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水平对肝衰竭的诊断分析

2023-02-14杨艳敏李丰展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红素

杨艳敏 李丰展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肝衰竭是临床中相对常见的一类肝脏损伤问题,其患者病发后肝脏的排泄功能、解毒功能、生物转化功能等均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为患者带来黄疸、腹水等临床症状表现,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据相关研究显示[1],肝炎病毒是肝衰竭患者的主要诱发因素,其中以乙型肝炎病毒对肝衰竭患者所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此外,药物作用、肝毒物质等也是肝衰竭患者的常见诱因。由于肝衰竭的诱发因素种类较多,对患者的临床诊断造成了重大阻碍,导致肝衰竭患者在临床上难以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有研究指出[2],由于肝脏在人体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肝细胞受损情况见的关系,从而为肝衰竭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本研究就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与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对肝衰竭临床诊断的影响与作用展开分析探究,现将研究成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04例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本院接诊的肝衰竭患者纳为研究组,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介于28-69岁,平均(48.85±7.32)岁,其中早期肝衰竭患者的有46例,中期肝衰竭患者有37例,晚期肝衰竭患者有21例。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受检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介于27-68岁,平均(49.06±7.28)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项目已通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纳入标准:研究组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确诊为肝衰竭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保存完整,且生命体征表现稳定;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项目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3]:患者合并有心、肾等脏器器官严重受损问题;患者合并有精神类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问题;患者入院前1个月内存在抗菌治疗或免疫调节治疗经历。

1.2 方法

两组成员均接受免疫球蛋白检测,采用真空抗凝管采集患者3mL空腹静脉血血液样本,将血液样本与试管中的抗凝剂充分混合,避免血液样本在检验过程中发生溶血等现象,对检测结果形成不利影响。通过离心处理分离出上层血清,将血清样本保存与零下20℃的环境中备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免疫比浊法对血清样本中的IgG、IgA与IgM水平进行检测。

研究组患者根据病因施加综合治疗措施,通过给予患者支持治疗,减轻患者肝脏所承受的负担,延缓患者的病情发展。叮嘱患者严格遵循医嘱卧床休息,并对患者卧床期间呼吸、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加以监测。若患者存在乙肝问题,则需采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若患者存在丙肝问题,则需采用干扰素、抗病毒等药物实施治疗;对于处在严重肝损害问题的患者,则需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还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对患者采取免疫调节治疗措施。

1.3 观察指标

以重氮比色法、免疫比浊法与凝固法分别对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在IgG、IgA与IgM水平上的差异。对比早期肝衰竭患者、中期肝衰竭患者与晚期肝衰竭患者在IgG、IgA与IgM水平上的差异。观察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IgG、IgA与IgM水平的变化情况。各免疫球蛋白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如下,IgG:7.6-16.6g/L;IgA:0.71-3.35g/L;IgM:0.48-2.12g/L[4]。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间对比采用F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总胆红素、白蛋白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对比

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白蛋白与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总胆红素、白蛋白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对比

2.2 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

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IgG、IgA与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g/L)

2.3 肝衰竭患者不同时期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

对比结果显示,早期肝衰竭、中期肝衰竭与晚期肝衰竭患者在IgG、IgA与IgM水平上均存在明显差异,早期肝衰竭患者各项免疫球蛋白水平最低,晚期肝衰竭患者各项免疫球蛋白水平最高(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时期肝衰竭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g/L)

2.4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

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IgG、IgA与Ig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如表4所示。

表4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g/L)

3 讨 论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组成器官,其在人体中发挥着合成、转化、分解、免疫等多项功能,而肝细胞受病毒感染、药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坏死时,则会诱发肝衰竭问题,从而对患者机体功能的正常运作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5-6]。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6],乙肝病毒感染是我国肝衰竭患者的主要诱发因素,其中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为常见。恶心、乏力、食欲衰退、神志改变等均为肝衰竭患者在临床上的常见症状表现,导致肝衰竭患者在生理与精神上均背负着较为沉重的负担。随着患者的病情发展,中晚期肝衰竭患者还要面对病情控制难度提高,治疗费用增加等问题,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家庭的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通过早期诊断能使肝衰竭患者的病情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有助于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总胆红素、白蛋白与凝血酶原活动度作为肝衰竭诊断的“金标准”,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肝衰竭患者体内的总胆红素水平较正常人体高10倍以上,血清白蛋白水平则维持在32g/L以下,凝血酶原活动度不足40%[7-8]。近年来有研究指出[9],肝脏是人体蛋白质代谢中的重要参与器官,而机体内免疫球蛋白在合成过程中主要依托于体液,因此可通过检测肝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反映出患者机体的肝功能损伤情况。在肝衰竭患者的过往诊断检查中,免疫球蛋白指标作为辅助参考指标未曾得到充分关注,但随着医疗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逐渐发现肝衰竭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与患者肝炎病情发展存在一定联系[10]。肝炎病情加重则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上升,肝炎病情减轻则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其在临床诊断中与肝衰竭患者总胆红素、白蛋白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具有相似意义。

本研究就IgG、IgA与IgM对肝衰竭诊断的影响展开探究,IgG、IgA与IgM广泛存在于人体粘膜组织中,是机体体液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一类免疫球蛋白,其具有免疫效应作用,是由机体再次免疫应答所产生的抗体;IgA多存在于血清中,也可通过分泌性上皮细胞被释放至外分泌液中,其在局部抗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发挥;IgM是所有免疫球蛋白中相对分子量最大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其具有极强的抗原结合能力[11-13]。当机体IgG、IgA与IgM水平异常升高时,则提示患者存在免疫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在对照组健康体检者总胆红素水平的10倍以上,白蛋白水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均低于对照组,且白蛋白水平低于32g/L,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与肝衰竭诊断的“金标准”相符。在免疫球蛋白水平上,研究组患者的IgG、IgA与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在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免疫球蛋白可作为一项可靠、有效的评价指标。究其原因在于,肝脏Kupffer细胞能够清除肝脏的外来抗原,其引发的功能障碍问题在肝炎转变为肝衰竭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患者肝炎症状加重时可引发Kupffer细胞功能障碍,从而降低对外来抗原的清除能力,导致肝脏中产生大量抗原,进而产生出大量的特异性抗体,导致肝细胞发生大面积死亡,而抗原与抗体在结合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因此肝衰竭患者通常存在机体免疫球蛋白异常升高情况[14-16]。

临床上根据肝衰竭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与病理组织学特征,将其划分早期肝衰竭患者、中期肝衰竭患者与晚期肝衰竭患者3类,早期肝衰竭患者的凝血酶原活性介于30%~40%间,中期肝衰竭患者的凝血酶原活性介于20%~30%间,晚期肝衰竭患者的凝血酶原活性低于20%。据李雷花等研究者的研究指出[17],不同病情分期肝衰竭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早期肝衰竭患者的IgG、IgA与IgM水平最低,而晚期肝衰竭患者的IgG、IgA与IgM水平最高。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不同时期肝衰竭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发现,早期肝衰竭患者的各项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均低于中期肝衰竭患者与晚期肝衰竭患者,而晚期肝衰竭患者的各项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中期肝衰竭患者与早期肝衰竭患者(P<0.05)。该结果同上述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相一致,其说明将免疫球蛋白检测应用于肝衰竭临床诊断中有利于判明患者的肝脏损伤情况,从而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评估。

研究组肝衰竭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经临床诊断后接受了相应的综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再次对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发现患者治疗后的IgG、IgA与IgM水平较治疗前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该结果提示了免疫球蛋白检测不仅能够作为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检测项目,同时可作为患者治疗预后的评估指标,及时反馈出肝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收效情况,对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肝衰竭诊断中,免疫球蛋白IgG、IgA与IgM能够有效反映出患者的肝脏功能损害情况,是一项可靠的临床诊断评估指标,能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此外,IgG、IgA与IgM在肝衰竭患者治疗预后效果评估上也具有良好的发挥表现,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红素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
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