人民币支付便捷、安全可靠等金融知识。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在农村地区每办理一个数字人民币对公账户,政府有关部门可给予相应的手续费补贴,每推广一个数字人民币软、硬钱包,可给予相应的成本补贴,发挥政府部门和银行系统的协同优势,加快数字人民币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