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阳明
2023-02-16陈缜韬
陈缜韬
在缥缈的烟雨中,在黯然的山水中,我穿越五百多年的距离,寻找你,追寻你。
——题记
忙里偷闲,平日难得踏出家门半步的我,竟有了些许诗情。于是穿过喧嚣,图书馆赫然在眼前静默。我试图在这里找寻到精神上的宁静。
我徘徊于书架之间,想找到一本好书,真正的好书。几番找寻后,这念头很快就被浇灭了。来到阅读区,失望地坐下,正准备闭目养神,余光瞥到邻桌一位同我祖父年龄相仿的老人,正捧着一本书阅读,书名赫然闯入眼中——《王阳明:知行合一》。
刹那间,回憶涌上心头,这一位瘦弱的老者,他的身影一直在我心底,不曾忘记。我与他是因一本《明朝那些事儿》而相识,它激起了我对心学的好奇与热情。我闭上眼,任由自己的思绪在虚无中飘荡。
再度睁开眼,身边已不是安静的图书馆,而是贵州龙场——寒冷又幽静的地方。此时正值深夜,星光闪烁,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狼嚎,不远处是一座破败的小茅屋,正是一处驿站。
我蹑手蹑脚地走进去,床上正躺着一位老人,他睡着了,发出轻微的鼾声。
是的,他就是王阳明。
过了半晌,一双鹰隼般的眼睛出现在黑暗中。他大抵是突然惊醒的吧,一阵爽朗的笑声响起,与之一起传来的还有清脆的掌声:“我悟到了!什么‘存天理,去人欲’?!何为天理?何为人欲?天理即人欲。哈哈!”
我看不清他的脸,我只看见了一双眼睛,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它夹杂了太多的情感,有二十多年任劳任怨的辛酸,有被人瞧不起的落寞,还有家破人亡的痛苦。但和这伟大的瞬间相比,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心学就此诞生,“知行合一”就此横空出世。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这究竟是多么伟大的财富啊!
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只有两双眼睛。
我向面前正欣喜若狂的王阳明提出了一个困扰我许久的问题:“何为知行合一?其内涵又是什么?”
“知,即良知,良知是每个人心中与生俱来的。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前因,行是知的后果。两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每个人只要找到心中的良知,遵循它,自然便会明白何为该,何为不该。”
他顿了顿,继续说:“心学的根本在于跟着自己的心走,在这世间,人与人皆平等。良知,不过是一项准则罢了。”
黑暗中,我终于看清了他的脸,我心中豁然开朗。我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图书馆。
我清楚地意识到,我从未离开过图书馆。但我能确定,这不是梦,而是一场穿越五百多年的邂逅。
纵使思念入骨、万劫不复,跨越五百多年的你,也同样值得我去追寻。隔着时空、隔着烟雨,依稀见你,从未离开。
(指导教师:叶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