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小猫 (外二篇)
2023-02-13邓云生
◎邓云生
两只猫, 一前一后, 静静地蹲在墙头上。 不冷, 却也不愿错过这好的阳光。
一只目光微闭, 气定神闲; 一只不时摇动着双耳, 机警地左盼右顾。
毛色相当的黄, 在清晨的阳光里泛着金色的光。 因为柔软, 这金光一点也不生硬。
后面这只好无聊, 用小爪轻轻地挠前面那只的尾巴。 挠两下, 看看前面的没反应, 再挠两下。
它们是夜里的守护神, 保护者家里的粮食不受偷窃。 当然, 正因为有了它们, 家里已经好多年没有老鼠的踪迹了。
我常年工作在外, 是它们伴着父亲母亲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每次回家, 第一眼见不到它们心里还会有些难过。 不过, 大多数时间它们是会在家里的。
想到它们既保护着家里的粮食,又陪伴着一天天老去的父母, 我心里充满了爱意与敬意。
遂决定, 只要我在家里的日子,它们的饭碗里一定会有香喷喷的肉的。
父亲河
蹚过这条河, 我就永远回不到故乡去。
河水淙淙, 流过曾经的小脚丫,泡的如同馍馍一样白嫩与酥软, 马尾辫和斜日的影子一样绵长。
坐在河边的鹅卵石上, 想着山外的山外。 那是故乡, 还是故乡之外的故乡?
那条弯弯的小路, 不知来来回回奔跑了多少回。 上下跳动的马尾辫,比心中的快乐更欢畅。
父亲坐在火塘边, 脸上的红晕比紧吸一口的烟头更敞亮。 火塘边的土碗里, 醇香的米酒正冒着洇洇的热气, 和父亲的额头一样。
光着脚丫, 走过柔软的河滩, 夕阳里, 一筐背篓镶满了金边。 远方的牧笛, 忽远忽近, 似有似无的哀怨。
父亲的河流, 不知蹚了多少回。炊烟是回家的时钟, 那样的准, 那样的让人期待。 不知母亲的灶头, 是否已摆满了热腾腾的馍馍。
辘辘饥肠, 是无法释怀的故乡。
河水远去, 带走昔日的欢快, 儿时的伙伴白了头, 沧桑写满脸庞。 随那一声鸡鸣而起, 伴那一轮明月而眠, 迎着那一声犬吠而归。 月从东边起, 日从西边落, 山中的岁月仿佛从未老去。
抹不去的乡愁, 笼罩在晨起的村庄。 悲歌与欢唱, 更是那抹不去的快乐与回归。
河滩上, 回荡的笑声更比浪花激起的水声更久远。 脚印, 在岁月的河里走着走着就变大了, 走着走着就变深了, 也走着走着就稀疏了。
那道深深的山梁, 牛儿在张望远方。 回头的瞬间, 我看见了明眸, 也看见了眼角如同清泉一样透亮的泪珠。 它在深情凝望, 母亲凝望的远方。
苦酒亦是诗, 诗中有甘苦, 诗中有远方。 终须明白, 只有酒, 浓烈的苦酒才能消解心中的愁。
尝一口, 父亲酿的米酒, 那是河的滋味, 那是故乡的愁, 那是儿时的歌, 更是父亲的河流。
一醉, 解了千千愁。
乳名, 只被父辈们时时唤醒。 父辈呼唤乳名的时候, 童年仿佛从未远去。
故乡, 成了回不去的愁。
长大了, 才发现烦恼并不会随童年的远逝而远逝, 只会变得更多, 更深, 变得更繁复与交揉。
那一丛曾经蛮荒的蒿草。 几经春秋似乎从未长大。 逃课的下午, 它是那样的温暖与柔软。 很想再借一个童年的下午, 沉沉地睡去。 静卧长篙,一睡解千愁。
童年的歌, 童年的谣, 一刻也未曾忘记, 只在岁月的流逝里越来越清晰。
梦里落花舞, 山涧鸣禽幽;
蒿中一壶酒, 不知到白头。
父亲的河, 我来过, 却从未想要远走。
我知道: 蹚过了父亲的河流, 我就再也回不去了。
家·小叙
清晨的阳光打在那只懒睡的猫上。修长的胡子在晨光里微微震颤。
斑驳的老墙是我儿时的倚靠。 顺着这残缺的墙角, 我学会了走路。上面, 还有我小学时的演算题。
地面非常的不平整, 有许多裂隙。 上面布满了爷爷的爷爷、 奶奶的奶奶走过的足迹, 也有奶奶的足迹, 父亲母亲的足迹, 还有我的。只是这些坑凹, 让步履蹒跚的我多次摔跤。
楼顶是用竹篾做的筋, 糊满了从江边背回来的泥。 历经世事, 有些漆黑。 上面既有烟火的味道, 也有岁月的味道。
在母亲生起炉火的炊烟里, 我又回到了童年。 袅袅的炊烟带着熟悉的味道, 也有熟悉的身影, 一一走过眼前。
巷子里的铜铃又叮叮当当响起。这么多年一直不变的声调。 只是在岁月的浸润下, 声音越发的浑厚了。
领头的羊儿换了一只又一只。 在不停的更迭中, 队伍从巷子口延伸到巷子尾。 牧羊老倌的皮鞭在空中画一个优美的弧线, 随即 “啪” 的一声爆响, 嘴馋的小羊立即乖乖地跑回队伍, 带着对那一丛清香的麦苗的眷恋走向山坡。
日头渐高, 远山明朗起来。 起身, 抓一撮茶。 现开的江水就着茶香, 喝一口, 陪母亲做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