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政校行企”农民培育体系助推共同富裕的探索

2023-02-15浙江省湖州职业技术学院313000杨朝峰王凯成

新农村(浙江) 2023年2期
关键词:湖州共育培育

浙江省湖州职业技术学院(313000)杨朝峰 郑 昱 王凯成 高 靖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农民学院扎根湖州大地面向“三农”办教育,育训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办学成果引起广泛关注。

1.主要做法

湖州农民学院成立12年来,积极探索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高校院所多元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构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立足服务地方,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工作基础、创新举措,通过市校、地校、校企、校校共育,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助推共同富裕。

(1)创新人才培育机制,高标准构建农民教育五级网络一是湖州市政府统筹资源,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浙江大学、中国社科院农发所为支撑,社会广泛参与”的办学机制,创建了全国首家地市级农民学院——湖州农民学院。市委市政府成立学院管委会,分管副书记副市长任主任,湖州职院领导任副主任兼院长,实行市级多部门参与的院务会议制,协同推动学院各项工作。二是构建“市、县、乡、村、企”五级农民培育网络。市级建立湖州农民学院,县区级建立农民学院分院,乡镇在成人文化技校建立教学点或分校,村级利用文化礼堂等场所建立讲堂。同时,按“1+N”模式建设实践基地群,在重点农企或较大规模家庭农场设立教学实践基地,周边发展“N”家辅助型基地。通过五级联动农民学习网络平台,实现送教下乡进户,让农民群众随处可学。

(2)完善人才培育抓手,高质量推进农民教育项目 一是协调发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等办学形式,做好各类农民教育的衔接互补和有机整合,注重职业技能与资格相配备、专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发挥市校合作和高职电大资源优势,通过举办“专本科农民大学生、“3+2”中高职一体化、浙江大学农技推广硕士”等学历教育项目,形成“中职+专科+本科+硕士”为一体的人才梯度培养。二是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多层次精准实施农民培训。按照“培训计划、教材、师资、标准、管理”五统一要求,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教育”三大模块,以技术服务、经营管理、产品推广三大类型,通过区域联动、产业互补、赛培结合等举措,精准开展农业领军人才、高素质农民和中级实用人才培训。

(3)夯实人才培育基础,高水平建设农民教育内涵 整合各方面培训资源,依托浙江大学、省农科院、市农技推广部门、乡镇农技单位、社会组织机构等,不断深化院校、校地、校企等多元合作培训机制。一是组建“省市校乡、农科教技”四合一的专家教师队伍,建立涵盖涉农专业、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创新创业、法律财务等师资库。目前,特聘教师达150余人。二是编制集“乡土自编教材、短视频微课、创业实践案例”于一体的教材资源库。加大线上教学力度,推出“云上微课堂”,通过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农业技术微课,扩大全民教育传播面。目前,各类教学资源总数达500余个。

(4)优化人才培育举措,高效率转化培育成果 结合湖州产业发展和培育对象,优化工作举措,分层分类分模块开展培育,不断提升精准性和有效性,助推共同富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农民大学生创业基地培育项目,建立创业联盟,采取“1+N”运行机制,发挥联盟联合发展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开展“新农直播间”项目,通过广播品牌栏目+线下活动等推广方式,延伸产业链,扩大市场,加快培育成果转化;实施“赛培结合”培训,以训促赛,加快培养和选拔农业高技能人才。

2.主要特点

(1)市校共育 聚焦湖州“五类英才”“两进两回”、乡创客等乡村振兴人才,建立健全“部门组织、主管审核、校区(基地)办班”培育培训体制机制,加强与市直部门合作,坚持按需培训和质量管控,实现培训需求与内容的灵活对接、协调互动,开展“学历+技能+创业”农民大学生培养和高素质农民培训等。如,针对农村妇女群体,与市妇联合作,精准实施“千人计划”培训合作项目;针对农村青年创业群体,与团市委合作,精准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农培训项目;针对传统手工艺者群体,与市经信局合作,实施历史经典产业共富中心项目;针对农业科技人才,与市科技局合作,实施“科技富农”班车项目。

(2)地校共育 聚焦各乡镇共同富裕“特色样板”建设,利用乡镇教学点网络,开设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特色产业技术推广培训、共富讲座等,建设家门口“农民学校”。如,针对“中国淡水渔都”建设,与菱湖镇合作开设跑道鱼、鲈鱼养殖和绿色养殖等各类培训;针对“妙西黄桃国家地理标志”和精品民宿建设,与妙西镇合作开设黄桃苗木培育、水肥管理、果实管理等分时分段培训,民宿产业经营主、管家、普通从业人员等培训;针对“中国湖笔之都”和休闲农业发展,与善琏镇合作开设湖笔产业技能提升和营销能力、休闲农业等培训。

(3)校企行共育 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学院积极探索下沉企业“订单式”为农企及相关行业协会培训农技及管理人才。近几年,学院先后与庆渔堂农业公司、丰盛湾水产公司、莼鲈生态农业公司、意蜂蜂业公司等签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订单式为企业培训员工,有效解决了农企员工素质提升问题。此外,学院还积极与花卉苗木协会、湖羊养殖协会、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等特色协会开展深度合作,培养行业急需人才。

(4)校校共育 学院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注重借势借力,不断拓展资源平台,与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浙江大学、青岛农大、湖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办学,共建互设“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实践基地”,这也是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村新型人才培养的试验基地”。创新区域联动人才培训模式,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推进三省一市资源共享,深化人才共训共育,如与上海市农广校多次联合开展沪湖两地青年农场主、民宿经营主等培训班,依托培训平台达成产业合作、拓展市场。同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以湖州市“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行动”为依托,利用学院蜂业教学实训基地,承接国际养蜂人才培训;承接国内各地的乡村振兴人才项目,以培训为平台,彰显区域特色。

3.创新成效

育训并举是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近年来,学院构建完善农民教育“市、县、乡、村、企”五级网络,落实育训并举协同育人,创新成效显著。

(1)创新“四方联动”政校行企联合培养机制 充分发挥地方高职院校平台功能,强化开放办学,创新健全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模式,发挥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功能与使命。

(2)创新“三位一体”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采取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创业培育相结合,整合农民教育资源,创新实践区域联动培训,实现优势资源及人才“迎进来”“送出去”。

(3)创新“三教融通”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 充分考虑农民培训多样化特点,通过基础知识技能与本土产业融通、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融通、职业能力与产业规划融通,帮助农民学员实现梯度式成长。

近年来,学校累计培育高端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专业技能等各类乡村振兴人才4万余人。其中,农民大学生1.3万余人、各类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次、农民大讲堂惠及1.4万余人次,创业基地累计110家。建设各类乡土教学资源500余个、聘请高校院所专家团队150余人、联结经营主体1000余家,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现代化新湖州提供了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湖州共育培育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湖州练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