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与建设
2023-02-16罗木娣
罗木娣
天,暗得令人发怵:夜,冷得让人颤抖。打开书本,我耳边又回荡起那束缚在污泥中的声声惨叫,多少不甘的灵魂都埋葬在那个“家”中。我似乎又抓住了暗夜里一丝微弱的呐喊,青年的声音渺小却坚定,将暗夜撕开一条裂缝。
《家》主要讲述了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族中,以高觉慧为代表的拥护新思想的新青年与封建大家长的斗争,和以高觉新为代表的奉行“作揖主义”的矛盾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的艰苦挣扎。
面对腐朽的“家”,有人选择顺从。高觉新是旧社会、旧体制的拥护者,也是时代转折点中的封建家庭礼教牺牲品。“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家里又是长房长孙”,人物出场的轻描淡写决定了他的悲情色彩。面对封建大家长的威逼利诱,深受封建伦理熏染的他选择了顺从。在绝对权威面前,低下的不仅是头颅,更是青春的自由和尊严。从此,一位志存高远的大好青年被拉入泥潭,成了游戏人生、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一纸婚书,羁绊一生,喜爱的梅表妹郁郁而终,而善良贤惠的妻子瑞钰则因要躲避所谓的“血光之灾”,被关在肮脏的产房里受尽折磨。当瑞钰难产,痛苦地哭喊时,这场荒唐的戏,觉新终于是演不下去了。他想推开门看妻子最后一眼,可在他面前的,哪是一扇普通破舊的门?那门上分明刻着:荒唐、愚昧、封建!当新的号角吹响,这位可怜又矛盾的青年已麻木不仁,吃人的社会撕裂着他的人生,吞食着他的血肉,顺从于封建压迫的他终是在这个“家”中丢失了灵魂。
有人选择逃离。与觉新相反,弟弟觉慧是个“旧礼教的叛徒”。他幼稚又大胆,热情率真,叛逆正直。在这个令人窒息的“家”中,扬起了思想的新风。当陈姨太以捉鬼的名义闹事时,他孑然而立,义愤填膺地对此进行痛批;他热情地参加革命活动;他蔑视封建旧等级制度,勇敢真诚地向丫鬟鸣凤表达自己纯洁的爱意……他坚定地呐喊:“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五四新青年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反抗斗争的气概。面对“家”的逼迫,他毅然出走,投身民族建设,奏起新青年的激昂乐曲,奏响旧制度、旧思想的葬歌。他们向时代中灭绝人性的罪恶、令人齿寒的污秽控诉,青年的烈火燃燃,燎向时代的顽瘴痼疾。
暗夜渐散,旭日普照。合上书,动荡的硝烟已然平息,那个黑暗的社会早已过去,那个封建落后的“家”也已被历史抛弃。我们对觉新感到惋惜,我们为觉慧的不屈斗争所激励、感动,但我们的目光,更应放在自己——和他们一样的青年身上。如作者巴金先生真挚的寄言:“时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他们要征服‘生活的激流。”新时代的我们迎来了新的“家”,我们生长于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今,新的百年征程启航,我们更应继承像觉慧那样的品质,坚持科学理论学习,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解放的思想,镌刻下家国同构的情怀,去建设先进、民主、科学的“家”。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经典永存流芳。《家》中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了多少灵魂的灯塔。作者笔下的五四青年在各自的人生中,叩响了多少心灵的大门。踏过荆棘和深渊,跨过腐朽和愚昧,我仿佛看见他们怀揣火种走过暗夜。他们凝视着我们,不屈的火种仍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