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与“体教融合”的发展研究

2023-02-14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

内江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体教双减融合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 曾 辉 辛 琪

自21世纪以来,教育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头等大事之一,国家与社会对教育投资相比上个十年已经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因此如何更好满足社会对教育需求是国家正在不断探索的新方向。走向下一个十年,在满足教育需求的同时,国家开始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并出台“双减”与“体教融合”等政策为学生的未来保驾护航。在此背景下,在国家现有政策下如何更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社会探究热点。本文分析当前最新政策思想,探究学校体育改革路径,为实现体育走上教育主流提供参考。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中国体育走过坎坷也走过荣光。自1985年原国家体委和教委联合召开全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座谈会开始,“体教结合”正式拉开邓小平改革开放新时代体育发展的巨幕,成为一代体育人走入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思想指引,也为中国体育突破世界其他体育强国的包围提供了路径与方向,但在这个时代,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也并未达到理想的融合高度。随着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中国体育人的视野与思想不断拓展,在结合中国国情与世界体育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体教融合”新思想,为新时代中国体育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源泉。“双减”是新时代习近平教育思想的产物,它与“体教融合”思想同宗同源,两个新时代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未来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深入探讨二者关系,为更好促进“双减”与“体教融合”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1 “双减”布局基础教育改革

教育生态环境是由多元主体之间利用各自影响力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系统,包括政府、社会舆论、学校、家长、教培机构等。系统成分的复杂程度决定了教育生态治理无法成为一家之言,想要达到预期的教育生态治理效果,只有在重点环节与关键领域逐个击破,各个方面统筹施策,才能真正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1]。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了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意见》)。随后,教育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意见》,加强“双减”督导,“双减”督导被列为2021年教育部督导工作“一号工程”。

“双减”政策的颁布是国家对教育生态环境改革所进行的一项重大战略布局,通过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与学业评价要求,提高整体教育培训行业门槛。在《意见》出台后,教育部办公厅对教育培训行业进行明确界定,区分学科与非学科培训范围,对《意见》进行补充,为更好的管理各类培训机构提供政策指导。《意见》出台后,政府及社会均对学校与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上海、内蒙古、四川、江苏等地在《意见》出台后对师资配备、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的改革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满足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减轻家长负担,解放学生天性、减轻家长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习效率,为更快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提供未来前行之路。

2 体教融合加速体育与教育认知新变迁

“体教结合”自1985年开始初见端倪,但由于体育政治化和社会发展现状,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模式无法触动竞技体育根基,学校体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学科边缘化的状况,学生体质健康不被社会重视,体育教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存在感低且无法完成应有工作量。体育、教育部门目标价值观迥异、两部门存在制度与行政壁垒、退役运动员生活难得保障、学校体育缺乏学科独立且必须依附于学校整体升学计划等等矛盾使得体育与教育缺乏深度融合。2008年是中国体育发展最重要的分界线,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我国提出体育强国思想,不断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从此走向竞技体育向全民体育,从精英体育向学校体育进行转变的新阶段。基于此,体育与教育出现融合迹象,相关人大政协提案、政策与舆论开始探讨“体教融合”现实效用。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对推进体教融合提出8个方面37项具体措施,为加速体教融合提供更加细节的政策支持。此外,人大与政协委员在历次两会都呈递过部分提案(表1),且提案委员不仅包括姚明、邓亚萍等知名运动员还包括罗家均、张健等知名学者专家,他们均在为完善体教融合相关政策、提高体教融合社会关注度、改变公众对体育固有思想提供自身能量。

表1 体教融合政协委员部分提案描述

截至 2020年10月,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高级检索,以“体教融合”与“体教结合”为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出核心期刊论文366篇,非核心期刊论文千余篇。专家学者对“体教融合”的解读与探究为“体教融合”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相关政策也在他们的分析与争鸣下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通过百度检索“体教融合”发现,社会尤其是相关利益群体对“体教融合”进一步拓展的诉求强烈,平台展现多元化,诸多意见建议更加贴合社会实际需求。通过对专家分析与社会呼吁的充分解读,体教融合已逐渐产生社会新认知且适应未来发展[2]。

3 “双减”与“体教融合”新融合

“双减”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同时不断鼓励学生参加更多课外活动,在此思想下,部分学校开始探索设立如学校体育运动社团、与体校或校外体育俱乐部开展课后活动的新模式,以期实现提高学生体质、满足运动选材需求、探索政策方向、发展体育产业的多赢[3]。“双减”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新风向,在对传统主科提出了减负要求的同时,将副科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且在政策上不反对资本在此领域的持续扩张,利用资本力量扩大副科社会影响力。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有不少省份开始逐步提高体育在中考中的比重,甚至开始探索体育入高考的现实可能,这为提升学校体育地位与体育教师社会地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体教融合”作为新时代最新的习近平体育思想,其想要达到预期发展目标并不能仅依靠此一策,在多种不同政策的配合下才能更好促进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完美融合。在体教融合思想下布局的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的建设蓝图中,重点关注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青少年更好参与体育运动与提高体质健康是不可或缺且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4]。

在此背景下,融合“双减”与“体教融合”对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利用“双减”对学生主科学业的减负,鼓励学生将更多时间留给体育,为体育选材创造更多机会,完成“体教融合”中关于提高青少年体质的现实任务,充实各级体校或集训队的后备人才库,更好解决当前竞技体育选材问题。利用“体教融合”思想,培养更多体育优秀人才,鼓励体育人才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在保障运动员退役生活的同时,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真正走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保障学生体育权益,重新构建学校教育与学校体育教学体系,为更好完成“双减”减负要求提供路径。“双减”助力“体教融合”,体育学科将成为各学科教育发展中最具有凝聚力的学科之一[5]。

4 结束语

体育作为当前教育中最热点学科之一,未来必将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片“蓝海”。学校体育教育作为这片“蓝海”的“引路人”,必须在多种思想政策中不断探索,以期实现多种思想融合下的效益最大化。体育与教育职能部门需加速探索“双减”与“体教融合”结合发展路径,争取早日实现体育强国与全民体育目标,更好更快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体教双减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