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自然守护者

2023-02-17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张辉姜文珠峰

近日,“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他们之中既有贡献突出的科学家,也有奋战在耕地保护一线的执法工作者;既有两次参加珠峰高程测量的测绘人,也有坚守小岛从事海洋预报观测工作的监测员、默默守护在林场和自然保护区的林草人……作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他们用实际行动兑现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向全社会传递着平凡又伟大的力量。

马银国:“我放不下173平方公里的热土”

41年来,马银国作为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自然资源所原负责人,扎根在自然资源工作一线,踏遍全乡173平方公里山山水水、沟沟坎坎,累计行程12万余公里。高川乡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暴雨后山路难行,有时会有石块树枝挡住山路。为此,马银国学会了操作无人机,当无法通行时,他就用无人机进行查看。工作至今,马银国累计组织安全转移群众1900余人次,成功避险69起,守护了全乡约600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些年,他多次放弃调到条件更好、离家更近的岗位的机会。“这里的一切我都熟悉,我放不下173平方公里的热土,也舍不得这里的6000多名父老乡亲。”

【素材解读】

马银国扎根一线,把管好村民的“饭碗田”、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自己的使命。他用自己的奉献担当,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任秀波:传承测绘精神,两测珠峰高程

任秀波工作22年来长期在野外一线从事自然资源测绘工作,两次参加珠峰复测。第一次参加珠峰高程测量,在海拔7500米突遇特大暴风雪,他冒着双手被截肢的危险摘下羽绒手套,进行了20多分鐘测绘作业,成功将重力测量推进到海拔7790米,获取三维坐标并攀登到海拔8000米。2020年,我国再次开展珠峰高程测量,任秀波作为曾参加过珠峰测量的老队员,主动请缨,在现场协调指挥中挑起了大梁。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任秀波坚守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多次冒着危险长途跋涉,和队员们一起背着测绘仪器前往交会点,现场给年轻队员培训登山技能、峰顶设备使用技巧,传授实战经验,用实际行动为大家加油鼓劲。他常说:“既然选择了测绘行业,就要无怨无悔地走下去。”这句朴实的话语,饱含了他对测绘事业的无限热爱。

【素材解读】

任秀波两次参加珠峰高程测量,用脚步和汗水书写对祖国的热爱。他不辱使命,用忘我的奉献,展现了奋斗者本色。

李大鹏:地质科研道路上的“掘金人”

“你不知道,地科院凌晨三点的星空最美!”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李大鹏是“与金子打交道的人”。他所在团队通过创新成矿理论,实现鲁西归来庄矿田深部金矿资源量增加20余吨的新突破,在莱州焦家金矿带成功实施“中国岩金第一见矿深钻”,在近3266米处发现厚达25米的目前我国最深金矿体,攻克金矿深部资源勘查难关。很多个夜晚,在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那座红色的小楼里,李大鹏办公室的灯总是独自亮着。

【素材解读】

李大鹏总是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传承发扬好一代代地质人的红色基因,为祖国找大矿,找富矿,努力为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姜文凯:黄海孤岛上的“放哨人”

长期坚守在0.135平方公里的千里岩孤岛上,从一名普通的观测员成长为副站长、站长,自然资源部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站长姜文凯将情感浸透了孤岛,将青春献给了那片海、那座岛,还有那群同甘共苦的兄弟。千里岩是海洋防灾减灾的前沿哨所,距离青岛55海里的大陆架上,最高海拔93米,岛上地势陡峭,没有土壤,没有居民,一滴淡水、一颗米粒都要靠船舶补给。参加工作至今,54岁的姜文凯已经数不清围着小岛走了多少圈。他闭着眼睛都能勾勒出岛上的一草一木,特别是通往温盐井和验潮井的300多个台阶,哪个台阶上有坑都清晰地印在脑海里。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4次准时将监测到的潮汐、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海水盐度等海洋与气象相关的数据资料传回陆地。

【素材解读】

姜文凯这样的守岛者就像是“放哨人”,观测的数据看似乏味,但关系重大。坚守孤岛的岁月里,姜文凯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殷跃平:用科技创新诠释仁者之道

沉着自信,是大家对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首席科学家殷跃平的普遍印象。他带领中国地质调查局防灾减灾研究团队,创新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工程防灾减灾理论与系列技术。2008年8月,殷跃平主持解决了大窝凼巨型洼地地下河洪涝灾害难题,处理了大型溶塌崩塌堆积体治理、古地下河口松动岩体加固等岩溶地质工程问题,为FAST工程的建设与运行提供了地质安全保障。2018年以来,殷跃平担任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首席科学家,开展滑坡技防研发与试点。“大家都说每个滑坡都不一样,我偏要在千差万别中寻找共性。”我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范难度大。他开展滑坡“技防”研发与试点,推动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从“人防”到“技防”的提升。

【素材解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殷跃平一干就是40年。他带领中国地质调查局防灾减灾研究团队,创新和发展了独具我国特色的地质工程防治减灾理论与系列技术。

董鸿儒:一生只为荒山披绿装

如今已是华北地区最大人工林场的苏木山,几十年前竟是一座寸草不生的荒山。这里的改变,离不开当地人的勤劳、智慧和心血,尤其是苏木山林场原场长、有着“塞上愚公”之称的董鸿儒。为了找到合适树种,他每天带着干粮在山头上寻觅。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种树,让野岭荒山终成林海。如今已经83岁的董鸿儒像青山上的“不老松”,坚持作义务宣讲,讲述苏木山的故事。在他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加入了植树造林的队伍中。

【素材解读】

董鸿儒经过40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把荒山秃岭治理成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他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张辉:25年初心不改守护中原良田

在中原粮仓河南,有一位耕地“守护者”——河南省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办公室主任张辉。为了制止违法采沙行为,他曾纵身跳进深10多米的沙坑;为了打击破坏耕地、偷挖盗采,他吃住在村里紧盯死守,被同事称为“拼命三郎”。他曾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看到乡亲们的真诚笑脸,所有的付出都值了。”“巡查走的都是土路,每天整个人都是灰头土脸的,一到下雨天更是成了泥人。”说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张辉印象深刻。白天,他和执法队员骑着自行车下乡巡查,走村串户宣讲耕地保护政策法规;晚上,他针对性地突击检查土地违法重点区域。这使当地的非法偷挖偷采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素材解读】

张辉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目标红线,用实际行动守护好脚下这方沃土良田,25年初心不改。

猜你喜欢

张辉姜文珠峰
如何才能登上珠峰
咦?珠峰“身高”在变?
姜文国:身残志坚 笑对人生
张辉名师工作室
幻城(油画)
揭秘珠峰身高
每年都在长高的珠峰,是怎么测“身高”的?
张辉
张辉
姜文妻子周韵:刚柔并济“降服”混血继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