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会自育会自学实践探索
——以合肥实验学校为例

2023-02-16合肥实验学校王轶敏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自育课型自学

合肥实验学校/ 王轶敏 张 琴

一、创立“自育自学”教育理念

陶行知教育思想基于中国教育实践,解决中国教育问题,对中国教育现代化产生了长期和广泛的影响。陶行知最早指出中国学校教育弊端是“重教太过”,主张“德育注重自治”“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20 世纪80 年代,何炳章先生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引下,结合基础教育发展实际,率先提出“自育自学”理论,要让教育回归本质、回归原点。他将“自育”与“自学”两词联合一体,指出,“自育自学”教育理念,即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下,教育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1]“教学生会自育,教学生会自学”,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实际需要,把“教育”“教学”紧密地连在一起,将“育人”“求知”紧密结合,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操作模式。

在“自育自学”教育理念中,“学生”指的是每一位学生;“教”指的是“引导”,而不是“主导”,更不是“教授”。自育中有自学,自学中有自育,自育和自学是互相渗透、浑然一体的;自育和自学又是相互独立的,自育的要旨是“慎独”,自学的要旨是“自得”。该理念是简明揭示教育本质、鲜明突显教育原点的教育理念;是关于全面育人的规律论和方法论,是素质教育的基点论和途径论。

二、“学生主人”育人方式,引导学生“会自育”

合肥实验学校建校35 年来,学校从教育原点出发,坚守“自育自学”教育理念,将学生“自育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持续发展能力的蓄积作为根本,在开拓创新育人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坚持做中育“自育”、教中促“自学”,坚持全人教育、全程一体,形成了以“学生主人”为主旨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育人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育”。这既体现了“自育自学”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对生活教育的再创造。

(一)做“四个主人”

做“四个主人”,即做时间的主人、做集体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做评价的主人。此育人方式是帮助学生成为守时、讲究时间利用率的时间主人;学会处理好个体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当好集体的主人;学会做课堂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学会较全面地评价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学会客观地评价他人等。学校为此开设了32 节“做‘四个主人’”主题班会课,采用分段实施、集体授课方式,通过理性启迪、榜样激励、实践训练、小结提高、表彰奖励等措施,以促成学生做“四个主人”。

学校一直倡导并实施“班级之事,人人主动去做”“班级之长,人人轮流来当”“班级之规,人人参与议定”等措施,让班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不断加强学生做班级主人的能力。创立“班级九大员”制,即在正常的班委会成员之外设置卫生员、礼仪员、纪检员、领操员、节能员、调解员、安全员、考评员、心理委员,每人负责一专项工作。实行“校园学生值周”制,即除小学低年级以外的各班每周轮流作为学校值周班级。值周班级班主任从本班同学中轮流挑选八位同学参加,使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学校管理。值周班级负责当周的升旗仪式(含主持)、国旗下讲话、文明礼仪评比、考勤评比、日常卫生评比等系列活动,高年级同学还承担安全值周等任务,最后由值周班级负责评选出学校每周的先进班级。“校园学生值周”的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己设法解决问题,提升做学校主人的意识与能力。

做“四个主人”,其中做评价的主人并非单独实施,它是分别在做时间的主人、集体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开展后进行的评价环节。它既要全面评价自我的长处与不足,又要评价他人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情况,分为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助评、老师综合评价等。此外,每学期末在《学生发展情况报告册》上,除了各学科老师须给每位学生写一句话评语外,在德育评价方面每位学生都要进行“自评、组评、师评”,让学生在老师悉心引导下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学会取长补短,切实感受到学自育的魅力,从而利于自我成长。

(二)养四种习惯

每天阅读、吃好早餐、确保睡眠、坚持锻炼,是合肥实验学校长期倡导并帮助每一位学生尽早养成的终身受益的四种好习惯。

学校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核心目标,是“嗜书如命,每天阅读,务成习惯,坚持终生”,“化整为零,积少成多,天天坚持,务成习惯”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方略,尤为强调的是“每生”“每天”坚持阅读,旨在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首先,明确课外阅读的总任务、总目标和各阶段具体的阅读量、阅读书目,制作课外阅读课表。其次,明确阅读时间,将在校午自习12∶30—13∶00 确定为全校统一课外阅读时间,进行MSSR 身教式持续默读,同时指导每生每天在家再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最后,重视阅读交流。课上指导阅读方法,课下关注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外阅读秉持在校集中阅读与在家分散阅读相结合的原则;课外阅读起步阶段重兴趣,进入角色重习惯,成为习惯重品质;课外阅读从语文学科延展到数学、英语、历史等多种学科;学生从自得自悟到阅读交流,再到“小老师”执教课外阅读专题课,将自己课外阅读所获,在班级里、在本年级乃至在全校范围展示。学校利用每年读书演讲节的契机,举办“书香家庭”的评选,让学生分享读书感悟与成果。

《确保睡眠 吃好早餐(身体自育 健康第一·上篇)》明确规定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要确保10 个小时,初中生要确保9 个小时,高中生要确保8 个小时;吃好早餐,就是在谷物类、肉蛋类、奶类、蔬果类等四类食物中,学生每顿早餐要吃到不少于三类食物。这是生命教育,是一种尊重、保护、珍爱生命自身的引导性自育活动。《立足在家 每天健身(身体自育 健康第一·下篇)》,引导学生养成每天在家锻炼的习惯。此模式不仅关注学生在校的体育质量,更加关注学生在家如何坚持健身,养成习惯,从而寻求解决学生离开学校之后不锻炼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吃睡炼”三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学校从教师和家长中遴选建立一支家校共育的讲师队伍,针对学生阶段性发展特点,开设“生活+艺体”家校共育讲座,如:《自主阅读,从伴读开始》《养个健康幸福娃——吃睡炼助力成长》等。指导家长重视亲子阅读,重视早餐、睡眠和锻炼。我校早在15 年前提出且一直扎实践行的“吃睡炼”模式,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完全吻合,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坚持教育本真之必然。

(三)过四大节日

自建校以来,合肥实验学校学生每年在校都会过四大节日——体育健康节、文化艺术节、读书演讲节、科技创造节。“四大节”的各项活动设置除了一些固定内容之外,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确定,由学生做主。“四大节”的主旨是“人人过节”,各项活动全员参与,部分项目在班级内组织人人参与,进行层层推选,再进入学校决赛。

每个节日均开展系列活动,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艺术节上的“大合唱”比赛全体学生登台演唱;体育节上的“游戏嘉年华”师生齐上阵一个不落;演讲节上学生海选,小组内、班级内层层说故事或演讲赛,再走向校级舞台;创造节上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年让学生当家做主设计节徽,学生们乐此不疲,他们自己设计的节徽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引导自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会自学”

合肥实验学校坚守“自育自学”理念,培养学生“会自学”的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2002 年,学校设计并实施“引导自学”课型,课型大体有五环节:明确自学重点、围绕重点自学、交流自学情况(此环节安排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两部分)、点拨自学得失和巩固自学成果。一节课至少80%的时间属于学生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合作学习,三部分时间分配呈倒三角,利于学生充分自学;教师集中点拨的时间不会超过20%。“引导自学”课型的精髓是以教师“引导”为基础、学生“自学”为主线,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均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是立体化的双向教学,在“教”与“学”之间找到平衡。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实现定式与变式相结合,实验初期和新教师初期实践时重在定式,在“定式”熟练掌握之后,则可以采用“变式”,教师在具体实践五环节时,只要能贯彻“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核心思想,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时间分配上、环节顺序上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等大胆实施变式。无论怎样变化,“围绕重点自学”不能变,“课堂教学围绕自学重点,师生互动充分,教师引导得当、绝妙,学生自学和讨论自觉、充分,课堂精彩不断,学生将课堂视为快乐学习的天堂”;“点拨自学得失” 强化老师的引导作用也不能变,“中小学教师自己明白某个道理、自己明了解疑方法不是真本事,能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悟道理、明了解疑才是真功夫”。[2]“引导自学”课型实践最终实现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养成“会自学”意识,提升“会自学”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能力发展基础。

为了“引导自学”课型改革实践向纵深推进,2003年合肥实验学校又自主设计了表格式的“引导自学”课型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模板对于教师尤其新教师迅速理解“引导自学”课型精髓,提供了教学设计的脚手架,对合肥实验学校全天候、全学科推进课型改革,深入推动“自育自学”实验具有重要作用。表格里有“学生自学事宜”“教师引导事宜”这两个分栏,旨在强调始终要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合理设计学生自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实行“小先生制”,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学堂”,学生的智慧火花不断闪烁,“生命的林子”课堂上学生发出“难道只有名寺才能成就名僧”的疑问,“小数除以小数”课堂上,同小组的成员不厌其烦给总忘掉小数点移位的同学讲解、说明,当该同学完全了解、能够解决问题时,微笑是灿烂的;“穷人”一课学习时,一位同学由衷地说“作为一位母亲,作为一位好邻居,作为一位心地善良的人,桑娜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西蒙两个孩子死去,所以,她态度很坚决地将她们抱回自己的家”,另一位同学换位思考得出“假如桑娜是西蒙,她死了,她肯定也希望别人能够将自己的孩子抱回家抚养”。

为了不断优化“引导自学”课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10 年学校推出“细胞式”看、评课五张课堂观察量表:教学时间分配、教师所提问题、教师点拨实录、个人自学实录和小组讨论实录。“细胞”包括课型实施的五个环节,还包括授课教师教学行为、学生独立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自学情况交流等。运用此量表,老师们能深入课堂教学组成的“细胞”观察分析,关注点更加具体、微观,让授课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和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全过程一览无遗。“细胞式”看、评课让教师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自学潜能;让教师更加精心组织学生自学,使得学生个人自学潜心专注,小组讨论有序有效。[3]实践证明无论是成熟教师还是新教师,要想领悟并熟练应用“引导自学”课型,都需要反复摸索、多次运用,清晰的教学设计流程和课堂观察诊断量表,可以尽早帮助授课教师掌握此课型。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教授曾说,“自育自学”教育理念下的育人实践,根本凸显了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把发展的权利真正地还给了学生;根本激发了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把促进教师发展作为学生发展的前提;根本唤醒了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切实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合肥实验学校全体实验人坚守“自育自学”教育理念,为引导学生尽早学会自育,尽早学会自学,不懈努力、不断前行……平凡的教育岗位,只有不平凡地付出,才有可能不平凡;简单的教育问题,只有不简单地对待,才有可能不简单;一般的教育方法,只有不一般地坚持,才有可能不一般!

猜你喜欢

自育课型自学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12个西藏小麦自育品种(系)品质特性与藏面评分关系分析
有机启智 化学育人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辅导员在提升大学生自育能力中的作用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