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2023-02-13王亚欣
王亚欣
(涿州市农业农村局 河北涿州 072750)
桃树具有较强的耐旱力,对土壤及环境适应性强,且易管理,已成为果园常见的果树,有些桃树品种对部分病虫害有一定的抗性,但并非对所有的病虫害都有抗性,所以仍需要对果园内桃树病虫害进行防治。因为桃树对部分农药杀虫剂较敏感,所以在药剂选择上要慎重。目前,桃树作为涿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果树,是推进涿州市新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经济产业,已在涿州市东城坊镇、高官庄镇、东仙坡镇等乡镇有较大面积种植,主要有京春、春雪、大久保、大庆丰和北京十四等十多个品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 桃树主要病害
1.1 桃树缩叶病
1.1.1 桃树缩叶病及其发生桃树缩叶病是河北省桃园里比较常见且重要的一种病害,病原菌属于畸形外囊菌,易危害多种树,如桃、李、杏等果树都可被侵染。病原菌越冬场所可在桃树叶芽鳞或树皮里,等到来年春天温度、湿度适宜时,越冬孢子萌发后开始侵染桃树,引发桃树缩叶病,该病害与桃园种植是早熟品种还是晚熟品种有关,实践证明早熟桃树品种相对更容易被侵染[1]。
1.1.2 主要危害桃树叶片是桃树缩叶病危害桃树的主要部位,而叶片中又以危害嫩叶为主,也可危害嫩枝,在发生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大量的桃叶脱落。刚长出的新叶受害后弯曲皱缩,随病害的进一步加重和叶片的不断生长,桃叶变得曲缩、皱巴不平,病变叶逐步增厚,用手摘下对折后能感受到叶片变脆、韧性降低,颜色也会深至红褐色。
1.1.3 防治措施桃树缩叶病在防治措施上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在合理选择桃树品种的同时做好水肥管理,以提高桃树的抗性;在桃树发芽前,可喷1 次1.0~1.5 波美度石硫合剂,以减少果园的越冬病菌量;对已被桃缩叶病侵染的果树可以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亦可搭配70%的代森锰锌500 倍液喷施,用于预防此病害,同时,秋冬休园期合理修剪果树,并将剪下的枝及落叶清理干净后带出果园,以降低发病率。
1.2 桃树流胶病
1.2.1 桃树流胶病及其发生桃树流胶病是河北省涿州市桃园内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病原菌隶属于子囊菌亚门葡萄座腔菌属[1],该病原菌寄宿于桃树枝干的染病组织中并在此越冬,待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而后经由风雨传播至桃树伤口处或皮孔处,并由此侵入。桃树被侵染后发病,发病期可从桃树发芽持续到桃树落叶,在整个生长季中,雨季为其发病高峰期,另外,感染过腐烂类病害的桃树,易感染流胶病而出现流胶现象[3]。
1.2.2 主要危害桃树流胶病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因生理因素引起的叫做非侵染性流胶病。另一种是被病菌侵染后引起桃树流胶的叫做侵染性流胶病。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桃树的枝干上,桃树染病后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染病部位桃树皮发厚发糙,进而流出黄色透明或半透明胶状液体,周围环境越潮湿,流出液体越多,其颜色越深,病害也越严重,时间一长,桃树枝干木质损伤,树势衰弱(图1)。
图1 桃树流胶现象
1.2.3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上可以采取增施有机肥、喷施叶面肥来强枝壮树,以改善果树生长情况;秋冬树体刷白,减少害虫咬伤,降低被侵染概率;修剪枝条后在修剪口处及时使用药剂涂抹伤口,减少机械伤口感染致病;喷施5000 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加入3%春雷霉素水剂1000 倍液喷雾加强预防;在桃树生长旺季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者45%戊唑醇悬浮剂等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进行喷雾[4]。一定要注意用药间隔期及不要重复使用同一种药剂,以防止病菌产生抗性。对病害重的桃树病部病斑进行刮皮处理,刮前对工具进行消毒杀菌,刮完后再在伤口处涂抹一定的杀菌剂(加入春雷霉素),可有效控制病害。
1.3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
1.3.1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及其发生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是由一种黄色短杆状的细菌引起的病害[5],越冬场所可在桃树病斑部位,待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可从桃树的皮孔、气孔等处侵入,可由昆虫携带传给下一个植株,亦可经风雨飞溅传播给相邻枝叶,病菌的潜伏期,一定程度上由桃树树势的强弱决定,树势强的潜伏期长。
1.3.2 主要危害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可以危害桃树的叶片,也可危害果实及其枝条。危害叶片后,病斑先出现在桃叶背面叶脉附近,后逐渐出现在叶正面,颜色开始为浅褐色后变深为深褐色,形状有圆形、不规则形,病害部位呈水渍状,可见黄色晕圈,久而久之干枯后脱落成孔,严重的细菌性穿孔病,会发生多个病斑穿孔相连成片,脱落成大穿孔;危害桃果后,果实表面出现水渍状斑点,病斑褐色且易开裂,危害严重的果面斑点连片,湿度大时溢出黄白色黏性物;危害桃枝条后,根据病害发生季节不同,桃树细菌性穿孔病主要有春季溃疡斑和夏季溃疡斑两种[6]。春季溃疡斑在枝上呈水渍状褐色、密而小的疱疹和溃疡斑,严重时出现枯枝;夏季溃疡斑易发生在新生枝条上,一般以皮孔为中心,面大色深,圆形或椭圆形,破裂后溃疡(图2、图3)。
图2 桃叶细菌性穿孔病
图3 桃树叶片多个穿孔相连,脱落后形成大穿孔
1.3.3 防治措施桃树细菌性穿孔病主要通过“防”和“治”相结合的措施,“防”是通过减少果园越冬病菌,如休清期,清除枯枝败叶;剪枝期,合理剪枝,提高果园通风,并将剪除的枝条集中清理后带出果园;芽前期,在果园内大面积喷5 波美度石硫合剂,还可以通过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喷洒叶面肥等来强树壮枝,提高抗病力。“治”是通过化学农药治疗,减轻病害发生:发芽期,可选用波尔多液或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按照果园情况及用药说明进行喷雾;芽后期,喷洒20%噻菌铜悬浮剂4000 倍液,可与多菌灵等杀菌剂轮换使用,注意用药时间上要保持合理间隔期。
2 桃树主要虫害
2.1 桃蚜
2.1.1 桃蚜及其发生桃蚜,隶属于同翅目蚜科,繁殖能力强,在河北省涿州市1 年内可发生多代,卵藏匿于桃芽鳞片等处越冬,若虫和成虫两个形态均可危害桃树,多集中在新叶嫩枝,是河北省涿州市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
2.1.2 主要危害桃蚜多爬伏在桃叶背面刺吸,发生量大时,被害桃树叶片变形卷曲,分泌大量黏液布满整个受害叶面、枝条等部位,后易引发霉污病,不仅降低果树光合作用效率,影响桃树树势,而且严重影响果实品质。除此危害外,桃蚜可携带病毒,在果园里易传播引发病毒病。
2.1.3 防治措施防治桃蚜可以使用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物理防治主要是在桃园内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虫,可简单预测蚜虫发生期,便于提前防控;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食蚜蝇、草蛉等桃蚜的天敌进行捕食;化学药剂防治主要是在桃蚜发生量大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 倍液,对桃树整株果树及植株附近地面喷雾,最大限度杀灭蚜虫;秋冬配合果园修剪及清理,减轻来年果园害虫基数。
2.2 桃小食心虫
2.2.1 桃小食心虫及其发生桃小食心虫,果农常称“桃小”,隶属于鳞翅目蛀果蛾科,是危害河北省涿州市桃果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河北省涿州市地区每年均有发生,一般在5 月底前后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出土后隐藏于杂草中、土块下化蛹,待羽化后成虫寻找适宜地方产卵,如桃果面上,等到温湿度适合便孵化为幼虫,后以幼虫进行危害,待幼虫老熟,重新落入土壤,做茧越冬。
2.2.2 主要危害桃小食心虫幼虫孵出后,通过咬破果皮钻入果实内进行危害,外观上看留有针眼大小的小蛀孔眼,因幼虫在果皮下钻蛀咬食,致使桃果果皮生长不均、坑坑洼洼,形成果农俗称的“猴头果”,又因幼虫在桃果内来回钻蛀,“吃喝拉撒”,形成果农俗称的“豆沙馅”[7],待幼虫老熟后,从果皮上咬出一个脱果孔,钻出桃果,落入地面(图4)。
图4 桃小食心虫在果实内危害留下粪便
2.2.3 防治措施防治桃小食心虫采用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充分利用性诱剂和黑光灯进行成虫诱杀、数量搜集,方便预测预报虫情;幼果期进行人工果实套袋,降低幼虫接触桃果概率,减轻危害;化学防治,是指针对越冬幼虫和刚孵化的幼虫钻入果前这个阶段,分别于地面喷施50%辛硫磷250 倍液和整株果树均匀喷施农药20%灭扫利乳油2000 倍液进行灭杀;未套袋前,发现果园有危害果时要及时进行人工摘除,并销毁虫果。
2.3 桃蛀螟
2.3.1 桃蛀螟及其发生桃蛀螟隶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在河北省涿州市每年均有发生,幼虫孵化后多寄宿在果树和玉米等多种植物上,适应性强,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行转移寄主,待后期幼虫老熟后藏匿于植物残株内并结茧,开始越冬生活。
2.3.2 主要危害以幼虫形态危害桃果,一般情况下被害果常见于桃树上桃果较多的地方,用手掰开蛀果后会发现果体内部充满虫粪,危害严重的桃果肉基本被吃完,只剩果皮,后期颜色变为褐色。
2.3.3 防治措施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具体措施是在果园内悬挂性诱剂和黑光灯诱杀成虫;在休园期要做好果园卫生,清理果园,如杂草、枯枝败叶及乱石等,减少果园桃蛀螟的越冬场所;幼果期尽可能进行人工套袋,可以大幅降低蛀果数量;发现虫果后及时摘除并带离果园后消杀;针对没有进行果实套袋的果树,一定要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多在幼虫刚发生时或盛期用药,可以使用1000 倍的50%杀螟松乳油等杀虫剂进行全果园整株喷施,尤其是桃果集中的地方须重点防治。
3 结 语
总之,桃树果园中的病虫害复杂多样,清楚地分辨和识别常见的病虫害,直接影响着其防治效果。因此,增强果农对桃树病虫害的认识,抓准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合理采取防治措施并加强桃园管理,是更好地提高桃园桃果品质和产量的重点,对果农来说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