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浅析

2023-02-14董珅

海河水利 2023年1期
关键词:建设项目水利工程造价

董珅

(海委漳卫南运河乐陵河务局,山东 乐陵 253600)

1 背景

水利建设事关国计民生。水利部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6 602.6亿元[1],2019年6 711.7亿元[2],2020年8 181.7亿元[3],水利建设投资逐年增长。水利工程作为基础性建设项目,其特点为一次性投入多,资金占用周期长。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水利工程全过程的造价,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实现最优投资效果显得尤其重要。

2 水利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工程造价管理为水利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管理,贯穿水利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以工程各参与方为主要对象,以水利建设项目为主体,以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和有效控制成本为主要内容,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于20世纪50年代建立,并不断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程概预算和定额管理制度。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原始资料,在投资决策、设计、实施和竣工结算的不同阶段由不同部门管理。由于管理体制和方法影响,资源不能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共享,难以满足现代水利建设项目事前和事中控制的要求。

3 水利建设项目各个阶段造价管理控制意义、方式和要点

3.1 水利建设项目阶段划分

水利建设项目包括5个阶段,分别是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如图1所示。每个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意义、方式和要点各有特色。

图1 水利建设项目实施阶段

3.2 决策阶段造价管理

水利建设项目的决策阶段是确定水利建设工程投资方案的阶段,是对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进行综合的技术和经济论证的阶段。工程决策的正确性,对水利建设工程的成败、工程造价的高低、投资效益的优劣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的决策是水利建设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的基础。

3.2.1 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确定方法

在项目建议书编制阶段要求的投资估算精度较低,可采用简单的估算方法,如指数估算法、单位产能法、系数估算法、比例估算法、生产能力指数法等;可行性研究阶段比项目建议书阶段要求准确性更高,采用更精确的估计方法,可以采用指数估计方法。

(1)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是根据同种类型的水利项目每单位生产能力所耗费的建设投资来估算新建水利工程造价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默认生产能力与工程投资存在线性关系,但实际工程建设中生产能力与工程投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运用此种方法只是粗略的快速估算,存在较大的误差,可达±30%。拟建水利项目的工程投资计算公式为:

式中:C1为已建类似水利项目的工程投资;C2为拟建水利项目的工程投资;Q1为已建水利项目的生产能力;Q2为拟建水利项目的生产能力;f为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定额、单价、费用变更等的综合调整系数。

(2)生产能力指数法。生产能力指数法是根据同种类型已竣工的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和生产能力的关系,以新建水利工程的设计生产能力为依据,对新建工程投资进行估算的方法。

在水利建设实践中随着水利建设项目规模的增大,单位造价不断减小。生产能力指数法是对单位生产能力法的改进,解决了生产能力与总投资呈现非线性关系的问题。拟建水利项目的工程投资计算公式为:

式中:n为生产能力指数(0≤n≤1);其余变量含义同上。

(3)系数估算法。系数估计法是以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成本或主要设备费用为基础,以已往建设项目其他费用与主体工程成本的比例作为计算系数,从而计算拟建项目工程其他费用,进而计算建设项目总投资。这种方法易于实现,但是精度不高。

(4)比例估算法。比例估算法是根据以往的类似水利工程建设主要设备投资占全部工程投资的比例,以拟建工程主要设备投资估算出拟建项目总投资的方法。

(5)指标估算法。指标估算法是根据各种具体的投资估算指标,估算每个费用项目或单位工程的投资,最后进行汇总得出拟建工程总投资。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其准确性高于上述方法。

3.2.2 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水利建设项目决策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主要有做好方案的优选和严格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般而言,一个水利建设项目在初期会有多种的技术设计路线,在实践过程中通常采用价值工程在多种路线中选择技术与成本的最优解。

式中:V为价值;F为功能;C为实现功能的成本。

功能的确定方法通常是组建专家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法确定建设项目功能分析的研究对象,然后确定每个功能对象的相对重要性,采用0~1评分法或者0~4评分法确定各功能的权重,然后对各方案的功能进行打分,最终确定各功能的功能指数。为了便于理解,本文采用0~4评分法进行研究,其计算规则为F1>>F2,则F1取4分、F2取0分;F1>F2,则F1取3分、F2取1分;F1=F2,则F1取2分、F2取2分。

3.2.3 价值工程计算案例分析

(1)功能指数的确定。例如,F1相对于F2较重要,F1相对于F3很重要,F1相对于F4同等重要,F2相对于F3较重要,F2相对于F4较重要,F3,F4同等重要,按照0~4评分法,给各个功能进行打分,计算出每个功能权重,详见表1。

表1 每个功能权重计算结果

先对各方案功能进行打分,确定各方案功能权重,再按照各方案功能项目得分及各项目的功能权重计算各方案得分,详见表2。

表2 各方案功能权重及功能得分

最终,计算各方案的功能指数,详见表3。

表3 各方案功能指数计算结果

(2)成本指数的确定。若各方案的投资成本分别为76亿、85亿、69亿元,据此计算各方案的成本指数,详见表4。

表4 各方案成本指数计算结果

(3)方案比选。各方案价值系数计算结果,详见表5。

经综合比选,方案C的价值系数最高,为最优方案。

3.3 设计阶段造价管理

3.3.1 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对国内外水利建设项目的数据分析表明,整个建设项目的成本在投资决策阶段控制75%~95%,在设计阶段控制35%~75%,在施工阶段控制5%~35%,在竣工阶段控制0~5%。显然,在水利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确定后,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和造价管理成为整个水利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环节。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对控制水利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3.3.2 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措施与方法

工程在设计阶段控制成本的手段主要有选择优秀的工程设计单位,并对其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采用类似工程标准化的设计方案,加强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管理及审查。

(1)合理选择设计单位。水利建设项目经过相关单位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后,进入项目设计阶段,建设单位依法对水利建设项目进行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关设计资质、设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通过招投标环节可以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最大程度地降低因设计问题带来的投资成本增加的风险,提高建设项目造价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实现了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的控制[4]。

(2)加强设计方案的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与审查。在水利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进行编制,是建设单位合理确定工程投资规模的重中之重。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必须经过审查,主管部门审查后的预算成为拟建项目的最高项目成本[5]。

对水利建设项目的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进行严格审核,可以有效地避免随意增加投资,避免漏项,从而达到控制投资成本的目的。对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编制的合法性、时效性、适用范围等进行全面的审核,对工程设计、图纸的不合理变动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概(预)算的准确、可靠。

(3)提高设计深度,减少设计变更。设计单位应做好水利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高设计的深度,避免因设计考虑不周造成施工阶段较多的设计变更问题,进而造成施工阶段的造价失控。因此,设计部门的各级人员严把质量关,提高设计深度,保证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4)推进采用DB/EPC模式。DB模式为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EPC模式为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这两种承发包模式总承包单位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并对建设单位就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这种模式实现了设计与生产过程的组织一体化,克服因设计施工分离、信息不对称造成设计变更等问题,促进设计与施工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的控制[6]。

DB/EPC模式合同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DB/EPC模式合同结构

3.4 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

施工招投标阶段是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招投标阶段,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可以对投标单位和招标单位双方起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确保建设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4.1 科学制定分标方案

水利建设项目规模大、投资多、建设周期长,因此选择合理的分标方案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建设,而且通过竞争吸引实力雄厚、报价合理的承包单位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建设和投资的控制[7]。

实际中,应结合水利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建设方案、建设条件和建设进度进行综合分析,重点研究工程项目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作,同时标段的划分应使得工程施工范围和施工场地相对独立、标段界限清晰、责任义务明确。水利建设项目合理分标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工程成本[8]。

3.4.2 合理确定招标方式

招标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目前,我国在水利建设领域常采用的招标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公开招标,另一种为邀请招标。通过建设项目招投标,可以选择技术先进、管理有序、造价经济合理的施工单位和施工方案。

3.4.3 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工程量清单作为投标报价的依据,是整个水利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核心。工程量清单作为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签订合同、工程变更和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应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条件安排专业人员在熟悉施工图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准确的编制,避免漏项,减少工程造价的风险,降低索赔事件的发生[9]。

3.4.4 合理选择评标方式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中,合理的评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合理的评标方法,评标过程得以顺利开展,对各投标单位投标中的费用和施工组织等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招投标过程中盲目报价、低价中标、大量索赔事件的发生,同时可以对水利建设项目投资进行有效控制[9]。

3.5 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3.5.1 建立监理制度

水利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持续时间最长、问题最多的一个阶段,面临着诸多风险。在施工阶段,建设单位应该具有风险防范的意识,采取合理的风险对策和应急措施,引进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来制定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3.5.2 完善索赔程序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施工条件、环境变化、施工图纸标注不清楚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工程量、施工条件等的改变。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对工程变更进行控制,对工程设计变更和索赔程序进行规范。工程变更时,建设单位应进行工程量与成本增减的对比分析,经各方协商一致后,方可发出工程变更通知书,并对原工程合同中的项目成本作出相应的调整。若发生重大变化,导致项目成本远高于投资估算或设计概算,则须经原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发布变更通知。

3.5.3 加强“两算对比”,及时进行纠偏

“两算对比”是建设项目的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的对比分析。

水利建设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可采取赢得值法进行定量分析,即根据实际情况与计划情况得出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根据计算得出的费用偏差(CV)、进度偏差(SV)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施工成本控制策略,详见表6。

表6 施工成本控制策略

3.6 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理

在水利工程建设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的95%已经确定,但竣工结算仍然是检查施工合同执行情况、确定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

3.6.1 加强竣工验收管理

工程竣工验收是整个工程建设的最终环节,不仅是项目投资成果转化为生产和使用的标志,也是对投资效益和设计施工质量的检验。在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验收应严格按照竣工验收程序、工程合同和技术标准进行。竣工验收程序,如图3所示。

图3 竣工验收程序

3.6.2 加强工程结算审核

工程结算是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为保证工程结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工程结算审核机制,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单位进行审核。结算过程中,造价人员应认真审核工程结算资料,严格审核施工单位的计算规则和定额套取情况,防止工程签证不切实际、施工方案不合理现象,从而实现控制水利建设项目工程造价。

4 结语

水利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对现代水利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进行分析,认为决策阶段应加强方案优选工作、设计阶段应采用DB/EPC模式减少设计变更的产生、施工阶段应及时进行资料收集和及早采用纠偏措施、竣工结算阶段应加强竣工验收和审查,从而有效控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

猜你喜欢

建设项目水利工程造价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之旅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