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自然农法果园克服鸟害成果初探
2023-02-13周鸿韬杜拴柱徐江龙赵志清代书燕王俊荣
周鸿韬,杜拴柱,张 峰,徐江龙,赵志清,代书燕,王俊荣
(1衡水市桃城区农业农村局 河北衡水 053000; 2衡水市文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河北衡水 053000)
鸟类是大自然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大自然生物链一旦撕裂,就会引起地球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甚至会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包括人类。近年来,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爱鸟意识的普遍增强,以及国家对鸟类保护法的推广普及和对猎枪等器械的限制使用,鸟的种类、种群数目急剧增加,但迅速增加的鸟类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大面积规模化的果树栽培,为鸟类提供了各种新鲜果品。使它们的数量逐年上升。在很多地方,成熟期的果实被啄,造成大量果品失去商品价值,损失严重,引起了大家高度关注,各种驱鸟措施,如防鸟网、驱鸟器、驱鸟剂等应运而生,但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万物共生、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能否在鸟类和果树之间实现,成了笔者研究的方向。经过几年的研究试验,当地鸟类食谱并不以果树果实为主要食物来源,利用自然农法管理的李、桃、苹果和梨等树种的果园,不用任何驱鸟措施,对果实的危害率不足5%,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1 当地主要鸟类品种及食谱
1.1 麻雀
为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育雏期则主要以危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为主,其中多为鳞翅目害虫。冬季和早春,麻雀以草类种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人类扔弃的各种食物。
1.2 喜鹊
为杂食性鸟类,在旷野和田间觅食,食物来源80%以上是农作物的昆虫,比如蝗虫、蝼蛄、金龟子、夜蛾幼虫或松毛虫等,15%是谷类与植物的种子,也食小鸟、蜗牛与瓜果类以及草类的种子。繁殖期捕食蝗虫、蝼蛄、地老虎、金龟甲、蛾类幼虫以及蛙类等小型动物,
偶尔盗食其他鸟类的卵和雏鸟,也吃瓜果、谷物、植物种子等。
1.3 灰喜鹊
为杂食性鸟类,但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主要吃半翅目的椿象,鞘翅目的步行甲、金针虫、金花虫、金龟甲,鳞翅目的螟蛾、枯叶蛾、夜蛾,膜翅目的蚂蚁、胡蜂,双翅目的家蝇、花蝇等昆虫及幼虫,兼食一些乔灌木的果实及种子;灰喜鹊喜食松毛虫、避债蛾、黄刺蛾、地老虎等数十种农林害虫。
1.4 斑鸠
为杂食性鸟类,植物性食物为主,一般在地面觅食,吃大量小型种子,如高粱、麦种、稻谷、草籽以及果实等,有时也吃昆虫的幼虫。
1.5 其他小型雀类
一般为杂食性鸟类,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主要吃谷物、草籽、青菜叶和浆果类水果等食物,也取食一些昆虫的幼虫。
2 自然农法在果园管理中的应用
2.1 自然农法的由来和基本思想
自然农法是由日本自然学家和哲学家冈田茂吉提出的。基本思想是,农民种庄稼要和自然协调一致,主张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获得产量。自然农法充分强调利用自然系统机制和过程培育土壤,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内部资源”。后来日本学者福冈正信主张人类“与自然共生的农法”,并确立了“不耕地、不施肥、不用农药、不除草”的农法法则,发展了自然农法。
2.2 自然农法果园的管理
试验基地设在衡水市桃城区世外桃源家庭农场,占地100 余亩。主要试验树种为:李、苹果、梨、桃、杏、葡萄和樱桃。建园7 年一直采用自然农法理念管理果园(图1)。
图1 自然农法果园里果红草绿
2.2.1 土壤管理①“亮盘”,就是把树盘附近的草类扫倒、压倒,确保果园的空气流通(下一步计划在树盘附近种植韭菜、大蒜、大葱等辛辣植物,搞抑制土传细菌的对比试验)。②免耕,除果树定植时需要挖坑外,全年实行土壤免耕。③生草,除攀爬类草类需要剔除外,其他草类一律保留。为防止部分高大草类茎秆木质化,在苘、小蓬草、灰绿藜等大型草类茎秆半木质化的时候,进行行间镇压第一次。每年7月中下旬,草类超过50 厘米时,离地面10 厘米进行一次隔行刈草;待新生草类长到30 厘米时,对剩下的隔行草类进行刈草。一直到草类结籽枯黄前不再进行其他处理。为了果树冬季防火,在果树落叶草类枯黄后,进行行间第二次镇压(图2)。
图2 刈草后草类又恢复生机的果园
2.2.2 肥料管理全园全年已连续5 年未施用任何肥料,果树生长健壮,未出现缺肥现象。
2.2.3 水分管理①适度控水,为了促进果树根系生长,果树采用适度控水。②及时排水,遇到暴雨,果园出现积水时,及时排水,防止果园内涝。③果园水塘,在果园内设置水塘,涝时蓄水,旱时灌溉;塘内养鱼种藕,维持正常水质;同时为需水的生态链生物如刺猬、鸟类、蜻蜓、青蛙、土蜂类提供水源,营造园内生物多样性的小环境(图3)。
图3 果园里占地2亩多的小水塘,夏天开满荷花
2.2.4 病虫害防治①主要以生态自我调控为主,平衡病虫害发生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用以树下草类为食物来源的昆虫和小动物,培养果树害虫的天敌(图4);二是顺应鸟类食性特点,把鸟类看作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鸟类吃草籽的特性,抑制草类过快生长,利用鸟类,特别是育雏期间大量捕食昆虫的特点,维持草类昆虫群落稳定,捕食果树害虫;三是关于病害,自然农业管理的果园病害很少,正常采摘的果实,自然条件放2 个多月直到果实失水干缩也不腐败。尽管这样,还是通过宽行栽培、采用透光性良好的树形结构等措施,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有效抑制病害发生。②为了不破坏生态环境,在当前困难无法克服时,使用农药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尽量在果树休眠期用药,如在果树萌芽前全树喷施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二是使用低毒低残留的昆虫激素类农药,如防治李实蜂,在李树落花后,喷施灭幼脲25%悬浮剂2000 倍液;三是应用性诱剂,如用迷向丝或梨小诱捕器防治梨小食心虫;四是应用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防治桃小食心虫。
图4 树下发生蚜虫的小蓬草上引来大量七星瓢虫
3 试验结果
在樱桃上紧急架设防鸟网,下一步计划引入二月兰,尽早封地,营造昆虫生长和栖息地,进一步观察试验;杏和李树,鸟类啄食果实占比不足5%;苹果和梨解袋后,除个别被蜂类危害外,未发现鸟类啄食现象;在桃树上,该基地以早中熟桃为主,未发现鸟类啄食现象;葡萄上,有部分果粒被鸟类啄食现象,占比10%左右(下一步计划引入小浆果类草类,进行观察试验)。
4 自然农业生态链的分析
自然农法管理的果园在尽量少施用农药情况下,既保证了果树正常生长和果品成熟,又维持了果园内生态小群落的完整性,形成了“树上枝叶繁茂、果实累累,树下草类丛生、昆虫平衡繁育,空中鸟类聚散飞翔、果鸟和谐共处”的场景。
4.1 自然农法果园维持了天敌群落
4.1.1 不冬耕保护天敌昆虫越冬瓢虫有的在土壤中越冬,食蚜蝇的蛹在树下草堆中越冬,蜘蛛也在树下土缝或者草堆中越冬,冬耕会杀死大部分天敌昆虫从而破坏生态平衡。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大部分在树皮内越冬。
4.1.2 树下生草草类具有遮阳保湿降温等作用,同时给各种昆虫提供了一个良好栖息场所。例如蜘蛛就喜欢藏身于草丛,它首先需要保护自己。
4.1.3 种植蜜源植物一些天敌昆虫一年需要繁殖数代的,需要保证从早春到深秋一直有蜜源植物。实行自然农法管理的果园应该通过草类本地化多样化达到一直有蜜源,满足果园内天敌昆虫生存的基本条件,减少害虫危害。如蚜茧蜂、草蛉、食蚜蝇、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成虫必须取食花粉、花蜜才可以繁育以及延长寿命,因此,确保果园一直不间断有蜜源植物种植之后(基地正计划进一步引进一些菊科等深秋蜜源植物),就可以促进天敌昆虫繁育,进一步控制虫害。
4.2 果园生物多样性使果鸟共处成为可能
自然农法管理果园环境中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使以草类的种子和昆虫为食物来源的鸟类成功融入成为可能,本试验的成功也验证这一点。且有鸟类加入的果园生态系统,抑制了草类和昆虫的无序繁殖,使得这个生态系统更加完整、更加平衡(图5)。
天、地、万物相互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补益的。只要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的时候,也考虑到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不破坏生态环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才成为可能。多年研究观察发现,所谓鸟类危害果品只是人类对自然无序掠夺、破坏生态平衡后出现的反噬效应——喷洒农药消灭了田间昆虫、除草剂的应用消灭了草类,这些行为一方面短期内为农业增产增收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切断了鸟类的食物链,使鸟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食物——嫩草、草籽和昆虫。鸟类没有了食物,为了生存只能转食作物幼苗、谷物和果品。
图5 果树上鸟巢里的斑鸠幼鸟
5 结 语
通过自然农法管理果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果园生物的多样性,维护了生态平衡。在分析当地鸟类的食谱后,发现鸟类做为重要生态因子参与其中,不仅和人类的利益取向不冲突,而且使果园生态系统更趋于完善,最终实现人、鸟各取所需,恢复了人、鸟和谐共处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