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R技术下的茶文化儿童科普图书设计

2023-02-13丁翊哲

福建茶叶 2023年12期
关键词:科普茶文化绘本

丁翊哲,李 宣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遗产。将茶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不但有利于发挥茶文化的育人价值,也有利于茶文化价值的发扬与传承。

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了多层次的茶文化教育体系,茶文化教育涉及到初中、高中、大学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等各个层次。在各层次教育中,茶文化教育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然而,儿童茶文化教育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尚未达到规范化水平,缺乏明确的教学模式,这是茶文化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书籍是重要的科普手段,根据调研发现,市面上存在着一些面向儿童的茶类知识绘本,这类绘本通过故事来学习茶文化知识,并带有测试评估、手工互动等环节,形式内容丰富,能够引起儿童学习兴趣。但也存在一部分书籍,只是做到了知识与文本的堆砌,忽视了与读者的交互,很难与儿童产生共鸣。

为了更好地吸引儿童阅读兴趣,在茶文化主题之外的领域,出现了一种以AR技术为基础的互动图书。凭借着新媒体技术,这种强调互动性与趣味性的图书很快受到了儿童群体的喜爱。AR技术的融入很好地改善了传统科普读物中存在的问题,交互性的界面与可视化的内容,使书中的文字信息与视觉、听觉信息同步,生动形象地展示书中抽象难懂的知识,给予儿童真实直接的代入感,让儿童能够参与其中并得到互动体验的沉浸式阅读体验。

将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儿童教育,对于传承和创新茶文化具有巨大价值,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AR科普图书可以成为宣扬茶文化的有力工具。这将有助于培养新一代对茶文化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传统价值观。

1 AR科普图书及其发展现状

1.1 新媒体技术打开市场

从2016年起,我国出版社试水AR/VR出版,开启了新媒体技术与图书融合的新时代。根据数据统计[1],仅2016年AR出版物就达到了200种。目前,我国的AR图书大部分集中在教育类,尤其以儿童图书居多。

儿童天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情感和广泛的兴趣,这些特点为专门面向儿童设计的图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设计和内容上,儿童图书都注重主题的突出、鲜艳色彩的使用、生动形象的塑造,以及趣味性的注入。这些图书不仅令儿童满足阅读的好奇心,还通过丰富的感官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例如,色彩缤纷的插图和生动的角色形象可以让儿童沉浸其中,增强他们的视觉审美,一些互动元素和手工活动的加入,也培养了儿童的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加入,更是进一步发挥了它们的优势。

AR图书具有显著的特点,它能够将静态的文字和图像变得“活”起来。通过智能移动设备,AR图书可以将纸上的内容在智能端上显现,提供全方位的视听体验,并实现与虚拟信息的互动,大大增强了纸质图像。因此,这类图书天然拥有与AR技术相结合的潜力,因为它们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和互动性的阅读体验。目前,面向儿童群体的AR图书已经成为AR出版产业中的最大实体。

1.2 发展的瓶颈与困境

自从AR技术开始普及后,市面上有关AR的图书层出不穷,AR图书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期。尽管如此,这类书籍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根据在查阅京东等电商平台后得出的数据,市面上的AR科普图书内容趋于同质化,数据显示[2],在AR科普类图书中,有七成的内容与侏罗纪、三叠纪恐龙有关,其他学科知识的题材甚少,与茶文化题材相关的作品则更是寥寥无几。与传统的纸质书相比,AR科普图书涉及的专业领域过于狭窄。

此外,刻意地追求新奇的体验也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将注意力集中在AR技术上,而非阅读内容本身,这样的阅读行为使得科普知识流于表层。AR绘本需要读者通过手机扫描书本获取信息,而这无意间也就打乱了阅读的节奏与沉浸感。对于沉浸体验来说,数字化、碎片化的阅读往往起到反效果,有研究认为若读者长期处于碎片化、搜索式、跳跃式、浏览式的阅读状态会弱化思维、分析、决策、表达、沟通等能力[3]。读者缺乏深度阅读的体验,也就更加无法真正地学到知识。

因此,在当前全国大力弘扬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将茶文化与这项新媒体技术融合,做到既能吸引儿童阅读兴趣,又能有效的科普茶文化知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难题。

2 茶文化儿童科普图书分析

2.1 案例分析

尽管市面上有众多科普茶文化知识的书籍,但面向儿童的设计却相对稀缺。以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的《画说中国茶故事》为例,该书收集了近百个富有创意的小故事,配以水墨风格的插画,艺术表现水平非常高。该书在排版上仍然以理性的文字为主,插图只是辅助性的。而2017年出版的《三月茶》则以绘本的形式,以三月的春光为起点,然后介绍了采茶、炒茶等农事活动,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插图作为主体,文字作为辅助,生动地讲述了茶的故事和知识。

而在国外的绘本作品中,由意大利画家莫妮卡•巴伦戈与郝广才合作的绘本《茶》在文字排版上进行了创新。这本绘本的凭借其新颖的构图画面与极具创意的文字排版结构,成功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上述的这些绘本,各自凭借着独特的优点与创意,提供了各不相同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们学习茶文化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与茶文化相关的研学教育机构也会为课程提供相关书籍。由于研学教育的目标通常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儿童,因此相关的配套书籍更多地采用吸引儿童阅读兴趣的形式,如绘本、立体书和互动书。研学教育的教材更加偏向于手动交互,除了纸质教材之外还需要额外的道具配合才能进行授课,例如提供茶叶等道具,根据书中的内容完成实验。这样的书籍虽然成本颇高,但毋庸置疑的是这样的方法也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

市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生动地呈现了茶文化的魅力,然而,以上书籍的表现形式仍然是以传统纸质书为主,在新媒体展示方面,如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仍有改进和发展的空间。

2.2 不足与思考

《画说中国茶故事》、《三月茶》等图书都以独特的方式向儿童展现了茶文化的魅力所在,但这样的优秀个例毕竟只占少数。涉及茶文化的图书相对稀缺,而纵观市场上其他题材的科普图书,不免也会发现许多问题与不足,例如,市场上的科普书普遍存在着说教式教育,展示信息罗列复杂,主次层级不明确,重点介绍不突出。许多书籍的内容展示以专业知识为主,文字信息量较大,高质量图片展示较少,缺乏文化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对儿童群体没有吸引力,导致这一群体认知度低,认同感弱,缺乏共情。

造成这种普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以科普为目的的图书很难把控教育与娱乐的平衡性,设计者不得不面临两难的选择:若做得科普性过强,则会削弱图书的趣味性,难以引起儿童群体的兴趣;若只是注重娱乐性,则起不到科普的效果。此外,图书展现的形式也是一大问题,传统的书籍编排方式往往涉及大量文字,这样的设计可能会造成儿童群体的阅读困难;而以绘本的形式呈现,则会因为其重插图、轻文字的特点,出现书中无法容纳足够的知识的问题,科普性则大大减弱。

受困于传统纸质书的限制,要在有限的页面中既做到足够的信息传达,又要减少对儿童的负担,成了科普图书界的一大难点,对于茶文化的传播来说亦是如此。传统纸质书的局限性导致科普图书的信息传播范围较窄,形式有限且互动性差。若想表现传统文化中茶文化的魅力所在,仅仅将展示形式停留在静态文字以及少量图片的展示层面,是无法向受众全面生动地展示茶文化的鲜活状态的。而AR技术的加入,则使图书的阅读增加了一个新的纬度。不再仅仅是依靠单纯的视觉,将茶文化的内容在智能移动设备上显示,不仅通过语音传达信息,也可以通过触摸进行交互,做到了在有限的空间中生动地展现海量的信息。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浪潮推动着各行各业进行改变,科普图书行业也将受到不可避免地冲击,以数字化形式展示茶文化,是推动茶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3 茶文化科普图书设计理念

3.1 科普知识的正确性

对于儿童来说,科普图书是他们开阔视野,发展个性的重要工具。将茶文化纳入儿童教育中,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在图书剧本编排时,除了要挖掘传统茶文化中的趣味性,还需要注意故事编排的科学性。由于AR技术的加入,阅读过程中的趣味性与交互性也大大加强了,因此在设计理念上,可以参考严肃游戏的设计理念。严肃游戏指的是以获得知识、技能、经验为目的的电子和非电子游戏,这个概念在教育培训、军事战争以及医疗卫生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与AR影像交互的过程,也可以成为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建构主义的理论视域下,学习是通过已有经验建构意义的过程[4],而在严肃游戏的理念下,玩家在游戏中接触到的事物累积成为经验,最终将构建成知识赋予意义。茶文化的科普图书,其内容不能仅仅注重趣味性,正确的知识普及同样重要。因此,在专业知识的设计上需要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在整理出相关方案后交给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审阅。

而在书籍的整体编排上,可以根据茶叶的应用属性,增加其历史来源、故事传说、诗词歌赋等内容,挖掘文化内涵。帮助儿童理解书本中的内容,深入了解茶文化内涵。以杭州的西湖龙井为例,可以将龙井的相关知识分为龙井茶叶的样貌特点,茶叶的功能属性,龙井茶背后的文化特点等。不仅仅将茶叶的知识停留于表面,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体会茶文化背后的精神,在内容上实现自然茶叶、茶叶属性、功效功用、文化内涵、思政教育、五位一体的闭环式联动发展,将茶文化相关内容系统化,帮助儿童在阅读的同时,拓宽对茶文化的认识。

3.2 书籍内容的趣味性

美国《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调查显示,“为获得快乐而阅读”是儿童阅读的重要内在动机,阅读的内驱动力是能够使儿童持续阅读的核心力量,而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则是这种力量中最为有力和持久的[5],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儿童乃至整个读者群体。

一本书的故事能否吸引读者,除了依靠AR技术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拥有完善的剧本与出色的人物刻画,新颖的阅读方法固然重要,但书本的阅读核心仍然在于故事的陈述与角色的刻画,即使是面向儿童的图书也不例外。因此,在图书设计中,除了注重科普内容之外,也要注意故事剧本的打磨,做到逻辑通顺,情节起伏,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吸引儿童阅读下去。切不可因为其科普的属性而忽视了剧本的重要性,若书中的剧情平淡乏味,充满了刻板的教学色彩,那么读者也会失去读下去的欲望。

在故事的创作中,要有意识地刻画故事的人物形象。许多优秀的作品之所以成功,不仅仅在于其优秀的剧本设计,也在于剧本中对人物形象鲜活的刻画。因此,一个好的作品应该让读者喜欢上其中的角色。以杭州西湖的茶文化为例,杭州茶产业体系完整,拥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其中更是有西湖龙井茶、九曲红梅、千岛玉叶、余杭径山茶等名茶。自古以来,饮茶就被当作是一种高尚品格的象征,《茶经》中更是将西湖龙井与佛教文化相关联起来,大大加深了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在介绍这些茶叶以及相关茶文化的时候,不可以说教式的形式介绍其特点,而应该对茶文化信息进行故事化编写,将晦涩难懂的信息进行视觉可视化设计,增加茶叶科普知识的趣味性和故事性。例如,故事的编排中,将“廉、美、和、敬”四大美德与茶叶挂钩,将名茶作为故事的主人公,赋予茶叶人格化,并根据不同品种茶叶的产地、功效、文化背景,赋予茶叶不同的人物性格。

3.3 AR技术的交互性

借助于AR技术的特点,儿童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其交互性也大大加强了。交互性的阅读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进行沉浸式体验,处于沉浸式阅读状态的读者不仅是信息的简单接收者,更是以一种参与者的身份进行阅读。因此,AR技术的交互性有助于大大提升阅读的沉浸感,对儿童学习认识茶文化知识,在技术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AR技术所具有的虚实结合,场景沉浸和实时交互三个技术优势,让茶文化在科普教育中拥有“情景化学习”和“主动学习”等构建知识的特点。为了增强儿童的参与度,需要重视的图书内信息的展现形式。AR技术的加入不可避免地引入了一些交互操作,其交互形式不仅表现在屏幕交互上,也表现在图书与移动智慧端之间的交互上。在设计时,一方面要注意儿童在进行数字阅读时,屏幕的触摸反馈必须快速及时,移动智慧端上呈现出的动画、音乐等不同媒体的表现需要合乎情理;另一方面需要注重纸质书与儿童的交互,在设计时要明确图书与线上软件的交互方式,做到操作简易快捷、交互方式一目了然。

借助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让手机扫描书中的特定形象,通过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展现AR三维立体形象,突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实现用户与作品互动。以杭州茶叶为例,将杭州名茶拟人化后,扫码后出现的三维形象将为儿童进行语音讲解,播放视频动画。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儿童可以通过点击触碰人物,与其互动,进行一些游戏操作,从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全方位了解茶文化,提高儿童阅读兴趣,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书本中的内容。

4 结语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将茶文化纳入儿童教育体系更是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针对目前茶文化科普读物存在的不足之处,AR技术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夯实了茶文化内涵的表达,着力提高传播效能,有效地让儿童对科普读物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通过在移动智能端上加载信息,改变了传统阅读通过视觉获取信息的单一方式,将阅读的概念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平面转向空间、从阅读转向体验。将茶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完善儿童科普读物领域的知识体系为儿童AR科普读物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猜你喜欢

科普茶文化绘本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绘本
绘本
绘本
茶文化的“办案经”
科普达人养成记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