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青年回乡创业扎根乡村的实现路径

2023-02-15浙江省嘉善县农业农村局314100王枕旦

新农村(浙江) 2023年2期
关键词:嘉善长三角人才

浙江省嘉善县农业农村局(314100)王枕旦 王 群 戴 佳 方 勇

青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和未来希望。随着乡村劳力老龄化的加速,引导青年回归乡村、推动青年创业乡村、支持青年扎根乡村,已成为当前乡村发展的时代命题。浙江省嘉善县肩负“双示范”的重大使命,在国家叠加机遇的有力推动下,青年一代必将成为嘉善打造长三角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1.主要做法

(1)系统谋划,打下先行基础 嘉善高度重视青年致力乡村发展工作,系统谋划、集成推进,把其作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2020年,嘉善县被列入浙江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省级试点。出台了“十四五”青年发展规划、实施“雨露青禾·善耕乡村”行动暨“农村青年创业伙伴”计划(2021—2025)打造长三角青年回归乡村示范先行高地的指导意见,构建了“十回六进”体系框架,努力打造立足嘉善、辐射长三角、领先全国的青年乡村创业发展示范样板。

(2)创设平台,提供精准支撑 结合长三角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联动农业经济开发区,引入优质农业龙头企业,平台招引青年创业人才200多人。提升组建了嘉兴市农科院嘉善农科所,成为全市第一家和全省全国为数不多的县级农科院所,集中打造一批星创天地、大学生创业园、青创孵化器。已创建省级青创农场2家,开展“善小农直播带货”4场和创业伙伴团队直播带货2场,举办“长三角乡村振兴与青年力量”论坛等活动5场。

(3)探索模式,拓展发展空间 搭建长三角青年乡村创业发展联盟主平台,探索培育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农创客联盟,成立覆盖青农创客、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大学生、青年新乡贤、农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主等群体的“示范区新农人联盟”,打造长三角农业科研联盟和示范区田园五镇农创联合体。同时,每个镇(街道)开辟1个农业小微创业园。以姚庄为例,建立全县第一个小微产业园,直接吸纳800户种植户入园,有效促进本镇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4)区域联动,加速一体建设 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打造长三角最优青年创新生态圈。2020年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上海)暨第二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青吴嘉示范区现场赛,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共同推出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动诺贝尔奖国际成果转化中心、长三角知名高校嘉兴校友联盟在嘉善落户。

(5)政策激励,助力创业创新 相继推出“菁英汇善”“祥符英才”计划,通过招聘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如入职满1年后,可享受高层次人才补贴。出台支持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在税费减免、创业贷款、创业资金、创业教育、创业平台、电商创业、创业创新大赛等7个方面全力支持。加大金融保障,与农商行建立共助青年创业合作机制,成立了拥有5000万信贷规模的嘉善青年创业基金,“青轻贷”全年累计发放610.7万元。农村创业伙伴计划项目共授信38笔,累计发放4858万元。实施“浙里担·青农贷”团银担合作公益项目,最高提供100万元无抵(质)押担保贷款,新增“青轻贷”“兴农—创业创新贷”5000万元,为农村创业伙伴计划项目中保险项目提供风险保障11265万元。

2.存在问题

(1)三大因素影响青年回归乡村 一是从青年自身看,乡土情怀的缺失和舆论的压力,对青年回归产生了一定困扰。“跳龙门”思想长期根植农村,“大学毕业后到村里工作没出息”等观念依然盛行;二是从城市发展看,面对优质资源集聚充沛的城市,乡村对青年的吸引力相对缺乏。部分农村呈现空心化现象,使青年对乡村的空间向往产生了视觉冲击,进而演进为留城市、不回乡村的“理性”选择。三是从政府引导看,对于青年回归乡村的氛围营造不够浓厚,乡村人才回归的政策支持不够充分,社会层面上还没有形成青年回归乡村的舆论导向。

(2)三大瓶颈制约了青年创业乡村 一是缺乏更优质项目助力。乡村发展需要大量充满生机活力的项目支撑,回来做什么成为青年创业乡村的最大瓶颈,乡村产业相对落后、新兴业态亟待挖掘成为青年创业乡村最大困扰。二是缺乏更有力政策保障。乡村创业投入周期长,目前仅政府层面对于产业推动、金融支持、人才奖补等有着较完整的体系,但在创业保险、技术指导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工作盲点和真空地带。三是缺乏强要素配置支撑。尽管全县推动了大量农村领域改革,但在乡村用地空间配置、农业用地配套、闲置宅基地盘活等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创业项目落地难也成为青年创业乡村的拦路虎。

(3)三大短板限制了青年扎根乡村 一是乡村公共基础配套不充分。乡村道路建设、村庄管理、数字建设等方面相对不足,拉低了青年扎根乡村的期望值。二是乡村公共服务配套不充沛。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年扎根乡村后的生活。三是乡村创业组团效应不凸显。青年创业乡村需要形成组团效应,构建连锁反应,需要全链发展。目前,创业青年呈现点状形态,没有形成块状模块,亟需创客村、青年小镇等集聚板块。

3.对策建议

(1)拓宽引进路径,创设“一库三通道”形态,引导青年回归农村 一是建立“青年人才库”。要全面了解掌握青年的特长、家庭、需求等情况,着力培育各领域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年,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托举力度。探索建立社会化人才举荐制度,建立农村人才举荐机制,着力打破唯资历、学历等人才评价方式,不拘一格使用“非共识性人才”。加强农村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成立硕博联谊会,建设一批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研究生培养基地,畅通产学研合作培养硕士博士通道。二是打开项目通道。要强化农业产业招商,依托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规划农业项目入驻,培育一批青年群体回乡创办的现代农业主体,结合青年专业背景、经济状况和意愿需求开展项目对接,遴选一批已有的农村产业、农产品销售、生活配套等领域项目,向社会公布,吸引有志青年投身创业。三是畅通政策通道。要系统集成政策,给予青年更多有针对性的扶持。简化市场准入,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强化金融支持,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探索出台利息补贴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提供涉农财政支农项目支持。强化用地用电保障。通过调整存量资源,落实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用地政策,降低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四是开辟舆论通道。要大力营造正向的乡村舆论氛围,以“五四”青年表彰为契机,给予返乡创业青年良好的赞誉和评价,让返乡创业青年得到更多尊重,肯定返乡创业价值。在媒体大力宣传高层次人才服务家乡的典型事迹。

(2)加大引育力度,开启“一平台三机制”框架,助力青年创业乡村 一是深化青年两创平台。要加快青创之城建设,把现有创新创业平台提档升级,推动“创业平台化”与“平台化创业”双向转型,吸纳创新创业资源和青创英才,加快创业主体“平台化”转型,重点关注现有农业领创人才,通过创办分享式、协作式创业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二是优化创业指导机制。要加强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支持和激励农业农村创业导师承载体系,吸纳带领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业绩突出的人才。将创业大学生、离乡创业者、科技人员等集聚起来,联动创业导师、创投机构、投资基金、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提供技术指导、经验分享、成果发布、政策咨询、活动预告、产业资讯等服务。三是构建模式引导机制。要采用直接招商模式,使青年和创业项目入驻农村,通过规划直接供地、供政策、供资金、供服务;采用创业孵化模式,让回归青年进入农村创业孵化器,利用现有资源,精准创业;采用活动模式,通过创业创新大赛,激发青年创业热情,打磨农村创业创新项目;打造服务青年就业的“四维”模式,以“线上就业指导课+职业准备度测评+线上招聘会+模拟职场面试”为抓手,通过“云服务”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为高校毕业生送“创业暖心礼包”。四是探索孵化传导机制。要合理布局创新创业孵化器,优化创新创业平台功能,构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双创载体平台服务体系,整合资源支持青年创业。孵化器为创业起步期的青年提供各项服务,建立市场研判、客户定位、风险管理、模拟实训、模拟商战和项目路演等一整套创业能力培训体系。

(3)优化发展环境,构建“一引领三服务”体系,保障青年扎根乡村 一是以党建引领青年创业。依托基层党建阵地,通过整合专兼职党团干部、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等队伍,将党团力量和社会组织力量整合,深入到青年群众中,倾听他们的呼声与愿望,有针对性地服务青年在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和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为青年的优质成长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机会。二是把服务建立在产业链上。产业是兴村富民之本,要从制度上保障青年创业发展的连续性,完善产业支撑体系,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构建具有乡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体系,拓宽青年本地就业创业的途径,促进农村的人力资本积累、人才培养,带动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农村聚集。三是把服务建立在供给侧上。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解决青年人才在农村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提供全周期、一站式服务。加大人才公寓和青年人才驿站供给力度。扩大生活保障范围,探索医保、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配套解决父母、配偶的社会保险接续和子女教育等问题。四是把服务建立在联盟体上。组织长三角青年创业系列活动。建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农创客联盟,举办长三角乡村振兴研学线路设计大赛、田间沙龙研讨会等。积极打造示范区田园五镇农创联合体,打造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人力资源体系。承办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长三角青商高峰论坛、长三角知名高校嘉兴校友联盟活动,举办“长三角乡村振兴与青年力量”论坛,依托长三角(嘉善)金融创新中心、同济大学校友数字经济产业园·长三角未来邨等全县21个双创载体平台,吸纳创新创业资源和青创英才在嘉善集聚。

猜你喜欢

嘉善长三角人才
人才云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奋斗的“新生代农民工”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浅谈融媒体语境下的多视角创新——以《最奇妙的一日游 看砥砺奋进的嘉善》为例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