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3-02-17李洁明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实践路径课程思政

李洁明

摘 要:教师队伍建设是加强课程思政的关键,加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职业能力提升是适应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由之路。基于民办高校教师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的不足和问题展开研究,旨在为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实践参照,提高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

关键词:教师;课程思政;职业发展;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2.021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发展问题备受关注。“新时代高教40条”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成长成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的精心培育,课程思政背景下对实教者进行再教育再提升对于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1 加强民办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必要性

1.1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在课程思政方面先天的不足

民办高校(包含独立学院)一般都没有较为深厚的办学底蕴和历史积淀,在学风、制度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待完善和提升的空间,加之自身特殊的办学性质和有限的财力,一般很难聘请到高水平的师资。师资的来源大多来源于高校刚毕业的研究生,自身培养的师资成长较慢,职称偏低。虽然很多民办高校也在积极制定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提升的制度,但往往收效甚微,辛苦付出培养出来的博士最后都外流到其他公办高校。师资队伍流动性大,归属感不强,社会阅历浅,职称结构不合理成为民办高校的一大特点。

就立德树人的育人角度而言,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高校担负的使命是相同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此方面的要求也并无区别化的差异,但由于两类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办学机制和经费来源的不同,大思政格局下师资建设的经费投入、人员配置、机构设置和培训方面却有相当大的差异。在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方面,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存在较大差距,也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1.2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立德树人的时代之需

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我国既面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艰巨任务,又面临人口老龄化,科技创新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的困扰;国际体系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随着世情、国情、社情的深刻变化,讲好故事并非易事。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缺一不可。大变局要求大思政,大思政呼唤“大先生”。习近平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开展好课程思政需要锻造大先生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显然民办高校目前的师资状况离“大先生”的距离还有很大差距,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成为民办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之举。

2 民办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实施的困境

2.1 教师理论功底欠佳,价值引领乏力

“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理念,课程思政具有政治与学术的双重属性。从政治属性上讲,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能从专业视角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对其人格、品行和价值观的塑造。从专业属性来讲,每一门课程都是专门、系统的学问,具有很强的学术属性,要在精通专业的基础上完成育才的使命。课程思政是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思政教育只有和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才会有生机和活力。

入脑入心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前提是要学生懂理论,信理论,既而引导学生弄懂用理论解决并回应现实问题的学理逻辑。可感知、丰富、真实的生活世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居所”,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真实根基。教师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是很难从现实入局,深度解读世界大势,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大先生”的。

民办高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在课程思政的胜任力方面就表现得差强人意。相当部分教师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薄弱,人文社科知识匮乏,学科视野狭窄等方面。由于教师理论功底不足,授课中难以从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对现实问题做出系统全面地阐释解读,或回避热点,避重就轻,或理论对现实解读浅尝辄止,理论和现实相脱节,思政课程讲授缺乏学术味,理论阐释现实问题乏力。专业课程因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社科视野狭窄问题,存在思政意识不足,素材匮乏,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课程讲授缺乏思政味,价值引领成了材料的堆砌和拼接,违背了课程思政的初衷。

2.2 教学理念滞后,教改创新不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做好课程思政的前提和基础。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等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突出了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和以生为本的主体性特征和要求。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授课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是仍有相当部分教师为旧的观念习惯所束缚,灌输大于启发,忽视学习主体能动性发挥的现象在大学课堂上仍然屡见不鲜。课题研究团队对陕西省民办高校的一項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当前课程思政教育并不是很满意,68.12%的学生将其归因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硬添加,50.17%的将其归结为授课方式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课程思政能力和素养不足,课程黏合度不高

课程思政实效性不高除了体制机制的外在因素外,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很多教师对课程思政和教育教学规律没有系统认知,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不足,最终表现为育人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态度积极,却不懂得教改背景下的教育规律,不能正确处理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关系,忽视课程本身的建设,刻意追求思政教育,结果不仅没有改变“两张皮”的问题,反而让人有一种矫揉造作之感,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的授课效果。甚而由于教师政治素养问题,存在专业课与思政课“逆向逆行唱反调”的不良行为。思政课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在课程思政中的正确定位和成长方向,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示范引领不足。如此种种,归根结底还是教师职业成长自觉意识不足,职业素养不足的一种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课程思政意识和行为的制约。要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首要之任务是要做好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和引导,做足素养提升,从内在意识的激发和外在环境的营造方面构建全方位的成长机制。

业界学者对此也开展过相关的研究,杨建超从协同育人的视角对课程思政进行了理性审视,提出专业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不足,人文学识狭窄,难以有效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方洲、王玉珏提出“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的必要性,认为高校教师作为“社会引领者”与“被动适应者”存在角色冲突,应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化“被动”为“主动”,进行角色重构。

3 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职业发展的实践路径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基于新时代课程思政的新要求,结合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的教育实践,谈谈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实践路径。

3.1 做好顶层设计,促进教育改革理念革新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人才培养要弄清的首要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和做好课程思政的总要求”。启示我们要不断深化“三全育人”教育改革,在育人的高度、力度、效度上下功夫,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顶层设计是抓好“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纲领,组织领导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保障。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立德树人教育改革给予了高度关注。为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使各类课程有效贯彻价值引領、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2020年7月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发布了《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第九届教育教学工作大会,苏永乐院长做了题为“认真贯彻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工作报告,系统回顾了学校在开展“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方面的工作经验,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评价体系和治理体系等方面的变革展望,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学校开展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发展要求,要求各部门对标开展全面自省自检。本次会议对于凝聚教育改革共识,更新教育改革思想,推进教育改革步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2 重视党建,保障立德树人政治方向

良好的政治素养是教师做好课程思政的基本前提,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政治保障。政治素养包括教师的政治立场、政治理论基础和政治思辨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以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价值所归。课程思政背景下,无论思政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己任,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夯实政治定力。面对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利诱和融媒体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价值纷扰,教师需要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信仰,增强看齐意识。

首先,要抓好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优化组织建构。把支部建在连上是党领导人民军队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加强党的统一领导的组织保障。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科学有序的组织保障。可以借鉴党的军队建设的经验,建立教学行政单位和教师党支部相统一的组织模式,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各部门领导可以根据本部门教师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师党员的培训活动,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其次,加强基层教师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优化教师党员队伍结构,遴选责任心强,思想政治觉悟高,群众基础好的教师党员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先进教师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党员的评议监督,抓好党员教育活动的组织落实。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四史教育纳入党员政治学习计划,通过报告会、主题沙龙、红色观影、社会实践和线上红色主题教育等形式,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增强政治敏感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守住为社会主义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明辨是非,释疑解惑,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3.3 优化师德建设机制,做好教师职业道德提升

加强师德教育,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做好课程思政的必备因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指出:“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角色决定了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校要从立德树人以及国家发展战略角度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建立健全师德建设机制,建立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教研室、工会小组的积极性和团结协作意识,明确师德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建设内容。完善师德建设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将师德建设植入课程评价,年终考评,个人评优和职称评审当中,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发挥制度育人优势。坚持师德建设问题导向,及时整改,防微杜渐。通过开展最美教师评选表彰,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加大师德政策和典型案例舆论宣传,扩大师德教育影响力和渗透力。借助校园积极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营造和实践育人载体搭建,激发教师道德自律意识,实现他律和自律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4 学者助阵,加强学术能力培养

以科研促建设是促进教师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坚持实教者先受教育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学校通过三级建制二级管理的机构改革,让有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兼任院长或系主任的方式,夯实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在教师学术能力发展和思想引领方面的“传、帮、带”责任,采取点面结合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课程思政实施以来,学者带头,科研助阵课程思政的学风日益形成。学校通过搭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专项课题研究平台,引导教师自觉树立问题意识,激发学术研究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上述努力,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理念认识进一步加深,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5 抓好师资培训,提升课程思政能力

坚持思政一盘棋的建设思路,搭建学习共同体建设平台,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针对同一归属单位不同系列的教师,加强集体备课制度的执行力度,让学科相同或相近的教师一起进行专题学习,集体备课和经验交流,开拓教师思政育人的思路和途径。通过研究团队和学业导师制等形式,打通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学科壁垒,建立融合机制,打造互助共荣,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建立师资职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通过内育外培方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资源助力教师成长。校内通过开展教师讲课比赛、教学观摩、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评选等活动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外培方面坚持教师骨干优先,以点带面,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全面提升。

4 结论

大思政格局下要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前瞻意识,善抓主要矛盾和重点任务,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做好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国纪平.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N].人民日报,20190925(01).

[2]张智.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度”[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3739.

[3]李玉兰.思政课如何锻造“大先生”[N].人民日报,20211228(14).

[4]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0103(2).

[5]孟庆楠,郑君.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课程转化:价值、目标与路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39143.

[6]朱孔军.回归“生活世界”:让思政教育“活”起来[N].光明日报,20170713(14).

[7]杨建超.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理性审视[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6):121128.

[8]方洲,王玉珏.“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J].教师教育学报,2019,6(03):3744.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实践路径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