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与桃蚜的斗争
2023-02-13曾文芳崔国朝王志强
牛 良,潘 磊,曾文芳,崔国朝,王志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郑州 450009)
地球是一个由众多生物组成的生态圈。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生物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和遗传,前者说明所有生物一定会具备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即完全相反的两个生理反应过程)特征,并且可以将遗传物质进行复制,通过自我分裂生殖(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交由下一代繁殖下去以避免灭绝,这是类生命现象的基础。此外,生物还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遗传物质也在此过程中,不断的重组、变异,并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可以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在与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斗争中生存下来的。
蚜虫,俗称腻虫、蜜虫等,是一类以植物汁液为食的昆虫,包括蚜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蚜虫很可能早在2 亿8000 万年之前的二叠纪早期就已经出现,已知最古老的蚜虫化石是来自三叠纪的物种Triassoaphis cubitus Evans。蚜虫的物种数量曾经很少,但随着1 亿6000 万年前被子植物的出现而开始增长,被子植物也使得蚜虫开始特异化,分化成专一在特定种类或某些种类植物上取食的不同的蚜虫。现如今,蚜虫已成为世界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目前已发现的有10 个科4400 余种,其中大约有250 种对农林和园艺产业具有重要影响。
蚜虫个体小,种群数量巨大,兼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繁殖速度非常快。孤雌生殖主要发生在初代寄主上,春天时,随着温度回升,蚜虫卵孵化成干母,干母直接进行孤雌生殖,不需要两性结合,直接胎生产出下一代小蚜虫,且可持续多代,且多数均为雌性,因这个时间也是植物快速生长的时期,幼嫩组织来源丰富,“鲜嫩可口”,给蚜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也促进了蚜虫的快速大量繁殖。如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能够在一个生长季繁殖41 代雌性,如果全部成活的话,可以达到1.5×1027个后代,简直是天文数字了!
蚜虫如此来势汹汹,植物们快要倒霉了,农民朋友可得当心呀!
桃树起源于我国西北地区,虽比不上蚜虫,但栽培历史也有3000 年以上,据说在云南昆明还发现了距今260 万年前的桃核。桃树现已遍布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各地,2020 年栽培面积达152.7 万公顷,产量2 643.3 万吨,我国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为86.7 万公顷和1 663.4 万吨,占世界的一半以上。
分布如此之广的桃树和蚜虫,碰到一起看来是不可避免了,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桃蚜是影响桃树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到春季,桃花开放的时候,就会看到在桃花萼筒里或是外边,趴着几只蚜虫或一家老小,在一起美美地用餐。到桃新梢长出来后,这些蚜虫又拖家带口地转移到最嫩的新梢顶端开始享受美食了。而果农种植的桃树这时候可就倒霉了,花被蚜虫啃得坑坑洼洼,失去了原来圆满的曲线;叶片也变得扭曲皱缩,没办法尽情伸展,享受阳光;刚伸出来的新梢,也浑身发痒,扭曲身段,不能挺直腰杆,长高高了;连幼小的果实,也被叮的白一块,青一块,还有的灰头土脸(图1)。这都是由桃蚜分泌的蜜露发霉引起的,再粘点灰啥的,没脸见人了……
图1 早春桃树不同组织器官受桃蚜危害症状
难道桃树就这样任“蚜”宰割,没有办法了吗?
哎哟,看看这一棵,别的桃树都被啃的光秃秃、没精打采的了,它怎么还亭亭玉立、生机盎然呢?
原来这是一棵对桃蚜产生了抗性的桃树,蚜虫都不吃。桃树对桃蚜的抗性是怎么产生的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早期的时候,桃树不是像现在这样都是嫁接无性繁殖的,而是通过自然授粉,用种子播种繁殖的。用种子繁殖的桃树,每一棵的遗传物质都经过了重组,含有不同的基因,同时也在繁殖的过程中发生着各种不同的变异,就像油桃、蟠桃、寿星桃等,都是在长期繁殖过程中偶然产生的,这些变异经过自然或人工选择而留了下来,就形成了现在丰富多彩的桃子。也有一些变异由于导致了桃树的缺陷,不能适应环境的需求,就随着桃树的死亡而丢失了。当然也还有很多变异人们看不出来,但或许有一天,这些变异会对桃树的生存产生关键作用。这棵不让桃蚜吃的桃树就具备了这种特异功能(抗性),能够避开了桃蚜的攻击正常生长,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这种抗性,在桃树长期的繁殖过程中被有意或无意保存了下来,成为如今抗蚜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图2)。
图2 感蚜桃树(左)与抗蚜桃树(右)对比
经过科学家的深入研究,发现赋予桃树这种特异功能的是植物体内一种特定的蛋白。在蚜虫取食桃树汁液时,会向植物体内注射一些唾液蛋白,让食物变得更好吃或更容易消化,如果桃树不能识别这些蛋白,桃蚜虫就会持续取食,导致桃树的生长异常。而一旦桃树识别出这种入侵,就像前面说的这棵有特异功能的桃树,体内含有特定的识别蛋白,获得了敌人攻击的信号,这些蛋白就会将入侵信号传递给生产工厂,调动植物体内一系列生化反应,制造出排斥或毒害蚜虫的物质,将蚜虫赶走。植物体内这种特定的蛋白也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异产生的,并能够一代代传递下去。
正常情况下,果农如果想控制住桃蚜的危害,就必须在桃蚜刚开始出现时就往树上喷一些杀虫剂杀死这些害虫,但由于蚜虫数量庞大,总有少数甚至个别不怕农药的蚜虫成为漏网之鱼,这些不怕农药的蚜虫也会慢慢增多,导致果农原来打的药不见效了,或者是需要加大浓度,时间久了,就需要研发新的农药来防控蚜虫,新农药的研发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巨额的投入,使防治成本越来越高。
那么,是否可以利用有特异功能的桃树来防控蚜虫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已知的携带抗性的桃树多数来自野生或半野生的材料,果实经济性状较差,距离真正生产用的栽培品种,还有很大距离,需要用这些有抗性的桃树与栽培品种杂交,在后代中选择有抗性的且果实较好的桃树,再一代代的继续杂交改良,直到果实达到普通栽培品种的水平,就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了(图3)。到时候,果农在防治桃蚜时就能轻松不少了。目前,育种家已连续开展了几十年的工作,利用抗性资源进行的育种工作已进行了6~7代,相信用不了多久,具有特异功能的桃树品种就会送到果农的手里,少打药就可以生产出同样品质的桃了,这样的桃农药残留更少,也更安全。
图3 抗蚜桃品种的改良过程
也有朋友可能会问,这些蚜虫都不吃的桃树,会不会对人有什么害处啊?这个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产生抗性的这些基因,原本就是存在于桃树中的,并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修改,完全是纯天然的。经过多年多代改良、携带抗性基因的桃每一代都是经过育种家品尝后筛选出来的,大可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