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 守正创新 构筑辽宁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新体系

2023-02-15刘盛强王宇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馆长古籍工委

刘盛强 王宇

1 实施背景

1.1 使命与呼唤

一直以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都是图书馆高效运作与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从人才“要素说”视角来看,无论是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阐明的“三要素”,即图书馆由藏书、读者、工作人员组成[1],还是刘国钧在《什么是图书馆学》中提出的“五要素”,即图书馆由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与设备、工作方法组成[2],再到吴慰慈的“人才是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机制不可分割的构成因子”[3]、于鸣镝的“馆员是图书馆构成要素中最活泼、最积极、最起决定意义的要素”[4]、陈建龙的“馆员是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四柱根基’之一”[5]等论述,人才(馆员)都是图书馆组成要素之一,而且在推动图书馆转型与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陈建龙在《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指南针报告》中特别指出:队伍建设是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问题,包括领导班子专业化、管理能力建设、馆员专业能力提升等[6]。因此,无论是从图书馆发展还是馆员个人成长来看,对馆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提升馆员的专业素养与技能都是必要的,这既是图书馆人安身立命的使命与价值之所在,也是新时代对图书馆的呼唤和期盼。

1.2 传承与创新

辽宁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辽宁高校图工委)历来重视馆员培训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与业务培训强化馆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提升。一是通过举办各级各类会议,开拓馆员的专业视野,2015年以来举办全省高校图书馆馆长论坛7次,2012年以来举办阅读推广、学科服务、资源建设等主题研讨会23次;二是各分委会积极组织培训活动,提升馆员的专业能力,2012年以来开展阅读推广、古籍保护、信息素养教育、文献传递等短期培训班17次,2014年以来举办阅读推广、信息素养大赛6次;三是定期开展论文评奖,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培育馆员的学术素养,自2015年开始,累计立项181项,论文评奖371篇。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馆员正常的学习与培训。辽宁高校图工委主动识变、积极应变,将馆员培训从线下转到线上,以更加开放、灵活的培训形式回应图书馆人学习的热情,推动培训的传承与创新。

1.3 立足现状与所需

为进一步明确培训的内容需求与层次结构,2021年,辽宁高校图工委对全省64所本科高校图书馆队伍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1)由于中层干部轮岗导致的馆长队伍行政化、非专业化特征明显,图情专业背景仅占37.5%,而且更换频繁,业务不专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头雁”作用的发挥,导致了图书馆专业化发展的乏力;(2)在编馆员占全体馆员的62.5%,队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而且40岁以下馆员仅占25.7%,部分图书馆多年不进新人,队伍活力与发展潜力后劲不足,业务受阻;(3)在编馆员中,仅有29.9%的馆员具有图情专业背景,专业力量薄弱,但硕士以上学历馆员占42.8%,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与成长性。

基于此,辽宁高校图工委进一步优化馆员培训的内容体系,补充新知识、塑造新技能、开展新服务、构建新体系,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2 探索构筑馆员培训新体系

自2020年以来,从辽宁高校图书馆队伍现状出发,以需求为驱动,针对现存问题,以加强领导班子专业化与管理能力建设、注重馆员素养培育与专业能力提升为目的,辽宁高校图工委构筑了全方位、多视角的专业化、职业化、技能化的“四位一体”培训体系,即围绕职业精神、管理决策能力、业务能力、研究能力等四大核心能力,为馆员打造一体化的培训体系。累计邀请146位国内图书馆学界与业界的专家、学者,共组织了10个主题的专门培训,共举办线上报告83场次,具体见表1。

表1 辽宁高校图工委主题培训情况概览

2.1 涵育馆员职业精神,筑牢事业发展之根基

图书馆人的职业精神是图书馆事业的行为风尚,也是筑牢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图书馆人坚定执着、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才会呈现如今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是加强政治引领,提高政治站位。组织全省高校图书馆党员同上云党课:(1)以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图书馆党总支为依托,全省64所高校图书馆700多名党员共同参加,通过导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和经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牢记初心与使命[7];(2)由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重庆大学3所高校图书馆党总支联合举办,沈阳重庆两地9校图书馆党员共上云党课,邀请重庆大学杨新涯馆长做《依规治馆》专题报告。

二是在辽宁高校图工委成立四十周年前夕,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高校图工委)指导下,承办了“图书馆员职业精神涵育”研修班。陈建龙馆长在首场报告中深情讲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传承,讲到了庄守经等老一辈北京大学图书馆人,最后用“感人、融合、奉献、通变、至臻”五个关键词,高度凝练和概况了图书馆的职业精神;刘万国馆长多年深耕图书馆事业,把职业精神定义为在图书馆的长期实践中孕育的对事业朴实、执着的追求;初景利教授同大家分享了对图书馆职业、专业与事业三者关系的认知和感悟,图书馆是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赵乃瑄馆长的“幸福图书馆”、王虹菲馆长的“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刘斌研究馆员的“一生只做一件事,万般情怀付兰台”等,从不同视角阐释了图书馆的职业精神内涵,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描绘了丰厚底色[8]。

三是在辽宁高校图工委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对在辽宁高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资深老馆长进行访谈,包括辽宁大学图书馆前馆长、辽宁高校图工委前秘书长霍文杰,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前馆长杨海天,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前馆长李玉梅等,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挖掘出来、传承下去,勉励正在奋斗中的图书馆人。

2.2 提升管理决策能力,积聚事业发展之动力

图书馆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和部主任的团队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效率和成败。

一是做好“十四五”战略规划,为事业持续发展做好顶层指导。陈建龙馆长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阐述了五年规划的战略部署、工作指标、愿景和行动纲领;初景利教授从战略规划的意义、需求驱动发展、服务体系构建等10个方面,探讨了有关未来发展的战略问题;李玉海院长阐述了馆员、政策、技术、业务四要素如何在规划制定中发挥作用;蔡迎春馆长从经济环境、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用户需求、图情一体、智慧服务、共享理念等7个方面梳理了规划制定时可能面临的问题[9]。

二是举办馆员职业能力提升之新任馆长培训班。首先邀请陈建龙馆长基于角色理论视角解析了馆长的三重角色和相应责任,即作为管理者要有管理责任、作为领导者要有领导责任、作为使用者要有使用责任,对馆长责任制、政治领导、创新发展、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着邀请具有十几年管理经验的资深馆长讲述他们对于管理能力的感触、认识和总结,把这种管理能力外化于形,发扬光大,传承下来,如邀请从业多年的教育部高校图工委榜样馆长、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王宇书记,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讲述了其15年馆长生涯的管理经验,邀请有近20年馆长经历的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王虹菲馆长从队伍建设、资源建设、服务创新、馆舍建筑、发展规划等5个方面总结了其多年的管理经验[9]。

三是举办馆员职业能力提升之部主任培训班,培养其作为中枢神经和桥梁纽带的关键作用。一方面是基于馆长视角,需要什么样的部主任,宋姬芳馆长认为部主任应努力做到“四化”(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三力”(执行力、协作力、自省力)、“二心”(公平心、忘我心)、“一视野”(全馆视野),王红馆长从钻、深、专、岗、责五个维度与大家分享了图书馆部门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思考;另一方面是基于部主任视角,胡永强、谢奇、黄颖等老师现身说法,先后分享了担任部主任工作的诸多感悟与能力需求,包括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协作能力等。

2.3 强化业务创新能力,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馆员业务创新能力是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推动馆员业务能力的迭代与升级,才能推动事业的创新发展。

一是文献资源建设能力是图书馆高质量服务的保障。近年来,经费短缺、纸电同步率低、文献资源建设绩效评价缺失等成为制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瓶颈,叠加“双一流”建设需求不断增加的现实矛盾和压力,图书馆急需提升文献资源建设质量。为此,举办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图书馆数据开发与文献资源建设实务培训班”,为辽宁高校图书馆数据开发与文献资源建设共同把脉。郭晶馆长就如何建立文献资源绩效评价给出了具体方案;童云海、窦天芳两位馆长就如何打造文献资源数据生态环境介绍了各自图书馆的实践经验;王乐、王红、那春光、夏翠娟、黄镝、范艳芬等也围绕当下困扰辽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实际问题与困惑,给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二是信息素养能力彰显着图书馆的专业服务优势。辽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起步于1982年,目前42所公办本科高校图书馆的开课率达到100%,但师资数量仍显不足,并且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师知识结构亟待更新,为此,组织了相关培训。一个是辽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师资培训,邀请陈建龙馆长介绍关于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方向的思考,邀请初景利、黄如花、张久珍、刘文云等围绕信息素质教育与科研伦理、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教材设计等多个角度进行指导,邀请王媛、罗昭锋、周建芳、王贵海等从教学实践角度分享了教学案例、信息分析工具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等优秀教学经验;另一个是2022年组织了辽宁省首届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将大赛与研讨会相结合,突出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性,真正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效果。

三是古籍保护与开发利用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于2020年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自然成为图书馆责无旁贷的使命。辽宁高校图书馆有14家藏有古籍,其中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家、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家,在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引领下围绕古籍保护与开发利用开展了一些工作,但认识上仍不到位、管理上仍不健全,为此,组织了相关培训。在“古籍保护”系列讲座中,围绕古籍保护政策法规、古籍数字化与编目、古籍保护学、私家藏书文化、古文献数据库建设等内容,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姚伯岳团队精心设计了6场报告;在“古籍知识”系列讲座中,藏书家韦力、林明馆长、陈红彦馆长针对基础性古籍文化和知识的普及作了培训。此外,还组织了“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文化体验活动,在大学生中宣传古籍保护理念,强化对古籍保护与利用的认知。

2.4 夯实专业研究能力,助力事业可持续发展

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一直以来非常注重自身学术研究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并以专业研究促服务创新,推动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辽宁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丰硕,近20年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775篇,其中核心论文1382篇,总体发文质量仍有提升空间。从研究成果的单位聚集度与服务创新的关系来看,研究成果越多、质量越高,在行业内的服务创新影响力越大,如排名第一的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发文量485篇,近年来在空间再造、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等服务领域走在同行前列。基于此,组织了两个主题的专门培训,为馆员研究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多机遇和可能。

一个是2021年,在“馆员职业能力提升”系列培训中策划了“科研篇”,为馆员学术论文选题与写作指点迷津。《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初景利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策略,并以实际案例剖析了《图书情报工作》的用稿原则与标准;《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王波根据多年审稿经验,给出两点建议:(1)关于写作,要端正态度、讲究方法、贵在创新、不落俗套;(2)关于投稿,要精选期刊、匹配主题,分析了常见的落选原因,还揭密了《大学图书馆学报》的用稿要求,为馆员的论文发表提供了“宝典”。

另一个是“主编视角下的好论文”。2022年,辽宁高校图工委特邀《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初景利、《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王波、《大学图书情报学刊》主编储节旺、《图书与情报》常务副主编魏志鹏、《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常务副主编郭英,分别以《图书馆学期刊论文的选题策略》《理论与实践融合学者与干将统一》《与作者共创价值和未来》《学科叙事中的学术期刊:价值功能与实践探索》《专业论文写作和期刊投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题,围绕学术论文的选题、投稿、撰写及学术规范等问题,以及学术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广大学员受益匪浅。

3 经验与启示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影响着正常的社会秩序,但并没有削弱图书馆人坚持学习与进步的热情和信心。辽宁高校图工委主动识变、积极应变、多措并举、守正创新,构筑了特殊时期与社会背景下的馆员培训新体系,收获了经验与启示:一是专家云集、精英荟萃,邀请到了陈建龙、初景利、刘万国、李玉海、杨新涯、王波、储节旺等学界与业界的专家;二是问题导向、贴近实际,既立足于事业发展需要,又能够满足馆员职业生涯发展、个人成长所需;三是受众面广、参与度高,从省内辐射到全国,83场培训共15000余人报名,近16万人次参与线上学习;四是反响热烈、备受关注,被團人堂、图情招聘、汲古求新等微信公众号持续关注,有讨论,有转发,有热议;五是组织有方、落实有力,借助常委馆、承办馆的力量,发动省内各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其中;六是完善体系、健全机制,进一步拓展“四位一体”培训体系的内容架构,固化培训周期,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猜你喜欢

馆长古籍工委
中共梧州城工委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成立学校少工委 推进少先队改革实施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农民“馆长”李铜
韩国工委筹备成立申请书
韩国工委筹备成立同意函
2013年广西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