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
2023-02-13薛小英
薛小英
押题理由
从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到尊崇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科学素质的提升既关系每个人的成长,也关乎国家乃至人类的共同命运。近几年高考作文引导考生养成科学素养,厚植科学精神,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Ⅱ作文题材料中就对科学素养有非常鲜明的引导语:“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考生对这一主题要重视思维的训练和素材的储备。
命题趋势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广义上讲,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在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中都有所体现。作为作文命题主题的科学素养,从狭义上讲定位在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思想的传播、科学方法的运用的范畴之内。科学素养如今已经成为当代人基本素养的一个标志,可以说,没有全民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高考作文对于科学素养的考查大体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教兴国,提升国民科学素质;
2.提升科学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
3.加强科普工作,提升科学素养;
4.立足社会实践,培育科学精神;
5.只有科学精神领航,发展和创新才能行稳致远。
金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所谓科学素养,指的是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思想,以及运用科学技术处理社会事务、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在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具备科学素质的公众比例达到8.47%。这个数字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提高了。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科学尴尬”,比如微信朋友圈常常出现“喝白酒能抗癌”“地震云可以预报地震”“闪电不会两次击中同一个地方”等缺少科学依据的言论。
某校组织高中生就公民科学素养展开讨论。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参加讨论,谈谈自己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文题所供材料的第一句话是概念解释,强调这里所谈的概念是“科学素质”,而非“素质”或“科学技术”;“具备科学素质的公众比例达到8.47%”,暗示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提高,但比例仍然偏低;“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科学尴尬”,指出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仍有待提高的现状。考生必须以此为基础写作,紧扣“公民科学素养”的任务指令,不得脱离材料。
材料的核心问题是,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虽然有一定提高,但现实生活中仍然面临诸多“科学尴尬”,以此引起考生对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思考。考生要针对公民的科学素质现状,谈认识、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核心。
另外,题目创设了具体的写作情境,即向高中学生发起科学素养的大讨论。考生在论证中,不管是强调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必要性,思考公民科学素养低的原因,还是针对材料中的现状谈如何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都应当有自己的认识。
参考立意:由“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现状”强调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必要性;思考公民科学素养低的原因;针对材料中的现状,谈应该如何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等等。
习作展示
提升科学素养,让科学不尴尬
◎一考生
基本的科学素养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公民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还是会常常遭遇“科学尴尬”。那么我们怎样提升科学素养,让科学不再尴尬呢?
提升科学素养,让科学不尴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科学是先辈、是才德出众的科学家们为我们总结的正确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之所以会出现“科学尴尬”就在于人们没有正确的科学观,看待事物不是实事求是,而是以讹传讹。所以说我们要提升科学素养,就要切合实际,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对待科学,解决问题。
提升科学素养,让科学不尴尬,要树立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程不时,中国C919大飞机名誉总设计师。他曾说:“飞机的每个零件都要经过上万次的检测。”正是中国科研人员严谨踏实地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我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才能通过验收。科学总是和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联系在一起的,而如今网上的“喝白酒能抗癌”这样的谣言没有依据,自然经不起推敲。
提升科學素养,让科学不尴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科学并非空中楼阁,它存在于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学习和生活中。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科学,就在他的身后,而他却妄想去天上寻找。”科学的理论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需要用科学照亮前方的路。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得消息的渠道被大大拓宽,我们不能盲目相信一切信息,而应该以科学为前提。科学带给我们正确的知识,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提高科学素养,让科学不再尴尬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积极参加科普相关活动或知识讲座,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关注科技时事热点,主动积极学习,利用多媒体夯实科技基础;关注科技时事热点,了解如我国近年来航空航天、高铁动车、生物技术、化工等方面的研发和进展情况,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的思想,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
科学素养,是新发明的前提,雄厚严谨;科学素养,是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自信昂扬;科学素养,是传承与创新的发展,一路高歌。
走在时代前进的路上,我们应该以科学素养认清错误信息。提升科学素养,让科学不尴尬!
◆点评
考生抓住文题材料的核心立论:“提升科学素养,让科学不尴尬”;在论证过程中,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三个方面,联系当今现实,条理清晰地论证了论点,完美地完成了驱动型任务;文末扣题,再次呼应标题。作文审题精准、论证严密、素材丰富、结构整齐,是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
延伸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提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能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
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通过互联网开展科学教育,前景广阔。
某电视台举办“走近科学”主题论坛,邀请嘉宾畅谈对“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的看法。应邀嘉宾有科学院院士宋教授、科技杂志专栏记者梁先生、科普作家马女士、网络公司总裁曾先生,观众席上有各校学生、家长代表和感兴趣的市民。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文题所供材料为“走近科学”主题论坛的背景,阐释了基本科学素质的内涵,摆出了两个重要数据,一是中国网民的规模,二是互联网的普及率。为什么在公民科学素质的背景下,提到互联网普及问题呢?“通过互联网开展科学教育,前景广阔”告诉我们答案,也为这篇作文的立意提供了一个思路。
任务设置和写作要求明确了作文的任务形式,考生在作文时要体现发言稿的交互性、宣告性,一要注意写作者的身份,选定一个嘉宾身份后,行文时不能脱离该身份的设定;二要注意写作对象的范围(观众席上有各校学生、家长代表和感兴趣的市民),要与他们有交互性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