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以平台建设赋能现代农业
2023-02-14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按照“基础教学在北大、科学研究在潍坊、成果转化在山东”的运行模式,聚焦现代农业重大科学前沿问题,致力于解决“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前沿性、引领性、平台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创新策源地。
一是强化多方保障。积极导入创新资源,夯实科研硬件基础,构建高效管理体系,加快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聚焦前沿技术领域,布局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配备先进仪器设备4000余台(套)。实行双理事长制度,由省政府和北京大学分别派员担任理事长,保障研究院建设高效有序开展。积极对接研究院驻地潍坊市,获取政策支持,助力研究院建设。二是激发人才活力。创新人才管理评价体系,推行职称“评聘分开”,自主内聘47 名高端人才为研究员、副研究员。统筹使用研究院180 个事业编制名额,核心科研骨干经考察后纳入编制管理,课题组负责人按照急需紧缺人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编制保障。依托科研项目向首席专家放权,全面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创新科研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包干制”预算管理体系。完善薪酬管理体制,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三是聚集顶尖科研力量。瞄准全球顶级农业技术研发机构,靶向发力引进世界500 强首席科学家等顶尖人才6 名,国家级、省级人才20 名,形成院士领衔,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为两翼,中青年骨干为支撑的雁阵人才梯队格局。畅通多元化人才引进渠道,通过专家推荐、人才自荐等方式集聚人才,引进37 名课题组负责人。积极对接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不断拓展聚才汇才路径。四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荐人才申报各级人才、科技项目,培养优秀青年科学家16 名,推荐1 人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7 人获评泰山学者。依托科研平台和人才资源优势,搭建科技创新与培训交流平台,携手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推动硕博士人才联合培养。深化院地人才共育模式,创办“院士论坛”,邀请邓兴旺、黄季等院士、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授课,培训现代农业领域干部群众2000 余人次。五是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依托国际一流生物育种人才团队,围绕现代农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开展研发攻关,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90 余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39 项,2 项成果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积极推动创新资源向产业集聚,与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单位开展合作,在生姜脱毒和苦瓜、葡萄等经济作物育种方面为58 家省内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