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分缕析,透辟深刻
2023-02-17雷其坤
雷其坤
考场议论文要始终围绕一个观点,从不同的层面,逐层深入地展开议论,体现段与段之间的递进关系。论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本质,进而使一层比一层更接近事理本质。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就像逻辑链条一样紧密相连,使说理充分。
作文结构对行文的各层先后顺序有严格要求,须鱼贯而行,环环相扣。考生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范例分析
“学不可以已”,君子“善假于物”,古今皆然。新时代学子,自当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不只遵古训,更须着眼当下,建构致用。
何为建构致用?
简而言之,就是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发挥作用。犹如联散珠而成美项链,串山楂而制糖葫芦;又如厨师将各种食材烹饪成美味佳肴,建筑师以钢筋水泥建造出高楼大厦。
为何建构致用至关重要?
大致说来,有如下两端。一是建构致用能提升学习效率。随着年岁渐长,学历递增,学习成果不断积累,建构致用就显得越发重要。如果任由所学在脑中杂乱堆积,则在需要时无法快速提取。只有将相关内容有机关联、相关知识结构化,方能越学越活,富有成效。二是建构致用能真正体现学习的意义。学习不为装点门面,而重在解决问题,甚至经世致用。融会贯通才能活学活用,建构致用方能生长智慧。阅读比万·贝克的小说《风蛇》,明白好奇心的危害;阅读卡梅隆的演讲词《好奇心的力量》,理解好奇心的积极作用;阅读费霞的《好奇心的双刃性》,学会审辨思维……这样融会建构,才能形成对“好奇心”的辩证认识。学习而不知建构致用,饱学之士也只是“两脚书橱”。
如何有效地建构致用呢?
首先,要强化建构致用的意识。只有充分认识到建构致用的意义,才会在学习中自觉、努力地去追求。比如文化经典《论语》,如李零所说是“杂乱无章,漫无头绪”的。所以要读懂,就要在通读的基础上,就“仁”“义”“礼”“智”“信”“忠”“恕”“孝”“弟”“贤”“士”“友”“君子”“小人”“中庸”等主题进行梳理整合。这样积极融会建构,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而且有助于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其次,要勤于思考,掌握建构之道。建构致用并非轻而易举,须下一番功夫。不同文本可相辅相成,形成强化、补充、深化等关联,或相反相成,形成对立、对比、矛盾等关联。学习李清照《夏日绝句》,可以关联杜牧《题乌江亭》和王安石《叠题乌江亭》等诗,还可以关联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等文,从而全面认识项羽这个形象,通过审辨思维形成自己的见解。建构致用更需要创造性思维,王国维摘取佳句而成治学三境界,鲁迅塑造人物“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都是建构致用的典范。融会贯通见功力,巧妙建构显神奇。
第三,要立足现实,联系当下。学习孟子影响深远的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联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思考。杜甫吟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声,甘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种“穷亦兼济天下”的情怀,难能可贵。当今世界,联系密切,“环球同此凉热”,难以“独善其身”。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具有这种“穷亦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这样的建构致用,体现出现实意义。
蜘蛛吐丝妙结网,燕子衔泥巧筑巢。虫鸟尚且如此,莘莘学子更当致力于建构致用。不会建构致用,学习事倍功半;学会建构致用,学习事半功倍。
——习作《学习今说》
点评
本文按“何为——为何——如何”的思路,分三个层次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不说空话套话,力求切中肯綮,给人啟迪。“为何”又分两个小层次,“如何”则分三个小层次,这样作文整体就如金字塔一样稳固。为了深入浅出地展开说理,在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因果分析等论证方法的基础上,文中多处使用比喻论证,增强了议论的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