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刍动物血液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2023-02-16庞国峰山东省博兴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虫病贝斯反刍动物

文│庞国峰(山东省博兴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血液寄生虫病常被报道于牛、羊、鹿和骆驼等反刍动物,通过媒介、感染动物的运动和迁徙,以及活体动物及其产品的跨国运输,造成流行区域不断扩大、病原体种类增多、动物长期感染等严重后果。常见的血液寄生虫包括巴贝斯虫、泰勒氏虫和锥形虫,它们又被称为梨形虫、焦虫、焦浆虫和血孢子虫等。反刍动物对于血液寄生虫病的易感性和发病的严重程度与体内寄生虫数量、宿主动物品种、健康状况和是否所处妊娠期等因素有关。

一、巴贝斯虫

已知有超过100种巴贝斯虫能够感染人和动物,巴贝斯虫一般仅有1~5微米长,最早由Starcovici于1893年命名,大多数巴贝斯虫感染是通过蜱虫传播的,极少经由输血传播、围产期传播和器官移植传播。感染过程一般是带有子孢子的蜱虫吸食反刍动物血液,子孢子侵入红细胞,裂殖生殖产生两个裂殖子,红细胞破裂后虫体释放,入侵其他红细胞,宿主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宿主动物溶血性贫血。感染反刍动物的巴贝斯虫主要有Babesia bovis、Babesia microti、Babesia divergens、Babesia ovata、Babesia major、Babesia duncani、Babesia venatorum和Babesia ovatus。其中Babesia bovis感染除引起贫血外,还容易引起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因为Babesia bovis能够从红细胞转移到内脏器官的上皮细胞。Babesia ovatus也被报道过在牛淋巴细胞中存在。巴贝斯虫的流行具有区域性,中国西南地区、美国东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地区主要是Babesia microti感染,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主要是Babesia venatorum感染,中国东部地区、日本和韩国主要是Babesia ovatus感染,Babesia divergens感染主要发生在西欧国家,Babesia duncani感染主要发生在美国西海岸地区。人类巴贝斯虫病主要由Babesia microti感染引起,人类感染多为急性无症状和持续感染,表现为寄生虫贫血症,可能持续长达2年,当前已报道的人类病例主要出现在美国、西欧、韩国和中国。

巴贝斯虫感染反刍动物通常引起轻度至中度疾病,也可能发生无症状感染,一般免疫健全的动物不出现临床症状,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严重感染后可能危及生命,因为巴贝斯虫在缺乏免疫的动物体内能够迅速繁殖和转移。巴贝斯虫感染主要发生在反刍动物的幼龄期,成年反刍动物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往往十分严重。当前对巴贝斯虫感染具体的发病机制了解有限,但感染产生过量的促炎细胞因子、感染的红细胞黏附和严重贫血被认为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巨噬细胞、Th1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相关细胞在寄生虫贫血症严重时产生过多的TNF-α和IL-1,降低了毛细血管完整性,引起多种器官功能障碍。TNF-α和IL-1大量被释放增加的一氧化氮有助于抑制寄生虫,但也会造成组织损伤。巴贝斯虫感染可能有助于反刍动物同时感染泰勒氏虫,如Babesia ovatus和Theileria orientalis混合感染非常常见,且两种寄生虫的媒介为同一种蜱虫—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很长一段时间巴贝斯虫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显微镜观察,如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更为灵敏和特异的诊断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现场检测,可以评估病原体的实际暴露率,但当前的商业试剂盒不能区分具体的巴贝斯虫。

对巴贝斯虫感染的治疗尚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韩国常用二丙酸咪唑苯脲清除东亚牛场流行的Babesia ovatus,重氮氨苯脒乙酰甘氨酸盐、橙花油叔醇和环氧酶素也被报道具有治疗巴贝斯虫感染的作用。但这些药物往往毒性较强,容易使动物发生不良反应,幼龄、老龄和妊娠动物慎用。控制蜱虫被认为在减少巴贝斯虫和泰勒氏虫感染方面是重要策略,在蜱虫活跃的季节,长期系统地对动物施用杀虫剂减少放牧牧场的蜱虫数量以防控巴贝斯虫感染。但对于不同的巴贝斯虫感染,需要准确识别相应巴贝斯虫的媒介,确定它们的活动和流行季节,从而制定对蜱虫的有效防治措施。

二、泰勒氏虫

泰勒氏虫和巴贝斯虫都是红细胞内寄生虫,由泰勒氏虫和巴贝斯虫等一类由蜱传播的寄生虫病被称为血孢子虫病,或梨形虫病、焦虫病。泰勒氏虫分为两类,可以转化宿主细胞的和非转化的:转化宿主细胞是指能使受感染的白细胞和泰勒氏虫一起无限增殖,主要包括Theileria parva、Theileria annulata、Theileria lestoquardi和Theileria taurotragi等;非转化的虽然相对良性,但对农场反刍动物造成的损失并不少,主要包括Theileria orientalis、Theileria mutans、Theileria velifera和Theileria cervi等。目前认为Theileria orientalis只会引起牛患病,其他泰勒氏虫会引起牛、牦牛、羊和马患病。一般认为Theileria lestoquardi的致病性最强,但Theileria parva和Theileria annulata是引起经济损失最大的两种泰勒氏虫。大部分泰勒氏虫均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频繁报道。泰勒氏虫成千上万个孢子在蜱虫进食过程中缓慢释放到动物宿主体内,也有可能通过蝇或虱叮咬传播,但泰勒氏虫的循环周期在蝇或虱中无法完成。反刍动物在感染泰勒氏虫孢子后约10天,淋巴结、脾和肝中均可检测到裂殖体。动物感染后,除贫血症外还会出现短暂发热,从感染中恢复后,寄生虫可能会持续存在,甚至是终生携带。感染后病症严重的反刍动物能观察到眼睛苍白,阴道黏膜苍白,发热,心率和呼吸频率升高。

光镜检查干燥吉氏染色的血液涂片可以诊断泰勒氏虫,一般受感染反刍动物的红细胞侵袭率约为0.02%-0.03%,在红细胞中可以观察到各种形状的小焦浆,红细胞侵袭率高达30%后,通常动物表现为严重贫血。ELISA对感染一段时间的寄生虫病检查比光镜检查更敏感,但对新感染则相反,因为感染2个月后会发生血清转化。PCR方法的不断改进能满足检测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需求。

日本曾广泛使用磷酸伯氨喹和帕马喹治疗泰勒氏虫感染,后因药效下降逐步被弃用。布帕伐醌和氧化四膦的使用被报道有效,但都尚未被注册。双咪苯脲被证实效用不佳。疫苗的开发十分困难,因为人们对于泰勒氏虫基因组位点研究还不足。在牧场放养之前,动物通常会接受长效合成拟除虫菊酯制剂的治疗,这一策略已被证明能有效减少蜱虫数量和泰勒氏虫感染的发病率。

三、锥形虫

不同于巴贝斯虫和泰勒氏虫,锥形虫既可以归于血液寄生虫,也可以是组织寄生虫,主要以昆虫叮咬传播。锥形虫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昆虫消化道后部发育,如Trypanosoma cruzi,这是一种细胞内和细胞外寄生虫,在拉丁美洲危害巨大;另一类是在昆虫消化道前部发育,如非洲主要的致病性锥形虫—Trypanosoma vivax、Trypanosoma brucei和Trypanosoma evansi等。非洲的锥形虫的流行区域与采采蝇的地理分布密切相关,主要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这些寄生虫大多由采采蝇周期性传播,能够引起发烧、贫血、虚弱和神经症状,造成肉、奶、生育力等损失,有时在没有接受治疗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流产和死亡,Trypanosoma brucei感染人后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很可能引起死亡。Trypanosoma vivax感染病例往往表现出不规则的波动,有的病例在上午出现高水平贫血症,下午却出现低水平。所有致病性血液锥形虫中,Trypanosoma evansi的分布范围最广,主要感染骆驼和马,其传播方式也极为复杂,可以通过昆虫叮咬、昆虫吸血、蝙蝠吸血和水蛭吸血,还可以通过垂直、水平、医源性和口腔传播。

可以利用血细胞比容离心技术诊断锥形虫病,在白细胞层和血浆层之间可以观察到活动锥形虫。ELISA技术经评估表明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PCR等分子方法检测结果良好,但在现场大规模检测的应用并不令人满意,因为需要设备精良的实验室、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和昂贵的试剂。

治疗锥形虫病使用最广泛的药物是重氮氨苯脒乙酰甘氨酸盐,还包括氯化氮氨菲啶、苏拉明和喹啉嘧啶胺,以及用于骆驼的硫胂聚氰胺。一般建议在反刍动物中使用重氮氨苯脒乙酰甘氨酸盐,但它使用于马和狗受到限制,因为这些动物的疗效和耐受性较差。媒介控制在杀灭锥形虫方面相当有效,在畜禽养殖区域,使用杀虫剂和陷阱诱捕可以对媒介数量进行控制。

猜你喜欢

虫病贝斯反刍动物
反刍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牛卵形巴贝斯虫吉林株HSP70基因的扩增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
犬韦氏巴贝斯虫病的流行与诊断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幼龄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规模场奶牛新孢子虫病感染调查
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一例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报告
反刍动物阴离子盐营养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