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人像一瞥史前石家河文化之光
2023-02-18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扶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关于“玉人”的诗词歌赋,从古至今数不胜数,“玉人”也由此成为浪漫、美丽的代名词。而在湖北省博物馆,你也能不期然遇到一位特别的“玉人”,不光威严而且神秘,堪称中国老祖宗级别的“玉人”之一。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石家河玉人像,也是湖北省博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石家河玉人像出土于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文化遗址,距今4200至4000年。玉人像为长方形片状,表面呈淡黄色,反面光平,身高不足2厘米,迷你却极为精致。其面庞写实,纵目、宽鼻、口扁方微闭,使用了圆雕、透雕、减地阳刻、浅浮雕线刻等工艺,展现了古人高超的琢玉技艺,被誉为石家河玉器的典型代表。小巧的玉人像,背后折射的是悠久璀璨的石家河文化。
考古发现长江中游最大史前遗址
出土石家河玉人像的天门石家河遗址,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跨度为距今5900年至3800年,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群。该遗址是1954年冬当地修建石龙过江水库干渠时发现的。
正式的田野考古于1955年开始。经几个月连续工作,考古工作队发掘了罗家柏岭、杨家湾、石板冲和三房湾四处遗址,初步认定石家河一带古代遗址分布密集,遗存堆积丰厚,是一处大型群落性遗址。
石家河玉人像就是在罗家柏岭遗址上发掘出土的。包括玉人像在内共出土44件玉器,其中有11件人头像、10件管状饰、7件玉蝉、5件玉璧、1件虎形饰、1件玉凤,以及数件其他玉器碎片。
惊喜不止于此。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北京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市博物馆联合组建石家河考古队,重启石家河遗址考古调查,发掘出谭家岭、土城、邓家湾、肖家屋脊等遗址,并由此摸清,这是一片以石家河古城为中心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群,遂将其定名为“石家河文化”。
此次在肖家屋脊发掘出土玉器157件,包括精美的玉龙,虎头、玉蝉、人头像、鹰等。
2015年在谭家岭最新发现的玉器则代表了石家河文化玉器发展的最高水平,本次共出土40多件玉器,包括国宝级的玉面神人像、玉虎、虎座双鹰等精美玉器。这些玉器的发掘大大冲击了学者们构建的古玉认知体系。它们造型别致、生动逼真,被专家认为代表了当时中国乃至东亚琢玉技艺最高水平,改写了中国玉文化的历史。
以石家河玉人像为开端的石家河遗址出土玉器有一个共同点——“小而美”。“石家河文化玉器,标志着一个史前玉作的巅峰,代表了一个中国玉文化发展空前绝后的时空坐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如是说。
玉人像背后的信仰崇拜
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玉人雕像尤为珍贵,因为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雕刻史上,至今只发现极少数的作品是表现人物的。这些玉人雕像大多为写实的正面像,个别为侧面像。除少数圆雕作品,正面像多数呈扁平长方形,其共同特点为方脸、橄榄眼、鹰钩大鼻。
考古界普遍认为,这些玉人雕像应是当地的“神族”或巫师,以及一些与自然结合的神权人物的形象。在分享为何选择其中的石家河玉人像作为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时,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就分享了自己的推测,“他可能是我们的一个祖先的形象,或者说当时的一个统治者的形象。”也有学者提出“这种人面并非某一时期及某一地点个别人物(如首长、巫师)的造型,而是石家河文化居民及其后裔长期信奉的神祉或祖先崇拜偶像”。
这些玉人雕像上多有小孔。其中一些玉人雕像普遍耳下带环,环内穿孔。另一些以石家河玉人像为代表的玉人雕像,耳下环内虽未穿孔,但颈下有长方形座,上下贯穿一孔。这些孔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孟华平曾经长年参与石家河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他认为,小孔既可与衣服缀合作衣饰,也可作头饰之物。“先民们在祭祀时,常常把玉器头像当作神灵形象来崇拜。专职的巫师将这些玉器缀缝或者镶嵌在法衣上,祭祀时巫師穿上法衣、舞起法具,以期通过这些神灵和神灵沟通天地人神的关系。由此,我们既叹服于远古匠人手工技艺的精湛精细和玉制器皿的精致精美,更折服于远古先民对天地人神关系的哲学理解与艺术表达。”
或影响三星堆文明
石家河出土玉人雕像其独特的五官造型,与三星堆文物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眼睛的形状、突出的鼻子、两边耳朵的耳垂上都有洞。它们的用途也都是用于祭祀。据此,有考古学家认为,三星堆文物的器物特征或受石家河文化影响。
考古发现,石家河文化玉器分布于湖北天门肖家屋脊、钟祥六合、郧县青龙泉、湖南澧县孙家岗等墓葬遗址,安徽、河南、陕西等地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中也有少数,这说明石家河文化在当时已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创造石家河文化的古代居民是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尹弘兵指出,远古时期,荆楚地区的古代居民是苗蛮集团,又称三苗或有苗。古三苗的年代,大致与尧、舜、禹相当,居地大体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其区域基本与考古学上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分布范围相当,因此一般认为石家河文化即是古三苗所创造的文化遗存。
由出土陶器的组合、花纹等特征推测,石家河文化发展后期受到了河南龙山文化的影响。而这一时期对应的正是文献记载的尧舜禹征伐三苗的时代,所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建业提出,石家河文化的衰落和消亡,大约与中原文明“禹征三苗”的冲击有关。
在这之后,后石家河文化就开始与周边文化互相交融影响。古蜀青铜文明在许多方面都打下了石家河文化的烙印,极可能就是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之间多层次的文化互动结果。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静静躺在湖北省博的石家河玉人像,是石家河文化的诉说人。而围绕石家河遗址,最新的考古还在继续,试图深入发掘、多维度揭示“早期中国”的文明基因。
责编: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