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思路探索
2023-02-14田芬芬
田芬芬
(1.南京市高淳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江苏 南京 211300;2.南京高淳国有资产经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300)
就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现状来看,大多处于露天条件下开展施工作业,立体交叉性的施工内容比较多,施工现场作业场所环境差,各种不安全因素也非常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难度。要想切实保证施工作业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需要进行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以下对此进行了详细探讨。
1 概述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
所谓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施工现场中的生产活动进行科学组织,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开展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工程施工现场能够严格按照现代化施工标准要求,保持安全、有序的生产作业环境。基于施工现场以及施工作业管理标准,对施工作业各项操作流程、工序联系以及操作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管控,以此达成安全施工管理目标,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安全化、统一化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就可以减少成本投入,还能保证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工。
2 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意义分析
2.1 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需求
针对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应对施工所处现场的管理程序提出规范要求,以此保证制度在现场安全中的应用有效性。促使管理程序和管理载体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促进上,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制约性,针对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人员,可采取定岗定责的方式开展管理,明确安全施工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内容,如果施工期间发生安全管理上的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追查到相关责任人,充分发挥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所具有的管理成效。
2.2 迎合“科学发展观”管理思想
就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本质特征来讲,具有非常强的复杂性、系统性特征。对此在实际施工管理中,可将人、机械、环境三者整合起来开展管理活动,建立一套综合性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还会设置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如果某个子系统存在管理问题,必然会对整个系统运行产生影响,因此作为建设单位要想保证该系统能够有序运行,这就需要制定一套相应的管理体系,以高标准组织施工活动,明确施工作业流程,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活动能够安全、有序落实。
2.3 实现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目标
不论是什么样的建筑工程项目,都应该严格根据国家现行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要求,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通过标准对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在开展施工安全管理作业时,应明确施工作业各岗位、环节内容的规范要求,真正将国家针对安全施工管理提出的法律规范落实到实际施工活动中,促使所有参建人员自觉按照规章制度要求,规范自身在施工活动中的行为。
3 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思路分析
从本质上来讲,开展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不仅仅是推动建筑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途径,同时也为工程安全创新管理思路和模式,在创新标准化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系统、实效、有序”的建设思路进行分析。
3.1 培养安全施工管理意识
从整体上来看,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人员构成具有一定复杂特征,主要是因为施工人员来自全国不同地区,文化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对安全的认识也存在差别,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的方式明确安全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统一安全生产管理的思想观念,然后明确施工单位中各职能部门、各单位人员应落实的安全职责内容,促使建筑工程中所有参与方树立统一化、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意识。
3.2 成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通过构建具有独立性特征的安全管理工作机构,根据工程建设规模进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结合国家对行业规范提出要求以及工程现场情况,确定应采用何种安全管理模式,并针对安全管理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并对此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通过制度对相关责任人行为进行约束,保证安全工作有序落实。另外还要确定建筑工程的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管理等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对此可通过安全考核的方式,针对安全管理落实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图1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图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3.3 建立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将建筑工程作为系统工程进行分析,严格遵循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开展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基于系统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建设要求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策划,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通过对标准体系的建立、执行、检查和改进全过程进行分析,应特别强调以下两方面要求。一方面为实效性,主要指的是工程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效;另一方面为完整性,在编制安全管理制度时,应严格遵循“工作有程序、事事有标准”的这一基本原则,保证管理制度覆盖安全施工管理全过程,切实发挥制度“有法可依”这一安全管理作用。
3.4 建立项目承包商准入机制
关于项目承包商准入机制的建立,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其一,基于管理层面,明确准入条件,如承包商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历史业绩、管理成果。以此对承包商选择、工程开工等方面起到规范化管理作用;其二,基于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层面的标准化建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3.4.1 关于人的标准化建设思路
①关于从业资格方面,要求施工单位中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以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经过安全考核,并获取合格证书;对于施工单位中特种作业人员,应要求其获取岗位操作安全证书;对于施工单位新进人员,要求其进行三级安全培训,并经过考核,获取合格证书才能入职;②针对施工、监理等单位中安全管理人员职称、经验、培训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③针对焊工、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是否获取上岗证书,上岗前是否进行专业培训;④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后,是否配备安全防护用品,是否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
3.4.2 关于物的标准化建设思路
根据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要求,配备安全防护用具,并建立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有施工人员应佩戴的安全帽、安全手套、防滑鞋等;施工现场是否设置安全网、警示牌、消防设施等;施工中所用机械设备,如施工电梯、吊篮、钢筋切割机、打夯机等等,应按照安全管理规范要求使用。
施工现场中物的标准化管理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在生产制造方面,严格按照当前国家规范标准要求进行制造,确保施工所用各项物资符合安全规定应用性能;②在采购方面,因施工作业具有危险特征,因此对施工所用安全防护用具,不能同一般商品进行交易,应明确安全防护用具交易规则,保证防护用具符合标准要求,严禁不合格物品进入施工现场,避免因此引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③在配备设置方面,应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安全管理要求进行配备,对于配备数量、设置方式一律按照规范标准要求进行;④在物资使用方面,根据工程所处作业环境,严格根据规章要求正确使用物资;⑤对于临建设施,可通过设置样板进行指导,例如施工防护栏杆、防护网、配电箱的安全标准。
3.5 施工现场环境标准化管理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进行标准化安全管理,以此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真正发挥安全管理在其中的应用意义。具体来讲:①针对工程现场中的坑、沟槽、管道等严格按照安全防护标准要求落实安全管理工作;②施工现场光纤、色彩以及其他安全标识,应根据国家规范标准进行设立;③施工现场材料、机械设备堆放等,应采取定点定时的管理模式,确保堆放不影响施工进行,严格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堆放;④做好施工现场中温湿度、采光、通风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规定要求进行相应管理,对于施工作业中出现的粉尘、毒害、放射、噪音等情况,应根据行业标准要求采取相应防护措施进行管理;⑤施工现场电线电缆架设、照明系统开关、电压等应根据安全标准设定。图2为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的设置。
图2 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
3.6 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标准化
施工过程是整个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标准化作业,具体是指对工程施工作业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分析,促使施工各项工序之间互相联系,且具有一定制约性特征,明确施工各项作业环节的标准要求,对于标准要求主要有施工作业程序内容、作业流程顺序、动作标准要求等。简单来说,就是借助标准对施工现场中的活动行为起到约束作用,有效避免违规施工行为。在落实标准化作业安全管理时,需要特别重视工程施工现场中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保证工程施工作业流程、工种能够根据标准开展施工活动,引导施工人员树立“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的安全施工意识,真正从行为上、思想上达成标准化作业安全管理目标。
(2)过程控制标准化,具体指的是依据规范流程要求,对当前工程施工现场作业过程进行标准化监控管理。基于作业流程对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在正式开展施工作业前,针对参与施工作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工程现场环境下的安全防护条件进行确认,采取方案审批、作业票签字等方式做好事前准备控制工作;通过对施工作业行为进行监控,要求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落实每日自检工作,以周、月为单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另外还要对施工特定工序是否按照标准落实进行检查,对施工中容易出现偏差、违规部分,采取全方位的监控管理,做好对施工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以此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问题;对事前、事中以及事后3个过程也要制定安全管理标准,做好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监控和检查工作,有序落实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4 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建筑工程属于一种系统性的工程,要想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和工程建设质量,这就需要标准化管理在其中提供有力支持,并将其贯穿于施工制度、现场施工、组织操作等方面,以标准化的形式推动工程建设安全、有序进行。开展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能够有效避免施工中不安全行为,减少施工操作失误等现象,同时也能够对工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效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实力,具有非常重要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