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社会治理背景下廉政档案信息化建设探究

2023-02-17宋珊王颖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廉政纪检监察档案管理

宋珊 王颖

摘 要: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突破廉政档案管理固有的思路和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探寻廉政档案管理的优化路径,不断提升廉政档案建设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是当前纪检监察机构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反腐败和廉政风险防控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

關键词:新时代;廉政档案;信息化;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2.0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社会治理的概念,社会治理主要倡导“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要求充分发挥各类社会治理主体的协同,从而妥善处理和解决公共事务中所出现的社会问题。在国家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纪检监察机关责任重大,必须紧跟社会治理的前进脚步,牢固治理理念的核心思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廉政档案管理现代化,从而提升廉政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机构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

1 新时代廉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是新形势下纪检监察部门的新任务

在新形势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央纪委要求从各方面提高工作质量,明确政治站位、扩展视野格局、提高创新能力,对纪检监察工作负有责任心、使命感,为反腐败斗争做出贡献。廉政档案对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执纪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档案中记载的信息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这些机密信息可以作为处置违纪违法案件的原始记录和依据,如何保管好、利用好档案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共同难题。廉政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档案工作提质、增效,提高廉政档案管理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在保证档案内容完整、存储安全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为纪检监察工作服务。

1.2 是大数据化背景下监督工作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各纪委监委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将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与监督工作相结合,力图建设大数据监督平台。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后形成直观数据结果,在此基础上多部门共同合作,实现对领导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的主动监督、精准监督,目的在于压实监督责任、实现监督全覆盖,为反腐败建设增加一道防腐墙。

1.3 是廉政风险动态防控需求的有力支撑

传统纸质档案信息采集与更新工作繁琐,导致其档案管理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纪检监察工作的动态更新需求。以互联网的特征与优势打造一种新型档案管理模式,可以随时随地的收集领导干部信息,提高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在违法违纪案件处置过程中,廉政档案是纪检监察部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参考,对廉政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能够使纪检监察机关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实际情况,从而对政治生态进行科学研判,有效地降低了廉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度和难度。因此,纪检监察部门需要进一步推进廉政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廉政档案管理效率和应用价值。

2 廉政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缺陷

2.1 管理模式落后

廉政档案管理工作非常复杂且繁琐,很多单位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资源,仍然采用以纸质版档案为主的档案管理模式,这不仅加大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会影响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另外,尽管大部分单位已经拥有信息化办公的基础设备,可以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但是由于功能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并未完全实现档案的应用价值,导致廉政档案信息化落于形式,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优势,由此来看廉政档案信息化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

2.2 内容不够完整

目前廉政档案主要包含任职审批表、问题处置线索及处置结果和干部个人约谈记录三个方面的内容。对照《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中规定的内容,许多单位未将部分相关内容纳入廉政档案,如人事档案情况、干部监督情况、个人事项申报及受到处理情况、巡视审计等移交问题线索及处置情况、党风廉政意见回复情况等,导致廉政档案在内容全面性、完整性上尚有一定差距。

2.3 软、硬件配套措施不足

目前来看,部分纪检监察部门将纸质档案进行电子化处理后,仅将电子档案进行简易保存后随意放置在文件夹中,并未做好备份,而电脑一旦出现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问题就会导致数据发生损坏,造成重要信息的丢失。另外,大部分单位在具备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存在着网络服务体验差的问题,例如开放程度较低、检索功能障碍、互动体验差等缺陷,并没有充分发挥廉政档案信息化的价值。因此,在大力推进廉政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开放权限、检索与体验等问题。

2.4 缺乏档案信息公开的管理政策

廉政档案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预防腐败、加强廉政作风建设,这不仅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工作作风的监督,更是对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障,这就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对部分廉政档案信息进行公示公开,让社会公众能够参与监督。但是,因廉政档案中记录的信息政治要求高、保密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导致档案信息的公开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现实存在着诸多矛盾。例如,廉政档案中含有领导干部个人信息、相关业务信息等敏感内容,如果公开机制不恰当,就会引起个别人过度关注与解读、虚假炒作等问题,进而对社会稳定和政治生态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档案信息公开缺乏更加周密的管理政策与机制,包括档案信息公开内容的宽严度把握、范围、时间等方面,需要多部门合作共同解决。

3 融入治理理念,推进廉政档案信息化建设

在社会治理“共建共享共治”理论核心的影响下,强调多元化合作,而社会治理理念与档案资源建设的内在逻辑具有一致性。廉政档案信息化在构建过程中以档案为核心,此处的多元化不只是技术人员、社会公众、纪检监察人员等多元主体,更是廉政档案信息化各个功能的多元化整合。通过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突出数据的运用分析,从而解决传统纸质档案整理难、查询难、统计难、分析难的问题,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3.1 共建:收集并完善档案内容,建立个人廉政画像

首先,要确保廉政档案规定内容的完整性,建好领导干部个人的“项目明细账”,廉政档案实行一人一档、统一格式、统一标准。建档内容主要包括干部的任免情况、人事档案情况、问题线索和处置情况、党风廉政意见回复材料等五大方面,档案主体不仅仅是领导干部,更要将纪检监察干部纳入档案主体,做到有权必监督,防止灯下黑问题。对廉政档案信息进行逐项梳理归集,确保廉政档案反映的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真实完整,见档如见人,充当干部廉洁身份证的作用。其次,根据监督重点选好补充内容。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述责述廉、民主生活对照检查材料、个人工作约谈情况等内容加入到廉政档案中,综合分析领导干部廉洁情况,为及时发现犯罪苗头、做好事前监督提供重要依据。最后,通过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对分散的廉政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把干部廉政信息以图表、曲线等形式呈现出来,使廉政数据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确保个人廉政画像画准画实,如实客观反映干部个人“廉情”。

3.2 共治:优化整合档案信息化功能,成为廉情动态“记录仪”

(1)突出监督预警功能。在廉政档案系统中设置预警模块,包括问题线索处置预警、受处分(处理)预警。大数据平台通过定期采集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如实反映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包括干部个人财产、配偶收入等。同时,对情况异常或受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3次及以上的,系统会自动启动预警机制,相应纪检监察部门要对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比对,发现存在的风险点并及时提醒领导干部,对干部开展重点谈话和加强教育管理,并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进一步完善廉政档案系统预警机制,找准违纪违法案件的突破口,为掌握“树木”和“森林”的情况提供有力的支撑,以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

(2)健全安全保障功能。相对于传统纸质档案来说,电子档案虽拥有存储方便、记录形式多样、整理利用简单等优势,但也存在档案数据丢失、重要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因此健全安全保障功能、确保档案安全始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安全技术保障,避免电子档案系统遭受黑客攻击。在对廉政档案系统程序进行设计时,加强安全防护技术,注重应用电子签名、USB安全密钥等新技术对关键环节进行处理,保证归档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使得电子文件归档行为和数据均可追溯审计,从技术上有效规避网络安全风险。二是要及时做好廉政档案备份,保证档案保存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档案的存储工作是后续档案管理和使用的基础,为提高系统容错率,应对突发状况,可以通过设立多台存储设备或备用服务器同步更新存储等方式对电子档案及时备份,防止数据丢失。三是在人为操作方面严格控制访问权限。在权限分配时严格管控,可以根据部门特点、用户类型给予相关管理权限,避免因技术漏洞导致普通账户获取只有高级账户才能查到的机密信息,并通过设立相关程序实现对系统使用过程的全面監控,对修改、访问记录保存设立相关期限,最大程度的制止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泄露。

(3)加强动态更新功能。社会治理强调协同共治,协同共治必须要有互动,实现多系统连接、动态更新。廉政档案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干部各种信息动态更新,及时完善补充廉政档案,切实摸清干部“廉情”底数,成为掌握廉情动态的“记录仪”。通过在廉政档案系统预留端口等方式,逐步与领导干部管理系统、信访系统、案件监督管理系统连接,实现信息同步功能。例如,对近期存在岗位调整或职级晋升的,在廉政档案系统中更新或建立干部廉政档案;对个人重大事项发生变化的,除向组织部门报备外,将相关信息一键操作同步至廉政档案系统中;对收到信访举报的,将问题线索、立案审查、处置流程等重要信息及时录入至个人廉政档案。通过互联网技术不断丰富完善廉政档案系统,使其在数据共享、操作流程、自动更新等方面不断提升。

3.3 共享:提高档案应用价值,建立适当信息公开制度

(1)利用数据化储存平台,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目前许多档案馆已经建立了数字化储存平台,逐步实现档案数字化向档案数据化的延伸发展。纸质档案、图片档案通过数字化技术转变为电子档案储存在计算机数据库中,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科学统计,力图在存储功能上进一步扩展。比如,在检索流程中,不再使用传统的索引式,数据化的档案可以对全篇内容进行识别、分类、著录、标引等工作,形成完整的结构化数据,可以通过关键词对全文进行检索,帮助纪检监察部门人员及时、准确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在归档流程中,通过计算机数据化分析可以对档案全文内容进行分类归纳,提高廉政信息的归档速度,从根本上优化了廉政档案利用、管理和处理流程。

(2)利用网络平台,对部分信息进行公开。廉政档案必须保证其真实性才能发挥价值,但廉政档案中基础信息均由领导干部个人填报,对于领导干部本人的自觉性是一种考验。这种自我申报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隐患,在廉政档案中存在不真实的数据或者少报、漏报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为了保证廉政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性,纪检监察机关需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对领导干部填报的部分信息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但注意务必要保障领导干部的隐私安全。公开信息通过网站群平台积极推进,必要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涉及的重大、主要事项进行定时、定期的公示公开,方便社会公众获取信息进行监督,最大限度地发挥纪委监委档案信息的特定服务功能。廉政档案建设在适应社会治理体系新格局的道路上,需要鼓励人人参与到廉政治理工作中来,在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基础上加强社会监督力量,这样能够将相关负责人腐败贪污的机会降低,及时发现和消灭腐败的幼芽。

4 结语

综上,廉政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不仅能够动态反映领导干部个人廉洁情况,还有助于纪检监察人员分析判断廉政风险,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基础“数据库”。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加强廉政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纪检监察部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完成干部廉政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度优化,推进我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杨特团.新时代加强廉政档案建设浅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3):8688.

[2]赵妍,李月惠.纪检监察案件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研究——以沈阳市纪委监委为例[J].兰台世界,2021.

[3]吴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研究[J].文化产业,2021,(05):163164.

[4]后开亮.高校廉政档案建设问题探讨[J].档案管理,2021,(4):2.

[5]周矗.新《档案法》背景下推动高校廉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兰台世界,2021,(7):3.

[6]郜明明.社会治理视域下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21.

[7]李勇.打造廉政档案大数据平台精准助力监督执纪[J].先锋,2018,(09):5657.

[8]朔州市:建立廉政档案模板夯实日常监督基础[J].支部建设,2020,(30):48.

[9]戴秀文.档案数据化助力个性化档案服务[J].机电兵船档案,2020,(05):9597.

[10]杨特团.新时代加强廉政档案建设浅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3):8688.

猜你喜欢

廉政纪检监察档案管理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纪检监察机构如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廉政之歌
纪检监察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