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3-02-12王维强
王维强
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农业农村局,河北邢台 054000
近年来,由鸡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危害深广。大肠杆菌作为常见的菌群在环境中分布较广,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逐步形成,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频发,且病发后短时间内在鸡群中快速传播蔓延,导致雏鸡大量死亡,对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病例概述
2022 年某月,河北省邢台市某地约5 000 只雏鸡规模化养鸡场,在21 日龄时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少食腹泻,拉稀粪且生长缓慢,该症状在鸡群中快速传播,部分发病鸡在发病后2 周脱水死亡,通过剖解病死鸡发现其肠道出血明显,肠壁变薄,部分肠道内有胀气,皮肤下脂肪减少,伴有出血点,心脏病变疑似纤维素性心包炎,并伴有心包积液,初步怀疑为禽腺病毒4 型和鸡白痢沙门氏菌混合感染,随后采集部分病死鸡脏器组织进行实验室分离鉴定,最终诊断结果为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通过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发病情况,及时对症下药,最终控制住本次疫情,挽回部分经济损失。
2 发病原因
经调查,本次疫情由于该养殖场从业人员对药理作用原理的不了解及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大肠杆菌菌株的产生,再加上对细菌性疾病的不重视,未能提前进行预防,从而导致多种禽细菌性疾病的暴发。另一方面,相关从业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控意识的不到位,没有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导致细菌性疾病的快速传播。同时,再加上鸡舍的设计不合理,饲养环境恶劣,饲养密度大,温湿度控制不当,从而造成大面积传染。
对该养殖场的水质进行送检发现,该养殖场所用水为地下水,送水管道设施陈旧,水未经过任何过滤消毒处理,水质不洁且重金属含量超标。因此,作为一种消化道、呼吸道细菌性传染病的大肠杆菌容易通过饮水感染鸡群。同时,了解到该养殖场长期流行禽传染性贫血,进而推测出本次疫情暴发是因为禽传染性贫血造成发病鸡的免疫器官受损,免疫力降低,造成了细菌病毒病混合感染。
3 流行病学
鸡大肠杆菌病无明显季节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因鸡群不同而有差异,随着规模化养鸡的发展,该病逐渐呈现多点散发趋势。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对各阶段鸡均易感,尤其以雏鸡发病率最高。发病鸡可通过与健康鸡直接或间接接触,造成大肠杆菌传播。另外,当饲养坏境恶劣时,容易造成鸡群免疫力下降,导致肠道中有益菌群减少,肠源性大肠杆菌繁殖增多产生大量毒素,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
4 临床症状
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多发2~4 周龄的雏鸡,死亡率较高。发病雏鸡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缩脖嗜睡,翅膀下垂,进食下降,生长缓慢,体温迅速升高到41 ℃。如未能及时治疗,会出现严重腹泻,排出黄白色或者黄绿色的粥样稀便,粪便恶臭难闻,稀粪常糊住雏鸡肛门,往往误诊为鸡白痢[1]。随着病程的延长,患病鸡腹泻症状日趋加重,身体逐渐消瘦,皮肤干燥,身体苍白,机体严重脱水,往往在发病中后期突然出现死亡现象。
5 病理学变化
临床剖解可见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发病鸡呼吸道、胃肠道病变较明显,其中气管出血严重,气管内部有黏液[2],甚至堵塞;病鸡心脏表面有出血点,心包膜增厚,心包外膜附着纤维素性蛋白渗出物,造成心脏组织被包裹,类似于纤维素性心包炎;病鸡的肝脏病变严重,并发生变异,如肝脏黑化,肝周炎,腹膜炎等;部分肠道鼓气充血,并伴有出血点,出血明显部位为小肠,出现黏膜不同程度扩张与脱落问题,在肠道中还有黄白色内容物,恶臭味明显[3]。
6 实验室诊断
目前,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为细菌的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及药敏试验。
6.1 细菌的分离鉴定
收集病死鸡组织样品,研磨仪研磨碎后1 000 r/min离心10 min,取部分上清以划线接种到麦康凯氏固体培养、普通肉汤或普通固体琼脂培养基,置于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 h,可见在普通固体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白色透明、形似露珠、四周凹陷,中间凸起的单独菌落[2];在麦康凯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红色露珠菌落,小心挑取分离得到致病菌。
6.2 染色镜检及形态观察
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染色的短小杆菌。
6.3 生化试验
将分离得到的细菌用生化反应管进行检验,如是鸡大肠杆菌,则可以分解葡萄糖及乳糖,不分解蔗糖,可以产酸产气,不产生硫化氢。
6.4 致病性试验
将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接种至普通肉汤液体培养基中37 ℃震荡培养24 h,并将其肉汤培养物分别注射5 日龄SPF 鸡,每只鸡腿部肌肉注射2 mL,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如18 h 后试验组雏鸡出现腹泻、精神沉郁等临床症状,且在较短时间内死亡,则可以确定大肠杆菌存在致病性。
6.5 药敏试验
将采集的发病鸡组织脏器样品用0.9%生理盐水和74%乙醇清洗后,经研磨仪研磨,12 000 r/min 离心5 min 后收取上清,使用部分组织液处理24 h,然后进行药敏试验,12 h 后观察试验结果。结果发现,对该种细菌较敏感的药物有恩诺沙星、头孢嘧啶、强力菌素、硫酸粘菌素等。
7 预 防
7.1 加强日常管理
一旦发现病情,需要立即进行环境消杀,防止二次传播。养殖场需要定期对环境喷雾消毒,尤其是水槽、料盆等。严格管控外来人员、车辆进场,防止将外源病毒带入鸡舍。
另外,必须注意鸡舍内部环境温度,雏鸡对温度的要求较高,育雏室的温度需要维持在33~35 ℃,育雏期结束后需要保持在18~21 ℃;育雏期间可适量定期喷雾消毒,在保持地面干燥的前提下,保持空气湿润。通风是育雏的关键,良好有效的通风可降低部分呼吸道疾病的暴发,也是防控大肠杆菌的有效手段。饲料需要定时定量,通过增料幅度、上料、采食、间隔时间等来判断鸡群的健康状况,也要注意料仓、料斗、主料线、辅料线的干净卫生,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不干净的水质会造成水源性腹泻,因此养殖场必须对饮用水进行检测。
7.2 疫苗免疫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有效途径,而预防细菌性传染病最有效的途径是疫苗。由于大肠杆菌不同种属包含不同血清型,只有相同血清型的菌株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不同血清型之间的菌株交叉保护作用很低[4]。因此,在施行疫苗免疫之前,必须进行血清学调查,选取流行的血清型菌株疫苗,以达到免疫保护作用。
8 治 疗
8.1 微生态制剂
使用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鸡只肠道菌群的活性,有效抵抗部分致病菌群的竞争,减少致病菌群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疾病的暴发和传播。因此,在当下“禁抗”“减抗”的背景下,可使用微生态制剂促进肠道微生物的稳定繁殖,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效果。
8.2 净化鸡场环境
一方面,可以通过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能实现大多数疾病的防控和净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养殖场的科学选址、合理布局、严格管理、规范生产等一系列措施实现有效防控疾病蔓延。
8.3 科学规范合理用药
科学合理用药,及时准确地对症下药,考虑抗生素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以及用药背景,减少鸡对药物的抗药性。
8.4 治疗措施
一旦确诊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需立即控制感染的病鸡,将其隔离饲养,并对环境进行严格消杀,避免病原微生物的外散。
采集发病鸡临床样品,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选择药敏试验中对分离病菌较为敏感的药物对症下药,一般对该类细菌较敏感的药物有恩诺沙星、头孢嘧啶、强力菌素、硫酸粘菌素等,对症状严重的发病鸡注射阿奇霉素,注射剂量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连续注射5 d 左右。添加阿奇霉素粉剂在正常鸡群饮用水中,剂量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3 次/d,连续添加5 d 左右;在全鸡群饮用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连续添加5 d 左右,待鸡群整体精神状态良好,饮水采食排便基本恢复正常则为病情正常。