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魔方”工程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基于“四个课堂”视角

2023-02-18章雁峰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魔方第二课堂思政

章雁峰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表明,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达到全方位覆盖的效果。但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课程思政建设存在“孤岛化”现象,大多数高职院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只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往往忽视了第二课堂(课外教学)、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和第四课堂(网络教育)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文章立足浙江省教育厅提出的“教育魔方”工程建设,提出“四个课堂”协同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文献综述

(一)“教育魔方”概述

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印发的《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2021年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要点》文件中指出,浙江省将要建设“教育魔方”工程。“教育魔方”遵循“构建1个主体单元—完善3大支撑体系—提升6项关键能力—创新X个场景应用”的路径。高职院校应明确推进“教育魔方”工程建设的四大任务,即发展融合高效的教育行业新基建、打造以人为核心的数字学习新模式、构建数智驱动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用新生态[1]。

“教育魔方”概念的提出为高职院校新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与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教育魔方”工程建设助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将是实现课程思政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四个课堂”研究现状

关于“四个课堂”,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探讨。李洁构建了第一、第二课堂协同发展的育人模式[2];陈磊讨论了第二课堂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3];李羽佳探索了高职院校第三课堂建设[4];罗声平等人认为,第四课堂是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空间[5]。

从“四个课堂”协同发展角度,罗强认为第一课堂重在专业知识获取,第二课堂重在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第三课堂重在学生的价值提升[6];郑文亚等人建立“三课堂联动”实践体系,优化第一课堂教学实践,强化第二课堂课外教学,拓展第三课堂实践教学[7];姚光庆等人认为第四课堂是对线下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8]。综上所述,“四个课堂”协同发展可以拓展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的新空间。

(三)课程思政和“四个课堂”的关系

章雁峰等人认为,目前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基于“四个课堂”联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高职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职学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9];李珂认为,通过“四个课堂”协同发展可以培养学生诚信品格和终身学习的素养[10]。日孜完古丽认为,当前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模式缺少协同性和系统性,不利于高职人才培养[11]。由此可知,“四个课堂”协同发展可以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提升。

文章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教育魔方”工程建设背景下“四个课堂”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同时,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指标体系,探索适合信息化发展的教学方式,提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的对策和建议,为国内其他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课题组邀请浙江省8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方面的专家,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并根据指标体系设计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问卷。通过预调研高职院校大一、大二30名在校学生来调整和优化调查问卷。最终确定了4个观测变量,即第一课堂(理论课堂)、第二课堂(课外教学)、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和第四课堂(网络教育)。见表1。

表1 高职院校“四个课堂”课程思政观测变量

结合前期对高职院校的调研,文章讨论第一课堂(理论课堂)、第二课堂(课外教学)、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和第四课堂(网络教育)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影响,假设如下。

1.第一课堂(理论课堂)

第一课堂即课程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将党的方针政策入脑入心,推动“三进”(思政元素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实现。因此,文章做出如下假设。

H1:第一课堂(理论课堂)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第一课堂(理论课堂)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第二课堂(课外教学)

第二课堂即课外教学。高职院校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社团活动、党团活动、技能竞赛、文化大讲堂等,将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发挥第二课堂对课程思政的作用。因此,文章做出如下假设。

H3:第二课堂(课外教学)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第二课堂(课外教学)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第三课堂(社会实践)

第三课堂即社会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帮助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树立报效祖国的理念。第三课堂是课程思政进入社会实践的延伸。因此,文章做出如下假设。

H5: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6: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4.第四课堂(网络教育)

第四课堂即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有学习时间和地点不受约束等优势,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模式和新途径,是对线下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有效补充,为高职院校师生参与课程思政提供新的空间。因此,文章做出如下假设。

H7:第四课堂(网络教育)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8:第四课堂(网络教育)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调研表明,第一课堂(理论课堂)、第二课堂(课外教学)、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和第四课堂(网络教育)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同时,这几个因素也会通过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来间接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因此,学生学习主动性可以作为一个中介变量。

(二)调查实施

文章选择高职院校大一、大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9月共发放问卷406份,回收问卷320份,经过人工排查,在排除无效问卷之后,最终符合要求的问卷数量为299份,有效率为93.7%。其中,大一、大二学生的问卷数量分别为189份和110份,占比分别为63.2%和36.8%。

三、信度与效度检验

(一)信度分析

文章运用SPSS 22.0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课堂(理论课堂)、第二课堂(课外教学)、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和第四课堂(网络教育)的 α 系数分别为0.828、0.813、0.824、0.781,各个外生潜变量均大于0.7,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二)效度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检验该模型的效度,得到KMO值为0.859,显著性概率Sig.=0.000,说明其中的各项都是两两相关,调查问卷设计合理,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均大于0.5,达到显著性水平,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三)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根据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结果来看,量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量表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基于前面的分析,文章将样本导入AMOS 21.0,得出课程思政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如图1所示。

首先,从图1和表2可以发现,外生潜变量对教学效果的 影 响 路 径 的 系 数 如 下 ,δ1(0.084)、δ2(0.233)、δ3(0.108)、δ4(0.388)、δ5(0.331),T值 均大于1.96,研究假设H1、H3、H5、H7、H9通过,说明第一课堂(理论课堂)、第二课堂(课外教学)、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第四课堂(网络教育)和学生学习主动性对教学效果产生显著影响。第四课堂(网络教育)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检验的结果显示,各外生潜变量对中介变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 σ1(0.161)、σ2(0.128)、σ3(0.095)、σ4(0.123)4个路径的标准因子载荷均大于0.6,T值均大于1.96,显著性水平在0.05显著相关,即第一课堂(理论课堂)、第二课堂(课外教学)、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和第四课堂(网络教育)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第一课堂(理论课堂)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影响最为显著。

表2 路径系数及相关假设

图1 课程思政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图

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分析

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所有的假设都得到支持,能较好地反映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12]。基于以上结论,文章针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以第四课堂(网络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大数据仓——完善课程体系

由表2可知,第四课堂(网络教育)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影响最大。随着教育大数据的发展,网络教学资源不应仅停留在单纯的视频和教学资源上,更应该挖掘大数据在教学中的潜力。浙江省提出的“教育魔方”工程建设要求中明确指出,面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基于数据空间与数据管道的教育大数据仓,以教育数据充分共享促进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13]。基于此理念,高职院校应把握价值引导教学的宗旨,利用网络调查问卷、学生行为动态测量等技术手段,搜集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期望与看法,持续观测数据反映出的学生学习状况、思想动态、职业需求和心理健康,并尝试建立与课程相对应的教育大数据仓。通过网络大数据,教师可以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元素和职业价值观标准嵌入到具体章节、具体内容中,为高职院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认知与提升。

(二)探索以第二课堂(课外教学)为推手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用新生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教育魔方”工程建设要求推动教育协同从“有界”到“无界”的转变,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用新生态。高职院校组织的各类课后主题活动应借助开放、交互、灵活、融合的“智慧环境”,人性化的“虚拟教室”,探索“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育新模式,突出政治方向,提升思想高度,增强启发功能,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时空界限,尝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用新生态[14]。高职院校也可以以实践教学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模式,在巩固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并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以跨境电商专业为例,教师把课上教育延伸到课下,组织学生参观跨境企业,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同时,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全体学生线上竞赛选拔活动,给予成绩好的学生以奖励。总之,在“教育魔方”工程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尝试构建适合本校课程思政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用新生态,接纳各种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呈现立体、动态、整合的发展趋势,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发学生课程思政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全过程的课程思政育人。

(三)打造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数字云空间——推动学生学习热情

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显著的影响。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第三课堂(社会实践)成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可忽视的因素。“教育魔方”工程建设要求推动各类平台入口有机整合,因此,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利用好假期时间,安排学生到跨境电商企业进行实习、见习,同时,构建整合各资源平台辐射各行业、各领域的数字学习生态链,完善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养体系。

(四)将课程思政融入第一课堂(理论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

课程思政和“教育魔方”工程建设融入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教学,作为跨境电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修订、教材和课件编写的重要参考,贯穿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通过“教育魔方”工程建设的成果创新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跨境电商专业可以组织开展“跨境电商出海大讲堂”“跨境电商政策法规大讲堂”等系列讲座,深入开展“跨境电商筑梦之旅”“跨境电商师生大实践”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在“教育魔方”工程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打造课程思政互动数字云空间: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中要依照关键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挖掘隐含的思政元素,如全球化教育、吃苦耐劳教育等,构建集资源、教学、学习、实习、实践于一体的,以“隐性知识”为重点的课程思政网络教育教学平台,整体以课程思政思维为导向,呈现出“五维交叉、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思维网络(图2)。学生通过假期企业的实习、见习,以“自我实现、身心健康、人际关系、追求新意”四大核心职业价值观为导向,结合课程六大方面专业知识和六项专业技能,实现与四种思政元素的纵向衔接与深度融合。学生通过参与假期实践,完成实习报告,内化课程思政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图2 “五维交叉、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思维网络图

猜你喜欢

魔方第二课堂思政
发明魔方的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魔方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