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境外经贸合作区与“地瓜经济”发展:机理与实践

2023-02-15黄呼尔励陈妙儒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东道国温州园区

林 俐,黄呼尔励,孙 寅,陈妙儒

(1.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2.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

自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经过夯基垒台与不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成了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繁荣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随着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境外贸易合作区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关键平台,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温州在合作区建设方面走在前列,目前拥有6个国家级和省级合作区,其中3个为国家级,成为国内拥有最多国家级合作区的地级市,也成为“地瓜经济”藤蔓海外延伸的重要平台。在当下错综复杂的贸易环境下,合作区将进一步发挥其作为国内企业向海外拓展的重要平台的作用。近二十年的实践已经形成“温州经验”,总结“温州经验”可以为全国合作区建设提供借鉴。

一、温州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成效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境外经贸合作区(以下称为“合作区”)作为帮助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政府引导下,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建设合作区,其中企业作为主要的投资和经营方,依靠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目的是实现互利共赢。温州先行快行,充分借助合作区平台实现过剩产能转移、国际市场拓展,目前拥有6 个合作区(见表1),其中国家级3 个,成为拥有国家级合作区数量最多的地级市。2006 年由康奈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工业园获得第一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园区立项。目前,温州已在俄罗斯、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建成3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塞尔维亚、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建成3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均位于“一带一路”沿线。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在生产经营方面均已初具规模,据温州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园区总投资3.89亿美元,规模总面积14.89km2,入驻企业总计233家,近三年年均带动进出口额近10 亿美元,为所在地创造了17 000多个就业岗位。

表1 温州企业牵头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情况

1.合作区均位于“一带一路”沿线

6家合作区投资于越南、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印尼、塞尔维亚五个国家,分布在亚、欧二大洲,均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其中乌兹别克斯坦2 个。合作区分布于与我国有良好政治经济关系或地缘关系的国家与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所包含的国家分布特征极为相似,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有力支撑。

2.合作区主体为行业龙头企业

民营企业作为温州经济的主体,是温州境外经贸合作区顺利和持续运作的关键。合作区的主要投资企业都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国际经营经验,建立了庞大的海外产业基础和销售网络。如青山控股集团、康奈集团有限公司和海亮集团等,都是行业领先者,拥有全球性销售和贸易网络,为合作区的快速启动和收益提供了坚实保障。龙头企业吸引众多中小企业“抱团”参与合作区建设与运行,在产业集聚、政策支撑、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成功率和经济效益[1]。

3.合作区产业以优势产业为主

这些产业多为国内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如建材、轻工、电子、棉纺、皮革制造等。通过利用当地资源,合作区不仅能节约成本,还能规避贸易壁垒,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例如,温州外贸工业品有限公司2021 年在塞尔维亚建立了贝尔麦克商贸物流园,并计划在克罗地亚和罗马尼亚建立保税物流设施,以形成快速、便捷的东南欧物流配送体系。

4.合作区园区多样化

合作区已从单一工业园模式转变为包括资源开发区、农业园、物流园等在内的多元模式,功能定位也由以工业制造为主转向资源开发、农业加工和商贸物流等多元化领域,发展势头强劲。如2019 年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的农林科技农业产业园区,是在鹏盛工业园的基础上,由温州市金盛贸易有限公司投资,根据与当地深厚持久的合作关系和农业领域创新的合作契机,进一步拓展建立的农业开发园[2]。

二、民营企业参与境外合作区建设的动因

1.企业具有集群式海外投资的先天性优势

我国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大多以产业集群方式进行布局,形成独具特色的“块状经济”,具有机制灵活、集体品牌、产业链紧密等优势。例如,以集群经济特征显著的浙江省为例,浙江省经济的主力群体是民营企业,数量大、规模小,总体实力强、个体抗风险能力差,80%以上的民营企业都属于注册资本金在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全省92个县(市、区)中,有82 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0 亿元的群落经济,群落经济占浙江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3]。温州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鞋类、服装、低压电器、泵阀、眼镜等十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民企单独进行海外投资,显然势单力薄,仅凭借自身的企业实力难以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若通过与其他民企联合组成大集团公司,又无法保证企业的机制灵活性。要想既保持小企业的机制灵活,又具备大企业的品牌实力,集群式投资无疑是一种理性选择。由此,“小企业、大集群”成为温州民企对外投资模式的最佳选择,即由一家或几家大企业牵头,在海外兴建园区,其他小企业跟随从而形成“抱团”走出去。

2.大量民间资本亟须寻找新的投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构成。他们集聚了大量民间资本,而这些企业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人口红利逐渐递减的情况下,2010 年前后开始,一些产业利润空间极大地被压缩。在此背景下,他们的资金开始转向炒房、炒期货等虚拟经济,出现了“由实转虚”现象,这些都表明民营企业(特别是内生性中小民营企业)亟须寻找新的产业投资空间。在研究民营资本跨区域流动中发现,民营资本的区际流动呈现出“抱团”投资的趋势,即资本来源和去向都倾向于集聚。这主要表现在大量私人资本既来自同一地区,又共同投向海外的某一特定区域或行业。浙江中小型民企资本流动呈现出明显的“企业数量众多,注重集体行动”的特征。一旦有一家企业发现了投资机会,就会迅速吸引其他企业一起“抱团”进行投资。

3.国际环境催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意愿

我国在国内兴建产业园区有效地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并积累了“中国经验”,在欠发达国家与地区逐渐形成模仿效应,使得海外东道国也产生了吸引中国投资并兴建产业园区强烈愿望。通过兴建产业园可以带来多重效应:一是给东道国带来税收、就业、收入等方面的直接效应,从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二是推动产业园区与东道国经济的有效结合。东道国对产业园区的经济期望不单是税收方面,更在于园区能够与当地经济紧密结合,并进一步促进当地其他经济实体的协同增长。三是东道国借助我国管理经验及模式,有助于推动本国产业壮大发展。在外向型民企发展空间受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人民币大幅升值等严重影响的背景下,为了保护和扩大原有出口地市场、规避贸易壁垒,对外投资的意愿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当一小部分企业对外投资尝到“甜头”时,因群落企业之间关系密切,信息流通顺畅,立刻会有大量企业“抱团”走出去。

正是在上述三个因素的影响下,温州民营企业率先抱团“走出去”在海外兴建了一批海外园区。温州是全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与全省其他地区相比,产业集群发展更有特色,曾形成鞋类、服装、低压电器、泵阀、眼镜等十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温州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民间资本,而这些资本需要寻找新的空间。此外,温州是改革开放后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民营企业一直敢于“走出去”,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开展跨国生产与经营。2013年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大大改善了我国与东道国的经贸关系,也为温州企业“走出去”带来更多机遇。

三、合作区助力“地瓜经济”发展的机理

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平台,入驻园区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融入全球产业链,从而反哺本土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地瓜经济”藤蔓海外延伸的重要平台,助力“地瓜经济”发展。

1.有效降低经营成本,突破企业发展瓶颈

东道国普遍会为入驻产业园区的海外企业提供最大的税收优惠,最大限度地吸引外来投资。此外,合作区大多布局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劳动力成本普遍较低,对于投资企业竞争力的保持和提升意义重大。如国家级合作区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设立初期就凭借丰富易得的天然资源相对于国内形成了成本上的优势。印尼纬达贝工业园区由青山控股集团投资成立,园区定位是建成以镍铁产业链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拥有世界级的镍矿资源。该园区在2020 年第一季度开始运营,现已获评省级加工制造型境外经贸合作区。截至2020年底,该园区共吸引入园企业5家,入园企业项目已完成投资额14亿元,解决了印尼当地约1.2 万人的就业问题,成了中印两国经济合作的典范。2022年温州4家企业上榜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名单,分别为青山控股集团、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本集团有限公司和佩蒂动物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上述4家企业境外资产总额达602.7亿元,境外利润总额达86亿元,拥有海外员工总计5.83万人。

2.有效规避贸易壁垒,拓宽市场空间

当前外贸出口面临诸多壁垒,加大海外园区的投资,可有针对性地将部分国内生产转为海外生产,以此改变产品原产地来规避贸易壁垒。例如,入驻东南亚的国家级园区越南龙江工业园的企业,都可以变“中国制造”为“海外制造”,从而有效地避开欧美等国针对“中国制造”的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主动地位。入驻该园区的温州市佩蒂动物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效地避开贸易壁垒而及时拓展国际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企业发展空间,成为A股首家上市的宠物食品公司(佩蒂股份)。塞尔维亚贝尔麦克商贸物流园由温州外贸工业品有限公司主导投资,是浙江省唯一一个境外商贸物流园区,现已成功获批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成后将形成面向东南欧地区的较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项目采用“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以建材类产品为主,为国内厂家和跨境贸易电商提供保税仓储、物流配送、线下体验、商品展示、售后服务等服务。

3.有效实现投资本土化,助力企业“走进去”

实现本土化是企业海外投资“走进去”的关键,而合作区建设更能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据调研,大多数园区在海外都建设了民生工程从而造福当地,更好地融入当地,助力企业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例如,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以弘扬中乌友谊为己任,特设立了“鹏盛慈善基金会”,每年投入一笔专款用于当地民生工程建设。园区还与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共同出资,建设乌中友谊公园,为园区员工和周边居民提供健身休闲和文化娱乐场所,有力地促进了中乌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2018年9月,友谊公园举办了首届驻乌中资企业金秋运动会,弘扬了中国文化,增进了在乌中资企业和机构的友谊和凝聚力。园区还特别设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周边优秀青年和园区企业提供语言和技能培训服务,带动当地居民就业。

四、合作区建设的温州思考

1.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局考量

“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与东道国建立良好的经贸关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进一步开展境外合作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有必要将合作区建设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局加以考量。一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就合作区建设达成一致或签署有效协议,同时加大对国内企业的引导力度。二是对境外经贸合作区进行全面规划。确保在空间布局上做好宏观把握,以便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适配。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加快在欧洲、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区域的拓展。如温州市印发《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在越南、印尼等国设立境外经贸联络处,引导更多国内企业入驻园区。三是发挥好现有“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区的吸引力。依托良好的经贸关系,合作区发展相对较为稳健。而海外合作区对国内企业更有吸引力,更有利于吸收新建企业投资,使之成为吸引新建企业的载体。

2.加大合作区投资优势的宣传力度

由于境外园区建设时间并不长,大部分民企对其内在优势并不了解,即使有“走出去”的动力与意愿,“走出去”的速度也不太可能很快。因此,加大境外合作区投资优势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民企进驻园区,显得十分重要。一是办好多层次主题推广会。通过各级商务工作会议或专题推进会,面向中小民营企业集中的地区宣讲我国境外合作区的建设情况,将合作区享有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信贷优惠等政策广泛地传达给企业。二是发挥牵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牵头企业(园区建设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向有意向入园的相关企业宣讲我国与东道国有关政策、园区建设情况等。三是组团考察园区。当地政府部门与行业商会等组织,带团赴境外园区实地考察,让企业进一步了解园区,为入驻园区打下基础。例如,为进一步推动园区的发展,2023年初温州市商务团曾赴泰国、越南等地考察。

3.提升产业紧密度与关联度

有别于传统海外投资模式,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竞争力在于产业紧密度与关联度带来的集群效应。为加强合作区投资的集群效应,加强产业规划与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是做好园区产业规划与定位。境外园区是产业投资的集聚地,应根据自身及东道国产业情况,提前做好产业规划为后续发展提供基础。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园区筛选准入机制。在招商过程中,园区应该从企业的产品结构、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并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形成合理的企业审查流程机制[4]。三是对园区运营做好宏观把控。应对那些偏离园区规划的企业和经营活动进行调整,以确保园区整体规划的有效实施,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区的群体效应和行业相关性[5]。如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主要产业定位为轻工家用产业,曾经有手机生产企业入园,但因产业不够集聚,经营不善而退出。

4.创新境外发展平台

企业进行合作区投资过程中,应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契机,着力创新境外发展平台。一是确保境外园区的升级和功能多元化。目前国家不再对单一的工业园区提供补贴支持,但农业园、资源开发园以及物流园等新型的园区仍有补贴政策,可考虑将有条件的工业园转型升级为物流园等。二是发展跨境商务新业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平台,借助全球各个主流电商平台渠道,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发展贸易新业态。三是加强海外仓建设。通过盘活合作区空间,使东道国发挥优越的港口区位优势,参与建设海外仓,为跨境电商品牌出海提供支持。

5.加强与东道国当地的融合发展

境外合作区建设只有融入东道国当地,才能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目标,达到两国“共同发展”。一是促进产业融合。园区内加大引进当地企业,采取合资或合营的方式,采购当地原材料,选用当地供应商,与当地企业合作,谋求与当地企业共同利益的交汇点,不断加深园区与当地企业的融合。二是促进员工融合。加强园区属地化管理,提升园区员工的培训力度,建立高校与园区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吸引当地居民到园区就业,提高当地的就业率。三是促进社区融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园区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改善当地的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落后现状,开展慈善公益活动,使当地人民能够享受到园区企业的发展成果。

现阶段全球经济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境外合作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与抓手,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温州境外合作区建设,已经形成独特优势,企业海外投资助力自身可持续发展,成为“地瓜经济”藤蔓海外延伸的重要平台。尽管合作区近几年的建设受到较大冲击,但温州相关部门及企业积极开展复工复产、云上招商等,最大限度地助力合作区及时恢复生产,目前都在良性运行与发展。近二十年温州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实践中已经形成“温州经验”,可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猜你喜欢

东道国温州园区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难忘九二温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