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3000年青铜文化在回响

2023-02-17康岩

党员文摘 2023年1期
关键词:铜陵大通青铜

□康岩

“铜为物之至精”,体会铜与铜陵这座城市的因缘际会,仿佛穿越时光的年轮,得以打捞中国历史中的青铜印记,回想中华青铜文明的博大精深。

1

铜及其衍生出的青铜文明,在物质资料和社会意识双向层面,深度参与了中国历史的构筑。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秋,李太白54岁。此番他历金陵、扬州,再顺江而下,来到安徽境内秋浦河畔,做一场逍遥游。客游秋浦,迎接他的是隐居石门山桃花坞的好友——高霁。

秋日秋浦河,江天一色。二人摇轻舟荡小楫,话诗与酒,不知不觉,日头不见踪影,河面漆黑一片。二人收拢兴致,预备登岸归家。不料水路一转,河岸忽现一村,紫气升腾,火光冲天。诗人兴致又起,随即系缆弃船,决意前去瞧个究竟。

行至村前,发现村名唤作百炉庄,“炉”乃冶炼青铜的熔炉。眼前是好一幅寒夜冶炼图:火苗在炉灶里上下腾跃,一炉火便是一星光,百家百户百炉之火,星光点点即成星辉斑斓。工人们抱柴添火,拉动风箱,凝固铜水,灌入模具,锤打固型。手抬手落间,火星随之四溅。

众人全神贯注,任由汗珠滚在额头连缀成线,顺着脖颈滚落到身上。嘴里的号子唱个不停,众人一句咬着一句,唱得山川震动,诗仙的心绪也跟着沸腾,挥笔写就《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李白所见这寒夜冶铜盛景,在铜陵并非一时一地之景象。

古铜陵的采矿人,开采铜矿作何用?当地博物馆展出的小件铜器遗物,多是铜镞等兵器。这些几千年前的铜镞,前聚成锋、边缘成刃、后延倒刺的样态还依稀可见,引人想象当年的将士是如何怒目圆睁,会挽雕弓,把它接合在弩箭上,穿过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穿透敌兵的胸膛。李白在铜陵偶遇的场面,那些工人所炼之铜,或许也有一部分被送至军器监,被制成兵器送上战场。

2

送走了大唐的炉火和风烟,有宋一朝,铜陵迎来了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梅尧臣的老家宣城离铜陵不过百余公里。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梅尧臣母亲病逝,他便解官归乡,扶母亲灵柩回宣城守制。路过铜官山,当矿山深处传来日夜不息的凿山采铜声时,诗人虽尚在丧母之痛中,仍按捺不住心悸,写下《铜坑》一诗:

碧镰不出土,

青山凿不休。

青山凿不休,

坐令鬼神愁。

《铜坑》一篇短短四句,平淡了三句,诗人还是忍不住在最末句枨触万端,兴尽悲来,为采矿的工人们怒号。

但采矿工人的辛劳并没有付诸东流。他们的千锤万凿,凿透了山体里的矿脉,也凿出了一个世俗世界的繁华与锦绣。伴随着对铜矿的开采、冶炼,这里的经济高度发达,城镇里的百行千业,随之迈向中兴,一个成熟的市民商贸社会,在此形成。

据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州东北140里,五乡,大通、顺安二镇”。大通濒临长江,南来北往的货物在此递运集散。如今走在古镇大通的红麻石板街,看着临街粉墙黛瓦的小门面,还有自带美人靠的临江吊脚楼,似乎还能想起当年那个商贸辐辏、经济富庶的兴旺景象。有杨万里的诗作《舟过大通镇》为证:

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

须风那敢望,下水更劳牵。

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

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

风急浪高,水拍江滩,雾气蒙蒙,险象环生。纤夫缓慢地拖动船只,密集丛生的芦荻花,偏偏牵留住船上的缆绳。多到“不论钱”的鱼虾蟹,在渔罾里跃动,阻碍船只前行。杨万里的观察准确细致,下笔处处皆是可见可信的画面。叫人好奇的是,杨万里舟过大通、悉心记录后,是否会发出疑问,这个偏安江隅的小镇,怎会有这一派繁荣景象?

翻开史书,原来还是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宋代的矿冶技术产生了水法冶金的应用,即所谓的“胆水冶铜法”。“以生铁锻成薄片,排置胆水槽中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所薄,上生赤煤,取刮铁煤,入炉三炼成铜……”这段《宋史·食货志》中的记载,清晰还原了胆水冶铜的全过程,这看似要在现代化学实验室里才能完成的化合分离反应,居然在遥远的宋代就能实现。

宋朝铜陵的繁华盛景,技术的推动一马当先。可惜,好景不长。宋金对峙开始,战争频繁,矿冶急剧衰落,铜矿产量猛跌。金人的连年侵犯,更是让官办的铜矿开采和冶炼业陷入停滞。等到元代的矿冶加倍受到战争重创、明代的封坑闭矿开始施行,古铜陵采铜、炼铜、铸铜的辉煌景象,便湮入了历史的风烟里。

3

铜陵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积淀如此深厚,铜陵与铜的紧密连接,竟能持续千年不衰。一座城市与一种金属,就这么被历史和现实牢牢拴住,不能分开,直至当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铜陵创造了铜工业的多项“第一”:第一座机械化露天铜矿在铜陵设计建设,第一个现代冶炼工厂在铜陵建成,第一座掌握了氧化矿处理技术的城市是铜陵,铜陵炼出了第一炉铜水、产出了第一块铜锭、诞生了中国铜业第一个上市公司,电解铜产量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走进最新最先进的铜材料生产车间,一卷卷铜箔在精密仪器的操作下有序滚动。

铜陵义安大道中段有着一尊醒目的城市雕塑——商周青铜壁。青铜壁中复制了一件1979年出土于钟鸣镇的兽面纹大鼎,大鼎敞口平沿,方唇鼓腹,腹部雕饰兽面纹,足膝部有两道箍形圈饰。雕饰线条简练而豪犷,突出了兽面的双目,更显出大鼎的肃然巍峨,气象庄严,仿佛在说,不来铜陵,真不知3000年青铜文化如此绚烂!

猜你喜欢

铜陵大通青铜
距离完美只差一点 上汽大通MAXUS G90
青铜之光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寻找你心中的完美之车
——上汽大通D90……虞展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
上海大通的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