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

2023-02-13罗容海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寡欲传承者养心

罗容海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出自朱熹辑录先贤语录的《论孟精义》,原文是北宋理学家吕希哲写给皇帝的。朱熹引吕希哲的话是用来注“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章的。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说,修养心性的方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少,那么内心的善性纵使有所丧失,也不会丧失太多。但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那善性纵使有所保存,也不会保存多少。

吕希哲字原明,世称荥阳先生。其所在的东莱吕氏,是两宋之际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曾八代出过十七位进士、五位宰相,《宋元学案》谓“宋之公相家讲学以永其世者,莫如吕氏、韩氏”,而吕希哲正是完成吕氏家族从公相传家到学术传家的转捩之人。哲宗时,吕希哲曾被诏为崇政殿说书,《宋史》记载:“其劝导人主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正心诚意为主。其言曰:‘心正意诚,则身修而天下化。若身不能修,虽左右之人且不能谕,况天下乎?”周敦颐要求“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吕希哲告诫皇帝“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要求皇帝谨记伯益、召公的话,留神孟子寡欲之法言,达到“圣心清明”“通性命之理”“达道德之奥”的境地,与周子所言如出一辙。

吕希哲的嫡孙吕本中曾经回忆祖父说:“荥阳公尝说攻其恶无攻人之恶,盖自攻其己恶,日夜且自点检,丝毫不尽,不慊于心矣,岂有工夫点检他人邪?”日夜自我点检,这种点检,在孔子那里就是“克己复礼”,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曾子那里,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在孟子那里,就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在朱熹那里,就是“出门如宾,承事如祭,战战兢兢,罔敢或易,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而在明儒王阳明那里,就是破“心中贼”,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

所以,“养心”“清心”一直是中国士人绵延不绝的传统,从《周易》的“君子以恐惧修省”到曾国藩的“将此心放得实、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甚至故宫中明清两代帝王主要居住的寝宫也取名“养心殿”。在一代一代士人的践行体认中,“养心”“清心”不只是一个理念,更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案例,如明清时期流行的“功过格”一类,均同于此。此外,静坐、日记、书信、书法、读书、交游等等,都被认为是“养心”“清心”的有效途径。

但是,正如王阳明所感叹:“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改变人心的工作,刀刃向内的工作,自我革命的工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正因如此,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作为“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华民族最朴素最崇高美德的传承者,共产党人的内心修养从建党的那一刻起,就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命题。刘少奇同志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明确提出“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要求从始至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基于对道德修养规律和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6月29日)

◆提炼

1.比较综合,善于类推

现象是事物的各个片断和表面的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表现,一般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隐藏在现象背后。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比较稳定的。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又都从某些方面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如这篇时文就对历史上关于修养心性的事例与理论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研究和比较综合,在剖析事理的基础上,运用类推挖掘出发人深思的本质内涵,通过比较综合“古”与“今”,最后得出结论。

2.追本溯源,開掘本质

这是指选取材料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应该揭示它蕴含的精神实质,引导思路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导说理不断深入。单从作文过程看,先要会“疑”,就是要能对事物、观点提出疑问,一“疑”,就想得深入了。如这篇时文,对“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追本溯源,联系历史人物事迹与哲学思想,开掘本质,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多种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更为全面地作出判断和评价,显得非常深刻。

猜你喜欢

寡欲传承者养心
养生与养心
弘扬中国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 树立民族形象 做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夏至重养心
夏至养心喝“三茶”
蔡思雅 古老木偶背后的年轻传承者
期待美好
期待美好
简单悟语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
修身首先在『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