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强:一心为民 五年走强『蜕变路』
2023-02-14
2019 年任职以来,桓台县果里镇徐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新强始终坚持以创新思维助推乡村振兴,探索“党建引领、一网三联、全员共治”乡村治理模式,通过党员与群众积分联动、积分与村民利益挂钩,用小积分凝聚起大民心、激发乡村振兴“大动能”,徐斜村逐渐蜕变成支部强、人心聚、民风优、群众富的模范村、先进村。
把责任扛在肩上,当好全村“当家人”
2019 年以前,徐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里想干点儿什么事,党员不关心、群众看热闹,工作难落地,更难见成效。王新强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考虑把村干部“单打独斗”转变为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共同促进工作落地见效。他立足村情实际,创新工作抓手,探索推出“党建+网格”积分制管理办法,把村里划分成4 个网格,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村党支部成员每人负责联系一个网格,有履职能力的党员担任网格员,每人联系10 户左右群众,通过积分考核、兑现奖惩,推动党支部强起来、党员带起来、群众动起来。仅一年时间,村里就先后破解了一批老大难问题、办成一批实事好事,信访积案全部化解,乱排污水问题得到根治,还建起了文化大院等文体活动场所,村集体收入超过100 万元……
“通过‘个人+集体’捆绑激励,党员带动群众在村级事务中比着干、争先进的氛围日趋浓厚。村民的心更齐了,劲头更足了,村里很多以前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难题都得到了解决。”王新强说。
把发展挺在前面,蹚出强村“新路子”
徐斜村的果蔬种植大棚里,一串串水果西红柿挂满枝头,带着诱人的色泽。村民们正在忙碌地采摘、包装。“我们的水果西红柿颗颗饱满,色艳、味美、醇香,是书记带领大家多地考察后选中的优质品种。”大棚负责人介绍道。
王新强一直坚信,“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在他的推动下,2020 年9 月,徐斜村注册成立了党支部领办的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多方考察、多次论证,最终选定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水果西红柿种植作为产业。经过初步试种确定经济效益比较好以后,陆续扩大了种植面积。
如何让小西红柿变成大产业?王新强带领班子成员主动与山东职业学院洽谈合作,邀请院校帮忙设计商标、产品包装等,提升辨识度;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严把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产量,增加产业收益;建立广销平台,打通中高端市场销售途径。目前,全村西红柿日产1000 斤左右,批发价10 元/斤,日均销售额近万元。
把百姓装在心里,念好村民“致富经”
产业有了,如何带领群众致富成了摆在王新强面前的新问题。村内大棚西红柿长势正旺,每天都需要人手采摘。为了保证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同时解决合作社人手少的问题,王新强秉持“党支部领办、保证群众利益最大化”原则,探索性提出了“积分+劳务分红”模式,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又提高了村民在村级产业项目中的参与度,让全体村民及参股社员每年实现分红,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
“这个管理模式很好,积分分红既保障了我们日常收入,又给我们这些年龄偏大、无法外出打工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村民于修明边摘西红柿边说。
任职以来,王新强始终牢记党员的责任与义务,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答疑解惑办实事。他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美丽家园”“爱心匠人”“拉事说理”等多支志愿服务队,采取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每月定期和按需开展环境卫生清理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员从最初的12人发展到现在的120 余人。他整合村庄资源,将270 余亩集体土地全部收回、规范管理,建立了文化大院、健身广场等。投资10 万元建设“暖心食堂”,免费为本村80 岁以上老人和贫困户提供午餐,身体不便的老人由志愿者送饭到家,解决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坚持“扶贫扶志”理念,为贫困户提供扶贫岗位,努力实现精神与物质“双脱贫”,村内形成了“人人争分、户户向好”的良好风气,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在村工作的5 年里,王新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他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归属感,先后荣获山东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省“创新榜样”、平安山东先进个人、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