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风口下宁波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2023-02-18杨悦
■杨悦
随着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目标的提出,加速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成为宁波市“十四五”期间需要翻越的一座高山。基于前期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经验,在数字化经济时代,宁波市需进一步运用新技术、新思维,用新模式建设新农村,打造省级新农村示范区。
宁波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模式分析
纵观宁波市新农村建设情况,其成功的建设案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型新农村建设,二是股改后集体经济致富型新农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型新农村建设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高,主要是根据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象山县墙头镇方家岙村依山傍水,其凭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各村庄中享誉盛名。慈溪市周巷镇万安庄村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兴建村庄绿化,将农村改造成了如小区般整洁的居住环境。而股改后集体经济致富型新农村建设主要是通过拆迁安置的方式或者农民集体集资投资的方式进行致富。如海曙粮丰村村民们集资投资了嘉和大酒店; 宁波西郊的后孙村则因拆迁住进了“澄波华庭”。这两种新农村建设模式也是目前很多省市所采用的模式,主要遵循了因地制宜、成效速现的建设原则。
(二)新农村建设效果分析
在宁波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民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因农村改造带来的补偿款让很多村民都变得暂时富裕,但耕地的征收使很多村民失去了生存之本,需要重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对村民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依赖拆迁安置途径的新农村建设一路对标城市建设,而漠视“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之美,让很多村庄趋于同质化,甚至“被迫”融入城市。农村在逐渐消失,民风在逐渐被淡忘。以生态文明建设闻名的新农村建设也仅仅只是整治了以往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问题,并未真正引领村民走向致富之路。村民的物质富裕是基础,精神富裕是动力,只有“授之以渔”的方法才能实现长效的经济自由,也才能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和追求。而目前的宁波市新农村建设效果在物质富裕方面初见成效,但距离城乡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仍较远。
宁波新农村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宁波新农村的建设一般都从绿化环境,改善交通开始,多采用“授之于鱼”的方式方法,而对“捕鱼”的经验传授却是缺乏的。宁波在10 多年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虽打造了数个网红村,如宁波奉化滕头村、鄞州湾底村等富贵村闻名全市,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仍存在较多农村等待创新性改造,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普及化。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就目前新农村建设现状来看,宁波市也存在较多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片区化发展导致新农村建设不平衡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农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为了较快地解决贫困村问题,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土地征收和拆迁安置。这一操作模式往往需要引入社会第三方投资,且每年的改造也需耗费政府大量的预算。因此,宁波市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往往是片区化改造和发展,各地的新农村建设程度非常不平衡,农村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时间差。根本原因是宁波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忽视从农村自身发展潜力因素进行探索,研究出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内生机制。大多数农村都有着自身的特色,可以通过相关政策扶持农村开发,实现“千村千面”式发展。
(二)未积极开发农村商业化资源
农村作为众多文化的软着陆地,在经历历史沉淀后,形成了各种饮食文化、思想文化、习俗文化。在宁波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就文化资源的挖掘来看,宁波各地过度重视思想文化的商业化,如将农村打造成名人故居等旅游胜地,对于手工艺出色、小吃起源地等拥有一定历史特色的农村并未积极进行相关文化资源的商业化开发。这导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着“农村形态”的消失,相关习俗文化会逐渐淡化或者剥离,甚至被同化。长此以往,新农村的该种开发模式并不利于宁波市相关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三)新农村建设缺乏宁波特色
相对于城市的高楼大厦,农村的低矮房屋,环山绕水却别有诗境。这些生态资源是大自然赋予的,若一概进行拆迁安置般的城镇化建设,便会会失去原有的生态平衡,消灭了自然的多样化。宁波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其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风俗人情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农村作为这些资源的拥有者,其在建设过程中的可塑性非常强,但在实际开发建设过程中,却无法在新农村中看到宁波独特的身影,仍存在着其他省市也存在的“千村一面”问题。农村并不是落后的象征,其是历史的积淀,积极开发农村的地域特色,并加以改造,农村也可以成为一市之光。
新媒体赋能宁波新农村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依托海洋资源,打造生态化新农村
宁波市是一个临海而兴的城市,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宁波创造了巨大的财富,2019年省政府批复了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海洋资源作为宁波的特色资源,其在宁波新农村建设中又该如何发挥起作用呢?所谓的海洋资源不仅包括海洋自然资源,还包括海洋文化资源等。临海而建的村庄往往拥有着依海而生的本领,对于这类村庄,首先应完善基础交通建设,让村庄和外界能便利相通; 其次应积极引入制造加工业赋能农业,鼓励村民采用合作社的方式对捕捞的海鲜进行加工,而后通过新媒体短视频广告宣传或者直播等方式进行宣传,提高海洋商品的经济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最后,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同时对农村内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这对生态化新农村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在交通便利的情况下可以吸引大批游客。在依托海洋资源进行生态化新农村建设时,可以以宁波香山大沙村为示范村,利用新媒体对大沙村的变化进行传播,并打造多个类似新农村群体,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沿海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二)专攻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型新农村
所谓特色文化,不仅包括已享誉盛名的名人文化,名景文化,更包含具有悠久历史,但不为人知的特色文化。宁波风景优美,拥有上千座山,而在大山深处,不乏破败村庄。而一般深山之处的农村往往居住的是孤寡老人,因为长期群居,便形成了特有的生活习俗,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村落中的祠堂。对于深山处的农村,征收不仅会让守护村庄一辈子的老人失去安逸的居所,而且征收后的土地建设也难以与城市接轨,会耗用大量财政资金。因此,对于该类村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何不赋予村庄独特的文化内涵,将其进行修建,打造成大山深处的文化新村,通过新媒体传播,吸引更多的游人来此。此外,结合近年来很多美食主播都偏好走进大山进行烹饪直播,因此,宁波深山的村庄也可以改造成直播村,以此来建设泛娱乐文化新农村,打造成具有特色主题的新农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很多省市都喜欢将农村跟已闻名的文化进行关联,从而迅速打造文化之村,但是,这类农村必须占据地理优势和历史优势,相对而言,不具有这些优势的农村占着很大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村庄活起来,建设者需要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定位,挖掘并包装其文化内涵,以此推进文化型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征收农村土地,拆迁安置的“速度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成为了很多省市的选择,且在实践中也是屡试不爽。然而,对于拆迁后的新农村而言,当村民搬迁至新小区后,却存在小区人口老龄化严重,村民素质有待提高,住户间矛盾加剧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住进小区后,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进一步拉近,而习惯农村大面积占地生活的村民们,对于公共场地的共享意识不足,导致各种“私有化”现象横生。此外,即使农村拆迁,这并未改变年轻人在外谋生的现状,因此农村的人口老龄化便迁移到了城区的人口老龄化。为了破解这一问题,该类新农村必须加大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力度,让更多的村民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道德文化宣传和学习,加入到自我行为监督中来,逐渐形成小区和谐生活的氛围。此外,在积极采用农村股份制管理办法的同时,改造后的新农村应将投资项目向村民进行招标,让更多的年轻村民看到新农村的发展潜力,吸引其返乡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