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卷只是时光如流的副产品

2023-02-15鲁北明月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3年2期
关键词:富春江居图黄公望

鲁北明月

初冬的雨,缓缓地下,下在富春江畔的山水里。一行有十三人,或着雨衣,或撑伞,花花绿绿地冒着细雨,循着坡道,去访黄公望的隐居地。山树,老藤,修竹,野草,青苔,一路相迎。

一路上,似乎只有我们。雨下得不紧不慢,队形也渐拉渐长,散落于这富阳的山水里。方才在黄公望纪念馆看《富春山居图》,或者叫《无用师卷》和《剩山图》,前者的钤印题跋,收藏的辗转,后者的残火留痕,缺损的空白,成就《富春山居图》几百年来的传奇。或许,也因此成就隐者黄公望的生前身后名。

从纪念馆到隐居地,大约十几分钟的脚程,眼见青森高耸,石坪木屋时,便是到了。柴门,短廊,小屋,厨房和画室,简到极致。不过,元朝时的真实模样有谁知道呢?画室凭栏,栏下有涧流隐约,若在丰水季,必是水声潺潺。隔溪有树竹深深,青黄红绿,还是深秋的斑斓。那是公元1347年,年近80的黄公望随着樵夫来到这大岭山的筲箕谷,从此便隐居在此,取名“小洞天”。

漫想当年,黄公望睡过午觉,饮过秋茶,或许就在我此时的立足处小驻,然后才踱进画室,缓缓拿起画笔。先画《秋山招隐图》罢,峰谷涧溪,山石屋树,钓者垂纶,行者闲适,干湿浓淡,无不自如。

其实,人终其一生,无非是在世间寻找一种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但无论是谁,最初往往是跟着众人走。走过,经历过,思索过,才终会在某一天决定不再跟随人流,而是转身拐上那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即使,那里根本还没有路。

黄公望便是这样,读四书五经,科考,入仕,这是古代士子们的标准历程。所不同的是,黄公望遇到科举被废的时期,直到45岁才成为一名基层的书吏,随即因上司牵连入狱,两年后出狱。若在常人,或许已是待死的季节,但黄公望不愿坐等,他选择画画。

这位79岁的老人坐在鹳山矶头,一边画画,一边等待人生淬火的那个奇点。

果然有事发生。一名叫汪其达的凶徒,趁黄公望不备,恶狠狠地把他推入富春江中。此人是黄公望前上司张闾的外甥,对黄公望供述张闾的罪行怀恨在心。幸运的是,一名路过的樵夫把黄公望救了上来并收留了他。庙山坞和筲箕泉,大岭山和富春江,终于等到一位可以无声融入、彼此关怀的隐者。

这或许是人生又一次归零后的再出发。黄公望在富春江畔的山里,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种传奇。既然死亡的到来还有时日,那么不妨在这空闲中做些什么,譬如画画,画下这半生寻找的山居世界罢。富春两岸,峰峦叠嶂,松挺石秀,云山烟树……疏密,浓淡,一切都在心里。有中若无,无中若有,这富春山水的秋色此时只需一管羊毫、半碟松墨。时间还有,那就慢慢地画,借这眼前的山水画涂抹自己内在的情志。我猜想,黄公望是否会把自己也藏进这山水里?据说《富春山居图》里有8人,但若不仔细寻找只能找到5人。我伏下身,在画中找,但老人藏了一生、藏了600多年的光阴,我一时又哪里找得出呢?

山水与人,人与山水,完美地融在黄公望这幅旷世的长卷里,留在绵长的时光里。画作尚未完成,曾经一起流浪的师弟无用跟着卖画的樵夫找到船山坞的小洞天。我们已无法想象当时的场景,大致可揣测出无用看到《富春山居图》时如见至宝的神态,黄公望微微一笑,题款相赠。隐居才是生命真正的主题,画卷只是时光如流的副产品罢了。一年后,黄公望再无挂碍,他彻底融入富春江畔的山水之中。大痴也好(黄公望号大痴道人),高士也罢,隐者已去,而《富春山居图》却在世间开始颠沛的传奇。

600多年后的我们,为一个传说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我们试图解构一位隐者的世界或选择,每个人的目的不一,答案自然不同,收获也便不一。唯一确定的是这富春江畔,这烟树山岚,其实只属于黄公望。他悄悄融入这片山水,即使这山水因他而喧嚣起来。

(选自2021年2月18日《解放日报》,本刊有删改)

—— 鉴赏空间 ——

每一幅名畫都有动人心弦的魅力,《富春山居图》和《清明上河图》均属于国宝级画作。本文作者写自己去黄公望纪念馆看《富春山居图》,并冒雨探访黄公望隐居地的经历,为我们介绍了黄公望坎坷的生命历程,展示了他高洁隐逸的情怀。作者觉得隐居才是黄公望“生命真正的主题,画卷只是时光如流的副产品罢了”。这是一篇充满哲思的散文。课文《梦回繁华》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画作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以及画作的材质和主题内容等方面作了宏观说明,展示的是北宋汴梁的繁华,同学们可以将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 读有所思 ——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只画了8个人,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却画了500多人,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猜你喜欢

富春江居图黄公望
黄公望的人生
龙门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杭州 富春江边富春山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富春江的绿
富春江的绿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